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033|回复: 0

悼念左宗棠和湘军的雄联及其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13: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悼念左宗棠和湘军的雄联及其作者



提挈自西东,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祠
。(
挽左宗棠)
               
热血化红磷,羌塞云低,吴江露冷;
忠魂归白下,秦淮月暗,楚些风骚
。(挽湘军烈士)

第一联是:新疆乌鲁木齐的左文襄公祠挽联。

“十年戎马书生老”,完证了文襄公收复新疆的功勋,刻画了这位“头缠帕靴藏刀”的儒将,在还我河山的战斗中显示出的“指挥定中外”“ 提挈自西东”的军事才能。

“十年戎马书生老”,记录了抬棺出战,令沙俄胆寒的“湖南犟骡子”的形象;记录了“中亚屠夫”、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的首领阿古柏的最后失败并自杀的可耻下场。

“十年戎马书生老”,既是对左公西征的热情歌颂,同时又是对左公毕生的肯定与褒扬。事实上,从1875年63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准备西征开始,左宗棠经历了和同僚激辩、与顽敌奋战、向朝廷请命的艰苦斗争,终于平定新疆,为祖国收复了占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国土,同时力举并实现了1884年的新疆建省。左公为此付出了整整10年的心血。也就是在新疆正式成为中国一个省的第二年,即巨星陨落,左公病逝于福州。

随大帅西征的将士,谁能忘记那塞云边月的日子,他们心中怀念的凄苦化作了相国祠上空的万里寒鸦!

  能写出这样贴切深沉的联章的人,便是左文襄公兵发新疆时,身边随行的那个才情贯日的“铁笔师爷”陈迪南。

陈迪南,又叫陈笛斓。老家湖北监利县。幼年丧父,家贫,常月下就读。后偕母到湖南游学,落户湘阴,与左公同乡。

陈迪南对左宗棠十分景仰。数度求见,以一把题有“能花春在我,耐冻雪无权” 的自画梅花纸扇谒左公,其才气骨气让才高八斗、一向小视他人的左公另眼垂青,召陈入幕,一同西征新疆。因感其每拟通牒及告示辄动于敌于民,左公为陈笛斓题赠“先生铁笔常惊虏,战友同心可断金”联句,并称之为“铁笔师爷”。

陈迪南也深敬这位白发元戎,屡屡为左公功绩感动。因为长期追随左右,所以对左的评价入木三分。

   第二联中白下乃南京之别称,楚些即楚辞。“些”读索suò,《楚辞》中招魂的用语。


  此联若硬译,意思为:烈士们的热血化作磷火的鲜红,看那边少数民族集居的边塞天低云暗,这边扬子江上露气阴寒;忠魂归来吧,魂归南京,秦淮河畔月影朦胧,但听离骚那悲凉的招魂一曲。

  此外,还有那首“引得春风度玉关”的《七绝.西征》,绝非仅仅止于称赞左公柳,而是对左公收复失地、繁荣新疆的功勋的全面赞美。此诗作者说法有三:陈迪南、杨昌浚、左公本人。我们这里且从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家王开林的说法。

  2005年,王开林在他的《[湘人湘事]“破天荒相公”左宗棠》中写道:

  “兵出嘉峪关,左公命令部下沿途插柳,以示有去必有回。日子长了,绿柳成阴,原本荒凉的西域风景遂为之一变。当时,左公帐中的“铁笔师爷”(即今日之秘书长)陈迪南豪兴遄飞,于马上赋诗一首,道是:‘大将筹边未肯还(此句的通行版本为大将征西久未还,作者根据陈迪南家藏遗稿恢复原貌),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颇具大唐边塞诗的风骨。”王开林先生此言非虚,这诗在清光绪26年编印、民国36年续刊的《义门陈氏家乘》的陈笛斓诗作《片羽集》中有载。

陈迪南后被清廷诰封三品“通奉大夫”。因四子一年丧三,无意功名,陈迪南于是辞归。隐居于湘阴县樟树港乡下之姚家坡。他喜梅,善画梅,因建寓所名《百梅书屋》。又种梅百余株,乡仁便命名此地为“百梅冲”,即今百梅村。

        湘阴县原政协副主席王品端
        左宗棠第五代堂孙左强          撰文
2011年10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