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湘阴坚持“两型”引领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中,该县今年连续三个季度全市排名第一。今年1至10月,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42.7%。湘阴“大工业”格局蓄势待发。 作为农业大县的湘阴,工业基础较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大湘阴工业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金龙新区、漕溪港物流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出台奖惩办法,确保项目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规划标准、时间进度规范建设。成立了由县级领导牵头的联手帮促办,对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加强调度、跟踪推进,确保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签约或有意向入驻的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为推进“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该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两型”引领。引进的方向为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类项目,引进的重点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无污染、资源能源耗用少且附加值高的项目。针对传统产业中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该县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的工业设备,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今年全县先后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2个,完成技改投入4.2亿元。先后关停了4家污染企业,并督促2家实心粘土砖厂转产,减少能耗6万余吨,使万元GDP能耗降下降11%,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10月份投产的远大低碳可建项目建筑产品具有9度抗震、20倍于普通建筑的空气净化、仅产生1%的建筑垃圾,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年创税达1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