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455|回复: 3

湘阴县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2 17: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hnfgw.gov.cn/hgzh/dcyj/37696.html

  本地区湘江流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南洞庭湖南岸,辖19个乡镇,总人口76.3万人,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2.98%,岗地占13.95%,低山占1.51%,河湖占41.56%。湘江南北穿境,资水东西横流,湘资两水尾闾在境内汇入洞庭湖,广义上讲,全县基本都属于湘江流域。
  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下同),其中:第一产业35.8亿元;第二产业106.1亿元;第三产业53.8亿元,三次产业机构比为:19:54.5:26.5。人均GDP为25709元人民币,约合4080美元(按6.30:1比价)。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5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3亿元,增长41.9%。其中建华管桩、远大低碳科技园、科英机电3家企业税收超过2000万元。全县农业总产值58.4亿元,增长14.2%,粮食总产57.3万吨,增长4.8%,出栏牲猪92.6万头,出笼家禽334.9万羽,蛋品产量1.09万吨,水产品产量10.3万吨。第5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起水水产品总量连续16年居全省县级第一。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增长37.9%。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57个,其中工业项目占70%以上,中联重科、中国铁建重工、奥莎富士电梯、依鲁光电等11个项目投资过亿元,远大低碳科技园、湖南富士电梯、英思特电子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上东钢构、翰林纸业等27个项目加速推进,呈现项目高新化、质量升级化、建设加速化的可喜局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特别是中联重科、中国铁建重工两个重大项目的签约落户,填补了我县无中央企业、无上市企业、无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三大空白”。远大低碳科技园首批8万平方米的厂房建成投产,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一体化税收1.75亿元,增长59.1%。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8亿元,增长19.3%。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总数达5件,被评为全省商标战略示范县。外经外贸稳步增长,排名全省靠前,升级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重点县。全县财政总收入6.21亿元,增长44.4%,总量在岳阳六县市中跃居第二位,增幅居第一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7%。农民人均纯收入7921元,约合1257美元,增长2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约合2702美元,增长23.1%。2009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加快发展的变数多。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增长回落,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势必会对我县的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居民消费、财税收入带来较大的影响。二、周边县市快速发展、湘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11年,长沙县实现财政收入120.6亿元,增长60.7%;浏阳市实现财政收入41.8亿元,增长25.8%;宁乡县实现财政收入32.8亿元,增长56.5%;汨罗市实现财政收入14.3亿元,增长30%。这些县市经济总量远远高于我们,都是在高基数上增长。三、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农业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占主导地位,品牌、优质、绿色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较低。工业方面,高端装备制造业,光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有待提升。在推进二产业与三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水平,有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四、发展的基础比较脆弱。湘阴地处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畔,素称“鱼米之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越条件。但是制约因素也多,特别是水的制约。过来的不少年份每到汛期,全县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汛抗灾,特别是96年和98年湘江、资江流域大洪水,防汛时间长达80天。近几年,国家对水利的投入,相对减少,不少大堤年久失修,外排机埠设备老化,排渠淤塞,渠系不配套,不仅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在发展工业方面,资金、土地的制约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三废”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8: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湘江流域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大体框架及关键举措
  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对于促进湘江流域乃至整个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根据湘阴的实际,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把湘江流域打造成“三带”。
  (一)要把湘江流域打造成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带”
  湘阴有大小堤垸21个,其中保护耕地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10个。总防洪堤长402公里,其中一线防洪堤长257.85公里,堤垸保护面积670.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38%,合计垸田50.87万亩,占全县耕地的83%,垸区居民占总人口的66%。堤垸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长期以来,湘江流域地区为防洪保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近几年投入相对减少,不少堤垸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把湘江流域打造成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带”我们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启动和实施《湘阴县水利建设三年规划》,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提高到应有的位置,借助国家加大农业水利投入之力,通过自身艰苦奋斗,切实把这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
  (二)要把湘江流域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代“产业带”
  湘江流域有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物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素质较高,发展基础雄厚,这些都为打造现代“产业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根据本地实际,推动湘江流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体框架,主要目标是: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四化两型”战略,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湘江流域科学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新湘阴”,突出“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 ”建设,加快融城对接步伐,努力把湘阴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长沙北部卫星城,岳阳经济次中心、岳阳制造次中心、岳阳消费次中心、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基本原则
  坚持两型发展。把两型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强化保护并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湘阴的青山绿水。合理配置资源,实施节能减排。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规模、速度和结构,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不断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依托省会长沙科教资源,抓好创新平台打造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形成竞争优势。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社会体制创新推动社会发辗转型,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
  坚持共享发展。把民生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惠民安民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积极促进充分就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坚持跨越发展。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二产业与三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水平,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发展框架
  1、岳阳经济次中心、岳阳制造次中心、岳阳消费次中心。整合全县多种资源,以“湘江流域科学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全新发展平台,下大力气引进新兴产业大项目,打造集团型战略性大经济增长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跻身岳阳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服务、配套长株潭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界头铺经济片区、洋沙湖经济片区、临港经济片区、虞公庙经济片区建设,形成芙蓉大道湘阴段经济产业带和湘江生态产业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船舶修造和变压器制造产业,打造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2、省会长沙北部卫星城。主动对接长沙北拓,按照“30平方公里、30万人”的县城发展规划,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南拓、中提、北扩、东延”的思路,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市政设施,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加快融城对接步伐,推进湘阴滨湖示范区界头铺片区建设,以界头铺、袁家铺、樟树镇、文星镇为核心,加快形成“一环串联、两带延伸、三极拓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一环串联”即利用芙蓉大道湘阴段、湘樟路、袁樟路形成交通干道环,串联界头铺、袁家铺、樟树三镇为一个空间整体;“两带延伸”即芙蓉大道湘阴段城镇发展和湘江风光带向外延伸;“三极拓展”即由界头铺、袁家铺、樟树镇形成集中发展的三极城镇空间,向周边乡村拓展,构建相对独立、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努力建设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3、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抓好各区块中心镇和边界集镇发展,以生态走廊和高效交通网连接组团,形成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山水环抱、风光秀美的城镇体系,实现城镇组团式布局,城乡田园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家园。
  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湘阴片区建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友好、城乡协调发展、民生切实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富民强县跃上新台阶。全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GDP突破380亿元,年平均增长20 %;财政总收入突破22亿元,年均增长3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累计投资850亿元。
  2、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通过建设大平台、集聚新产业,引进优质项目,培育优势企业,到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63.2:26.3左右。工业带动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3、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两型建设迈出新步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耗氧量累计减少1.96%,二氧化硫累计减少1.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减少1.82%,地表水省控断面达Ш类水质的比例90%,全县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在290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5.2%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两型”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建成界头铺起步区。
  4、改善民生步伐加快,社会和谐得到新增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82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30元,年均增长15%。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关键举措
  1、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发展地位
  优化县域空间总体开发格局,科学规划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联动,努力提升我县在长株潭经济圈建设中的发展地位。按照“创新引领、统筹联动、集聚集约”的思路,积极推进“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我县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加速崛起的核心区、宜居宜业的和谐区。“两带”即芙蓉大道湘阴段产业带、湘江生态产业带;“三港”:即3000吨级漕溪港码头、1000吨级樟树港码头和5000吨级虞公庙深水码头。“四区”即“四大经济片区”:以湘阴工业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和洋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为依托,建设洋沙湖经济片区;以界头铺机械制造产业园和青龙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龙凤缘度假村为依托,建设界头铺经济片区;以漕溪港深水码头和港口物流园为依托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漕溪港临港经济片区;以虞公庙5000吨级深水码头为依托,建设虞公庙临港经济片区。“五基地”即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
  2、推进滨湖示范区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滨湖示范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引领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滨湖示范区建设,加速发展以界头铺镇、袁家铺镇以及紧邻地区8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力争到2015年,两型规划区GDP达到53亿元,人均GDP达到4万元,万元GDP能耗降到1.2吨标煤,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10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达100%,城镇化率达55%以上;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新型城市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基础先行、功能配套的要求,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优越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工业大道延长至界头铺工程;湘樟路改扩建工程;袁家铺至樟树新建道路工程;界头铺片区公共交通线路及设施建设工程等8项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抓好燎原水库补水及保护工程;界头铺片区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界头铺片区天然气建设工程;界头铺片区信息网及空间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界头铺水厂扩建和界头铺、樟树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工程;城镇雨水管网建设工程;乡村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与县城共享的垃圾处理场工程;湘江湘阴段城镇和郊野整体防洪堤建设9项工程。
  3、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一是积极引进中联重科、长丰集团、中铁轨道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重型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改造升级变压器、船舶制造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以驿通、志宇电子为龙头,扶持宏耀工业、英思特电子等企业壮大,引进光伏电子信息项目,发展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轻工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轻工业产业基地,培育发展轻工产业集群。四是以远大低碳科技园为龙头,培育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扶持现有管桩、板材、钢结构等企业做大规模,壮大装饰建材产业集群。五是依托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洞庭生物等龙头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六是加快菲菲毛巾、士达纺织、英波达服饰等企业改造升级,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强力推进湘阴县工业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界头铺工程机械制造业园、临港产业园四大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打造成财富洼地。“十二五”期内,县工业园引进企业20家以上,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轻工产业园引进规模以上企业200家,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界头铺工程机械制造业园,引进企业20家以上,总产值达100亿元。临港产业园引进企业10家,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加快漕溪港码头二期和漕溪物流园建设,尽快启动樟树港1000吨级码头和虞公庙5000吨级码头建设,增强港区吞吐能力和承载能力。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工业。积极加强与金霞物流园的合作,把湘阴港建成长株潭的组合港、霞凝港的姊妹港。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3万标箱,散货吞吐能力达60万吨。
  4、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把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绿色型、环保型方向转变。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立足长株潭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凯佳生态园、左公水乡、洞庭黄龙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建设湘江渔都、鹤龙湖河鲜美食基地。到2015年,力争打造规模以上星级农庄20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占旅游业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现代装备,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机作业综合化水平达到85%。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扶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支持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支持洞庭柠檬酸钠、兰岭绿态茶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到2015年,力争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0个以上。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建设为抓手,推进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重点建好40万亩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和20万亩杂交稻高产示范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以温氏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牲猪养殖业。以洞庭黄龙公司为龙头,推进百里特色湖鲜水产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以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为支撑,努力建好万亩标准茶园和万亩标准菜园示范片,扩大樟树辣椒、南湖土菜、杨林寨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石塘萝卜、三塘藠头等种植板块,把湘阴打造成湘菜产业原料基地和净菜配送基地。加大对北部湖州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集约化、综合经营效益。开发城南地区楠竹、麻石、稀土资源,提高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提高农村合作组织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5、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综合交通网络。全力推进路、桥、铁、港建设,全面提升通达能力。完成芙蓉大道北拓、京珠高速复线湘阴段、新乔线、界樟线、湘白线、进港公路、新泉寺大桥建设和湘、资河道疏浚,争取启动湘阴湘江二桥、伏乔线、六车线和岳长城际轨道、平益高速、湘江风光带湘阴县建设,力争浏溆铁路湘阴段动工,樟树港码头、虞公庙码头立项,湘阴湘江北大桥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笼子。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按照五年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本县规划与全省两型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
  综合水利网络。突出加强防洪保安建设,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堤垸堤防加固、蓄洪安全、泵站更新改造等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河道整治、湖泊整治和撇洪渠整治。突出加强水源建设,完成燎原、赛美等九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燎原水库补水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水源地保护、文星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等九大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治理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5.13万人。同时,整修塘坝1235处,完成岭北垸东港堤段、义合金鸡垸湾河段等四大水利血防工程。
  能源供应网络。加强电网建设,推进110KV石塘变、界头铺变和35KV杨林寨变等5座输变电设施新建和新泉变、洞庭变等5座输变电设施增容改造,实施35KV湘丁线、湘南线等3条线路改造,抓好电网调度自动化升级改造和农村电力网改工程,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电网体系。加快燃气网建设,加快实施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工程,结合西气东输二线湖南支干线岳阳段后续工作,加快启动汨罗—湘阴输气管线建设。支持远大再生油项目建设发展,积极开发青山岛风能资源,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现代信息网络。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网、3G网等城市网络,推进“光城市”建设。以广播电视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全县的宽带、无线通讯、数字电视网络,逐步实现“三网融合”。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县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和办公服务平台。加强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元传输覆盖工程,努力建设“数字”湘阴。
  (三)要把湘江流域打造成环境优雅景色如画、宜人居住的“风光带”
  湘江两岸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厚重,四季变化分明,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重点打造:
  休闲旅游度假业:按照“度假胜地、休闲天堂”定位,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三带、四区、多点”的旅游格局。“一心”即县城休闲娱乐度假中心;“三带”即芙蓉大道湘阴段、S308线、湘阴沿湘江休闲旅游观光带;“四区”即鹅形山自然风景旅游区、青山岛湿地生态旅游区、界头铺休闲度假区和西部以鹤龙湖为重点的湖区休闲农业体验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长株潭地区康体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做大做强打响“左宗棠故里”文化旅游品牌。切实挖掘保护好文庙、岳州窑等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产业。到“十二五”末,完成旅游开发投入40亿元,年旅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房地产业:以旧城改造,开发白水江南岸新城为重点,同时加快推进佳境东湖、水岸东湖二期、滨湖豪庭、荷泽园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档次的精品楼盘,吸引省会住房消费,力争五年累计完成住房建设投资70亿元。商贸服务业:着力拉动居民消费,打造高档购物超市,提升宾馆酒店业等级,创建五星级酒店2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对周边县市区强力吸引消费磁场。培育文化创意等服务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商贸形式,加强汽车、建材、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把湘阴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生态生活居住区、休闲度假目的地。
  打造湘江流域“风光带”必须切实推进节能减排。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技术改造,鼓励化工企业从工业园和中心城区有序退出,关闭一批规模较小、工艺落后、耗能过大的企业。大力推进建筑节能降耗,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全面落实综合减排措施,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加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推进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15%,万元GDP占地面积控制在0.08公顷以内。
  打造湘江流域“风光带”,还要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源头控制,新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户。推进横岭湖—青山岛湿地、东湖—洋沙湖湿地、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燎原水库、赛美水库、六塘水库等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达到18%。“十二五”期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和垃圾处理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严禁乱砍乱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15.2%,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严格加强河道砂石、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管理。严格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力度,逐步实行农村殡葬改革,加强乡村规划,推行节约集约供地用地,严格项目用地投资强度管制,控制用地规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十二五”末,耕地保有量控制在38325.23公顷以上。
  西欧的莱茵河,发源于瑞士,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经过近代和现代的不断开发利用,莱茵河孕育了这些国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使莱茵河流域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风光最迷人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作出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起点、大手笔,对于推动湖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湘江流域地区的湘阴来说,“东方莱茵河”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纽带,未来的湘江是湖南版图上一条绚丽的彩带,而湘阴将是这条彩带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发表于 2013-2-23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是湘阴县发改局的文章 有一定的可信度  希望湘阴早日经济腾飞
发表于 2013-2-23 1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