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28 2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晖夕映 于 2012-4-29 01:56 编辑
怡子 发表于 2012-4-28 06:43 
真是好文采,保存起来,值得给孩子们看。
是呀!我已年近古稀哦!该给孩子们留点绵薄哦!
爱湘阴,就要熟悉湘阴,更要知道湘阴的历史与文化,我为湘阴这片热土人杰地灵而自豪!
我们要自己知道湘阴的可爱,也要使世人知道湘阴的可爱!
为了诠释这篇小赋,下面我再说说吧。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详见我的看法:http://www.4808.com/Go.asp?id=94251
本赋的注释:
虞皇步:虞皇即虞舜,上古时代的舜帝。舜帝南巡时到过湘阴。位于今三塘乡渔场堤外的湘江东岸的黄陵庙,是我县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唐代杜佑所撰《通典》载:“黄陵即舜二妃所葬之地”。传说虞舜为天子时,南巡,曾到过湘阴。《史记》载:“帝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淮南子》:“(帝)南征三苗道,死于苍梧”(“苍梧”指洞庭湖之四野,湘阴地“在上世为三苗地”,也即“苍梧之野”的一部分),其时,娥皇、女英二妃随舜帝南巡,闻帝崩,二妃哭于湘山,溺于湘水,后人在黄陵山建庙以供祭祀,郦道元《水经注》:“二妃从征,溺于湘水,民为立祠水侧,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后人感于二妃的忠义,历代均有修茸和碑记,文人墨客纷纷来此祭祀,“今之渡湘江者,莫敢不进礼庙下”,从六朝已来沈约等诗人吟咏黄陵庙、湘妃和黄陵山上的斑竹所写的诗词近百首。
罗子城: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据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周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状元桥朝拜孔子庙: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则“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湘阴文庙号称“通省之冠”(湖南的冠军),可惜状元桥没有走过走过状元(去拜谒孔子)。1976年我和新华社记者黄越一起瞻仰状元桥,他说:你们湘阴没有出过状元呀!——因为桥头石狮子没有正面的(要有状元过桥,才能扳正石狮子。请注意这个现象!)
陈毅安:红军烈士。
嘉佑将军:陈嘉佑,北伐军将军。
普庵和尚凿井得泉:据康熙三十三年(1694)《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1140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今年普庵祖师已塑金身于大殿。
远浦楼:远浦楼为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湘阴大桥桥头,占地面积214.88平方米,于2003年 动工复建,2005年竣工。远浦楼取名源于昔日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成为我县标志性景点之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远浦归帆”是指南门口洞庭庙,现在已经灭迹了。那时,鹤龙湖南下青潭、芦林潭直通城陵矶,入洞庭湖进长江,所以这里一片汪洋泽国,是“八百里云梦”之一角。湘江沿岸大多是渔民。他们每每出江,母亲、妻子、孩子烧香拜龙王,祈求平安。眺望从“远浦”归来的帆影。
鹅形山:鹅形山风景区是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湘阴县东南部与汨罗市、望城县交界处,海拔523米的逶迤相连山岭地区,绵延十余公里,是湘阴的避暑之地。
岳州窑呈现唐时工艺:岳州窑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是一座生产青瓷毓器物的窑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发现后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2003年在窑址建立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
文星塔:位于八甲,纪念文昌帝君(文曲星)。它与三峰窑之三峰塔遥遥相对,号称“双塔凌云”。
太傅祠前月朗朗,柳庄门外树依依:前者位于八甲和界头铺两地,后者在樟树乡巡山村,都是左宗棠纪念地。左太傅祠:位于县城南界头铺镇左家塅,附近葬有左章夫人(章夫人是清.慈安太后的身边伺女,被赐给左宗棠为妾)墓。 柳庄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自已设计建造的一座农庄。左公曾在此度过了六年的隐居生活,白天勤于农事,晚上苦读诗书,为他今后的仕途生涯作了充分准备。
夏尚书皇城教太子:明永乐户部尚书夏原吉,曾经为明成祖的老师。此人很有家乡观念,俗称“夏尚书做官,遮瞒湖南一省”。传他做管财政的户部尚书时,刻意减免湖南的上缴钱粮。
左宗棠虎帐谈兵机:左宗棠(1812—1885)湘阴县界头铺左家塅人。晚清名臣,著名爱国主义将领。年近古稀仍率部西征,粉碎了西方列强企图分割我新疆的阴谋,收复了占大陆面积六分之一的国土。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湘阴城西人。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 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
范旭东荣膺化学巨人,办亚洲碱厂第一: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湖南湘阴县人,出生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他是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
先代神威遗史册,后人壮志写丹青。二桥飞跨东西,旧时天堑变通途;万贾奔驰南北,古邑街头成闹市。奔小康,万人策马;讲和美,百姓齐心。湘资水色如蓝,承载千年盛事;云梦波光若鏡,淌流百里繁荣。清风里,环城马路车似龙;暮霭中,远浦公园人如织。赏长烟一空,万虑俱消;看浩月千里,寸心不老。摆半壶小酒,临风未醉;煮一盏香茶,对客当歌。美哉,一江月色和茗煮;壮也,百缕琴音伴水流。——这是很韵味的一段,值得品赏。
另外,我参与编辑的百度百科湘阴条有云:
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据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湘阴历有黄帝张乐,虞舜南巡。昔神农尝百草,铸鼎于斯,现神顶山(今汨罗县)因名;楚屈原行吟泽畔,乘白骥过江,今白马寺为鉴。三国关云长战长沙,于今之关公潭、安静之处,扎营练兵;南宋杨么兴兵,驻今之畎口、葡萄山一带,义旗漫卷。毛泽东为写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曾跋山涉水,走访湘阴农民;彭德怀因被迫离家,来湘阴之西林围做苦力,后投身革命多次领兵迂回于湘阴。
所以,我在《湘阴城赋》结尾激动高呼:
我爱湘阴,更待腾蛟起凤;君临福地,尤期跃马扬鞭。意思是期待湘阴更大发展,尤其期望(尤期)四海宾朋到这里跃马扬鞭,宏图大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