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477|回复: 2

[湘阴新闻] 人文霞蔚教泽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6 19: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本: 激活一池春水提质: 且向中流击水升华: 长留青山碧水
  湘水流,资水流,流向洞庭不回头。千百年来,厚土湘阴,文脉绵延,教泽流长。近年来,湘阴更是以建设“教育强县”的气魄迅速崛起:全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职高和成人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已经形成;2012年高考再传捷报,本二上线突破1600人,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600分以上54人。
  盛夏时节,满目葱茏。教育强县的盛世华章正在湘阴铿锵奏响。
  强基: 为有源头活水
  “举全民之力兴教育,为子孙后代办教育。”湘阴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始终将智慧的目光聚焦教育,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早在2007年,就在岳阳市率先确立“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自斯时起,湘阴文脉在1581平方公里热土地上昂然隆起。
  “要努力把湘阴打造成名校汇集、名师荟萃、人才辈出的现代教育强县!”曾从事过教育管理工作的县委书记田自力,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任职湘阴以来,他经常深入学校调研,认真梳理制约教育发展“瓶颈”,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指明了湘阴教育改革的方向。县长黎作凤是从教育一线成长起来的负责干部,他将教育情结转化为神圣的使命意识、自觉的履职意识和强烈的服务意识。上任第一天,他就深入基层学校调研,还多次在党政干部大会上强调:“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投入再多也不过分!”尹家辉、周友庚、周山连、闵秀明、魏淑萍等县领导带头定点联系学校,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甘文伟、陈双等积极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多次带队专程亲赴岳阳、长沙、广州、深圳等地募集资金。
  建设“教育强县”需要制度保障。对此,该县将尊师重教纳入各乡镇三个文明考核的范畴,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制,做到教育经费优先预算、优先拨付、优先追加,并主动剥离县一中基建债务4000多万元。近年来,该县教育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40个百分点以上。
  教育改革无止境,前路风景更诱人。从2008年起,湘阴着手大刀阔斧实施学校布局调整。3年共调减中小学校159所,其中普高4所;清退临聘人员360多人;化解债务2000多万元,被评为全省学校布局调整先进单位。为解决城区中小学生“入学难”,该县投入1600万元整体收购民办慧丽学校,撤并城南、乌龙、三峰、南郊学校,组建了新的文星中学。2010年又启动实施城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筹措近1亿元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目前已累计投入6850万元,新建了滨湖学校;对文星中学、城关中学、城北学校、东湖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
  固本: 激活一池春水
  2007年下半年,在县纪委工作7年的郭立被组织上任命为教育局局长。“我们还要集中精力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受人尊敬的教师队伍!”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县的关键举措。
  随后,教育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将2008年定为“教育管理年”,并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制订完善了12项局机关管理制度,实行局长值日制、机关干部实行上班签到制、对股室工作实行月讲评制,建立联点工作与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责任制;规范了局机关和下属学校财务管理,成立“机关财务结算中心”,整个机关只设一个银行账户,收支严格两条线,各项经费由中心统管,一支笔签字,一本账管理。在局机关设立“校财局管中心”,将学校收入资金纳入中心统一管理,严格按预算进行支出,禁止负债搞建设,借钱发福利。此外,狠抓基层干部和教师管理,严格实行全员聘任制,控制教师逆向流动,连续3年冻结农村教师进城。当年全县精简学校行政干部28人,提拔10多名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行政干部到主职岗位上。98%以上的学校负责干部每周上课6节以上,40%的学校负责干部还兼任了毕业班的课程。局党委书记刘海棠称:“通过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局机关工作作风风清气正,基层学校也出现了争创品牌学校的热潮。”
  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堡垒建设。勇于创新的湘阴人又将目标投向了全县5800多名教师。“我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2009年2月召开的全县教育大会上,10名教师代表庄严宣誓,拉开了“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序幕。
  一年中,全县择优招聘50名老师充实到教学一线;选送40名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清理“吃空饷”人员120人,督促52人返校上岗;选派3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边远乡镇学校支教;组织全县4200多名教师开展业务理论考试;组织8名师德模范教师成立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授予10名教师“全县教育特殊贡献奖”;评选100名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骨干教师。
  树形象,强队伍,一池春水再激活。在2009年岳阳市“金鹗杯”高中教师14项教学比武中,该县8科获一等奖,2科获特等奖,湘阴名师声名鹊起。
  提质: 且向中流击水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规范内部管理、提振教师精神,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学生素质。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010年,湘阴县教育局党委决定将该年定为“教研教改年”,将山东杜郎口中学、君山许市中学的课改经验与该县教育实际相结合。“本次主题年活动分为全面启动、具体落实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上来,把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来;把教研教改与教学实践、教学常规各个环节的精益求精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学校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教育局副局长余令安介绍此中的精髓。一场如火如荼的以课堂改革为重点的教改在湘阴掀起高潮。
  湘阴教育,壮剧连台。经过一年的实践,试点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城东实验学校的“四环节、三反馈”的课堂模式、南阳中学的“六环节”操作方式、文星中学“三模块、五环节”的自主学习模式已初步形成,并辐射到了全县绝大部分学校。“在我们学校,学生"剥夺"了老师的专利,如粉笔、黑板、教鞭、讲台、讲授。”城东实验中学校长戴定波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这种“新”,不仅仅是 “剥夺”了原来属于教师的“专利”,更是解除了学生的束缚。这是真正的学生课堂,他的地盘他做主!“课改为我们找回了自尊。”语文老师刘晓敏说,“以前上课没有几个学生听,总感觉自己讲得很失败,没有一点面子;现在虽然比原来费心费力得多,但很充实,有一种农民丰收的喜悦、战士凯旋的自豪。”
  总结经验,乘势而上。2011年,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将2011年定为“教育质量年”,在教改基础上狠抓质量提升。“这一年是全县教育收获成果的一年!”郭立局长自豪地说。这一年,该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率、合格率、职校就业率、对口升学率领先岳阳。当年高考在参考人数比上年减少600多人的情况下,本二以上上线突破1500人,600分以上113人,录取清华3人、飞行员2人,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二。
  升华: 长留青山碧水
  千山外,水长流。201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其中湖南被确定为全国3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湘阴成为全省8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教育局副局长李正銛说:“这几年我县教育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稳步发展,要实现更大跨越,唯有改革!”
  敢为人先的湘阴教育人又决定大干一场,将2012年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年”,在评价机制、教改课改、教育研训、教育布局、人事制度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力争在构建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建设、德育教育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该县已制定了《湘阴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教育局机关幼儿园、包市学校、滨湖学校、五中和六中等16个单位为改革试点学校。4月25日,该县第二届教师业务论坛在县五中举行,来自全县课改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共200余人一起交流课改设想,拉开了该县新一轮改革实践的序幕。“力争3年内形成经验,5年内在全省推广!”谈到基础教育改革前景,教育局副局长刘西城一脸的自信。
  跨越,意味着升级,意味着提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湘江之滨,鹅形山下,正铺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千年古城,正带着75万湘阴人的梦想,乘着建设教育强县的浩荡东风,振翅高翔。

湖南日报
徐亚平 梁军





发表于 2012-7-27 03: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 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杂杯具。
发表于 2012-7-29 19: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 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