|
音乐节志愿者施妙手 垃圾也能变成宝
红网长沙9月5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龚义群)当别人在橘洲音乐节享受音乐或游玩时,有一批年轻人却在默默地做事,他们是72名园区志愿者、10名江豚保护志愿者,他们在园区各个角落捡拾垃圾、引导游客以及变废为宝做些创意。
“江豚?原来这是江豚,我一直以为这也是海豚。”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在昨天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展示区,在这里有一帮来自中南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年轻人在为保护江豚做着努力。
来自中南大学的志愿者介绍道,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种哺乳动物,“现在一共只有1200头左右了,湖南境内在洞庭湖湘阴一带才有。”
让志愿者欣慰的是,不少观众都参加了他们的活动,“今天参加我们活动的人还是蛮多的,5个人中就有1个参加”。昨天,20位志愿者收集了满满一箱明信片,这些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将寄往武汉水生所江豚馆。
而在WWF展示区前方的沙地里,十多个志愿者正在用易拉罐搭成“ROCKAROLL”字样。这些红色、橙色、绿色的易拉罐来自于园区的各个角落,它们曾是游客的饮料,变成垃圾后,这群年轻人废物利用,作成颇有设计感的文字造型。
环保组的志愿者符同学介绍“垃圾最多的时候是吃晚饭那会,总体来说,游客是友好的,当他们看到我们提着袋子在捡垃圾,他们会主动把垃圾放到袋子里来”,在她看来,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是散场之后,沙地里遗留下来的报纸、传单等用来垫坐的东西。
前日散场后,因垃圾多,原来10个人的环保组忙不过来,园区72个志愿者全部加入清洁队伍,忙到凌晨1点才回家,园区志愿者负责人左宁介绍道,“但还是没有清理完,今天他们下午1点半又过来开始工作,到3点观众入场前十几分钟才弄完。”
环保组的欧阳同学是湖南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见到她时,她正戴着透明手套蹲在沙地里捡着烟蒂。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报酬的事情,她有些惊讶地回答,“我们是志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