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湘阴分站讯 (分站记者 易和平 通讯员 蒋新建)“不到20天,这样的秧苗就可以机插了。”4月1日,气温再次升高,在湘阴县东塘镇胡湾村的集中育秧点上,来自该县农业局的农业专家李概明正在指导种粮大户夏宋根如何防治高温烧苗。早在3月中旬,这个集中育秧点就开始浸种催芽,夏宋根家的25亩集中育秧基地不仅可供自己300多亩大田,还可为周边农户签约供秧大田100多亩。
三月的湘阴田野,一排排育秧大棚在春日暖阳下格外抢眼。去年,湘阴粮食总产达58.8万吨,6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继去年粮食总产“九连增” 后,该县抢抓备耕争主动,发力冲刺“十连增”。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湘阴,目前农村“老人农业”现象严重,育秧、插秧难,制约了粮食生产特别是双季稻发展。为确保粮食总产“十连增”目标实现,该县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粮食补贴政策,将粮食生产情况纳入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并作为财政支持和奖补的重要参考。积极引导和推行“单改双”战略,严禁耕地搁荒,保持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定产定氮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县财政组织1200万元资金补助早稻集中育秧,为集中育秧点免费提供催芽机和“早育保姆”。农业部门成立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并和乡镇一起联合组建工作组,每个集中育秧和高产创建示范点至少有3名人员驻点指导。
促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也是该县抓粮食增产的一个着力点。该县建立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和种粮大户实行重奖,并将农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工程项目与土地流转挂钩,鼓励种粮大户多种田、种好田,全县今年新增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60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