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怡子 于 2011-12-28 10:11 编辑
上次女儿感冒,着实把我吓到!这感冒只持续了两天,却在一个星期后出现更多症状!比如全身长小疹子,脸部有点肿,小手也肿啦!发烧一天,还好不是持续发烧!草莓舌,肛周脱屑;特别严重的是口角炎,几乎张不开嘴,一张嘴口角就流血。带她去县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川崎病。
第一次听说这个病名,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病的严重性有多大?会不会有后遗症?病因是什么?突然,觉得很害怕!有时在想,病不如让自己替孩子得,因为孩子小,不能明确的表达病情;只是弱弱的倒在怀里难受,没精打彩。
打开网页,查找所有与川崎病有关的资料:
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
临床多表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50%~70%的川崎病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80%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婴幼儿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定义: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发病可能与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等感染所致免疫异常有关。最严重后遗症就是心脏冠状动脉扩张。
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但男婴较多,日本发生率高和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的现状,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川崎病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疾病预后:川崎病的预后大多良好,大部分的患儿可自行恢复,症状类似普通感冒,这也是早期此病极易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少数可产生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严重的产生动脉瘤迁延数年。
专家观点:川崎病的典型病例诊断较明确,对于不典型的患儿如何进行确定非常重要,忽视则容易漏诊,生搬硬套则容易误诊。因此对于此类情况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慎重考虑,如通过血清学中的血BNP、尿LDH等,最重要的一点,严格注意心超中冠状动脉的变化。对于患儿的家长要重视川崎病孩子的随访,及时一切正常,也要保持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及时孩子成年后也要保持下去。目前,很多国外的报道提示,青壮年期的冠心病发生者都与儿时的类似川崎病的患病历史有关。 如果就听县医院医生对病症的简单口述,我会急死。还好有相关的检查,能对疑似病症确诊。于是,又带着忐忑的心情,去了省医院。跑上跑下,就四个检查,却花了一整天。虽然很累,但检查报告显示没有川崎病,终于安心了。 孩子,请别病!好好吃饭,好好成长!你健康快乐,我才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