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92|回复: 0

[社会民生] 杨强:从白领到种粮大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0 08: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抢”时节,广阔的田野上,金灿灿的稻穗迎风招展,“隆隆”的收割机来回作业,唱着丰收的喜悦。7月中旬,在杨林寨乡张家湖农田,记者见到了杨强。顶着烈日,晒得黝黑的他正忙着收割早稻。“这季收成不错!”他抿着嘴说话时,神彩飞扬。

  眼光独到

  今年33岁的杨强,200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经管系。先后在广东等地开过发廊,搞过装修,在服装厂跑过业务。2006年,杨强又摇身一变成了深圳某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年薪近20万元,成了父母和当地乡邻的骄傲。

  敢想敢干、求新求变是杨强的人生信条。2008年,正当自己的“白领”生涯干得风生水起之时,杨强却毅然放弃证券公司的舒适工作,带着40多万元钱的积蓄回乡种田。

  “伢子,别人往城里走,你怎么往农村跑咯?”“你种过田么?田不好种呢,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干点别的去吧。”常年面朝黄土背晒青天的乡亲们为他提心吊胆,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同窗好友们也纷纷劝他开公司,不要跑到偏僻的农村扛锄头。

  杨强对自己的种田计划充满信心。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种田是又累又没有钱赚的苦差事,而杨强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商机。“按一亩田年赚300元计算,积少成多,种1000亩田就能赚到30万。而且科技进步,种田风险也少了,国家对农业又有比较大的扶植力度。”杨强说当时就是这么算的,把账算清白了,便开始动手干!

  播种希望

  经过一年时间的选址考察和土地流转,2009年,他以高于当时市场两倍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承包400亩连片田种双季稻。创业初期,什么都得他自己来,在家排行老三被父母姐姐宠着长大的杨强几乎没沾过农活,农活得一样一样从头学。平整土地、拉通沟渠……几个月的学习和劳动,杨强亲手将希望的种子洒向农田。

  前期投入的资金40万,有人背地里担心或嘲笑:“这么大笔钱‘沉’进田里了,还能回来吗?……”面对强大的压力,杨强只是默默地干活。头年“双抢”,既收割又抽水、翻田,没日没夜地干了33天,瘦了20多斤,杨强可算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苦的,最苦的是那次沟渠没通排水不畅,等到‘双抢’收获时,田里全是水,收割机进不去,损失了10多万。”杨强苦笑着告诉记者。

  经历时间的蜕变,杨强从最初春播时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了下地耕种的务农“好手”。他不仅吃得苦,还懂得科技种植。他四处奔走,引进耕田播种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设备。引进岳阳市田园牧歌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一年5次对农田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种田风险。他还将从学校里学到的企业管理理念指导种田管理全过程。

  放眼未来

  今年3月,杨强投资10万元,参与建设合湖村育秧大棚,今年早稻的所有秧苗在大棚里培育,提高了成活率和品种的质量。“这样的大棚,全省今年都只有十来个咧!”站在大棚旁的合湖村村支书廖小东向记者补充介绍。两年多来,杨强的种田面积由原来的400亩增至1700亩,其中双季稻900亩,800亩低洼田种一季中稻,去年收获粮食260多万斤。今年,1700亩面积全部种上了双季稻,早稻大丰收,收获粮食160多万斤。

  “成功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事业蒸蒸日上的杨强目标很坚定,他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喜欢上了自己这个种粮农民的身份,他要把这份事业做大做强。目前,他已经组织了40多户村民,准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大棚育秧,实施科学种田,统一销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