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437|回复: 0

关于湘阴县2008—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的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11月28日在湘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智贤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8—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跟全国发展步伐,抢抓全省“四化两型”建设战略机遇,扎实推进“四三六”工程,克服经济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较好地完成了上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国民经济在困境中持续平稳增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预计将达到221.2亿元,比2007年的89.5亿元增加137.1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由07年的2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7.2亿元,年均增长6%;二产业由07年的35.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3.8亿元,年均增长28.2%;三产业由07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0.2亿元,年均增长18.3%。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1.1 :39.9: 29,调整到16.8 :56 :27.2,经济增长方式明显改善,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由07年的44.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1.3亿元,年均增长6.8%,重要农副产品商品转化率日益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在57万吨左右,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15万头左右,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10.5万吨左右。五年来,全县工业生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5.2亿元,年均增长39.8%,逐步形成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新型钢结构建筑技术、食品加工、装饰建材、纺织、精细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平稳,预计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7年的18亿元增加到43亿元,年均增长19%。全县财政总收入2012年预计达到8.2亿元,比07年增加5.9亿元,年均增长29%。
(二)基本建设投资成效显著。五年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5.6亿元,年均增长30.3%。先后开工建设了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S308线拓改、柳林江大桥及其连接线、漕溪港码头一期、高岭汽车新站等一批重点工程。产业基地和金龙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县工业园建成了工业、长康、中联、健铭大道等“三纵两横”主干道;轻工产业园建成了顺天大道,完成征地3000多亩;金龙新区完成供水供电管网建设,110KV变电站和金龙大道建设加速推进。五年来,县级主干道改造全面完成,硬化乡村公路2300多公里。先后完成毛角口移堤改造、燎原水库补水、城西渠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3340万元,对重点外排机埠及渠系进行了改造,水利防汛保安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完成了滨湖东路、太傅北路、旭东北路、嵩焘北路硬化;建成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左宗棠广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争取并组织实施了以国投资金为主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退耕还林”等一批项目。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先后开发建设了东湖湾、水岸东湖、佳境东湖、安邦华城、芙蓉国际等一批精品楼盘,建设和销售面积连年稳居全市六县市第一。在休闲旅游度假业方面,加快建设了洋沙湖、青龙湖、丽景湾、凯佳生态、九州生态等一批项目;完成了左宗棠文化园一期工程;以鹤龙湖垂钓观荷品蟹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休闲项目,逐步形成品牌。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完成电力网改400个村,实施“一池三改”3.8万户,44个村跨入了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城镇化水平超过50%。全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的264个项目,已列入省市项目库的有230个,占87%;目前已启动和实施的有84个,占项目总数的31.8%。五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政府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努力争取的结果,大大加快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创新激发新的活力。五年来,全县完成了46家少资产、零资产企业的改制,完善了117家国企改制置换。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核发证全面完成。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补贴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主体功能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县城总体、滨湖示范区湘阴片区等五大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并适时启动,为全县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激发了新的活力。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五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00多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7个。以远大可建、中联重科、中铁重工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落户我县,大大增强了湘阴经济发展的后劲。教育改革继续深化,进入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行列。卫生改革全面深化,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人事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了公开招聘。
(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医疗卫生事业有新进步,改扩建了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血防医院,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48个,启动了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大力实施“校安工程”、“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合格学校48所,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可喜进展,进入学前教育先进县行列,黄金学校获评全国示范性留守儿童学校。文化体育广电事业不断繁荣,新建乡镇文化站26个,农民健身工程62处,数字电视用户数居全省各县第一,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470人;新建各类廉租保障性住房3975套、166950平方米,荣获市先进。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积极推行了医保、失业救济、工资统发制度,社会救助、农村五保、残疾人工作进入省先进行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获评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县、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县。计划生育居全省一类县行列。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不断丰富。2012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比07年净增4304元,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432元,比07年净增11718元,年均增长18.5%。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加快发展的五年,大有作为的五年,但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没有消退,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的。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3年至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五年。展望未来五年我们认为:首先是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的目标,并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具体奋斗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其次是全省“四化两型”战略和全市“四三六”工程的加快实施,将带动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再次是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发展开始产生良好的效益,为今后我县的经济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未来五年中大发展、大跨越。
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牢牢把握“四三六”工程要求,紧紧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强盛湘阴”这根主线,抢抓滨湖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融城对接步伐,以建设大提速、产业大升级、结构大调整、推动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社会大和谐,建设岳阳经济次中心、制造次中心、消费次中心,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到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445亿元,年均增长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58:27;
──五年累积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16.5%;
──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年均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亿元,年均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16842元,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6元,年均增长10.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五年任期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1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92.5亿元,增长30%;
──财政总收入9.8亿元,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9856元,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5元,增长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为确保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必须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抓好“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国家“十二五”规划笼子的所有项目都将要启动。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对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项目积极进行衔接,争取早日实施。重点是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漕溪港码头二期、白水江综合治理等项目。对过来规划的项目,要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精神,适时进行调整。对所有规划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加强论证,以便国家备选。对已纳入《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项目,要加强跟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项目支撑,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是主要的,必须摆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项目不落实,全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动力,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支撑,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实现财政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围绕远大可建、中联重科、中铁重工等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好项目。二是要以打造千亿园区为目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利用工业园区这个有效平台,打造和壮大湘阴新的五大产业集群。三是要抓好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三)继续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结构调整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要立足现有成熟型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资源的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努力打造一个农产品加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经济格局。要面向长株潭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要围绕蔬菜、粮食、畜禽、水产品等我县优势农产品做文章,努力使湘阴成为长株潭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用市场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
一是培植财源,集中力量扶持财源优势行业,提高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要继续依法垄断土地,挖掘土地生财潜力。增加下岗人员就业机会,进一步壮大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开展税源普查,强化税务登记户籍管理,建立税源台帐,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坚决实行收费公开制,严格执行以票管费、管税制度。四是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确保重点支付,保工资发放,保基本运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稳定的货币政策,积极争取银信部门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坚决打击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活动。
(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加速信息技术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素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水平。扎实做好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再就业工作,增加劳务输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落实低保、医保政策,着力化解群众生活中各种矛盾,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结合“三城同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绿化、亮化、净化,建设幸福家园、美丽湘阴。改善医疗保健、血防等卫生条件,积极发展文化、新闻、广播等事业,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开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新局面。
各位代表,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组织和实施好全年计划,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完成这一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确保2013年各项计划任务圆满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