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遗址于1997年发现于县城文星镇马王墈,清理出隋代龙窑一座,出土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其中完整和比较完整的700多件,可修复的数千件;同时出土的南朝时期“太官”青瓷碗残片,证明岳州窑带有官窑性质。2003年,岳州窑遗址上建博物馆,2010年初,博物馆开辟地下展厅,陈列大量精美青瓷,有通道连接到隋代龙窑窑址。
岳州窑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是一座生产青瓷毓器物的窑
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发现后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2003年在窑址建立岳
州窑遗址博物馆。馆内 陈列了岳州窑青瓷毓文物,还可以目睹一代名窑风采。
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
米的范围内。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
阴先有窑”。长沙市到湘阴县城有一条平坦的国道,不到两小时的路程。沿途江河交叉
,风光旖旎,青山绿水,让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湘阴县是个古城,城内保存着规模较大的孔庙,当地人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气势恢宏,工艺精湛。从建筑风格看应属乾隆早期。楼阁式仿古建筑“岳州窑纪
念馆”高高耸立在美丽的湘江边上,眼前的湘江,比我在长沙橘子洲头所见的宽阔了许
多。原先的古渡已被拆除,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大桥飞架湘江东西两岸。湘江由此流入
浩瀚的洞庭湖。岳州窑窑址则静卧纪念馆大厅的地下。湘阴窑窑址发现于1952年,1972
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1975年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
的青瓷器和窑具。它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可见其历史久远矣。在那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龙窑的走势,见到不少窑具和青瓷片。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
大名窑的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
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
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轻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
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色,晚期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的。釉
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小冰裂纹,有流釉现象。不少
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结合牢固,容易产生剥落的现象。唐代烧制时使用垫饼支烧;五代用
支钉支烧,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迹。
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的足以
圆饼形和玉璧形为主,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注重装饰艺术,纹
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
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具有独特的风格。这是我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岳州窑器
物所留下的印象。
1973年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
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
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
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
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