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梓 图/叶旭峰
·开栏的话·
湘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沛,19个乡镇以其各自的特色,构筑起湘阴文化的浩荡根谱,装点着湘阴绚丽的人文景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乡镇都留下了清晰的文化印记,这既是一种背景、一种土壤,也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更是一座可供后人不断深入挖掘的宝库。本刊从今日起开辟《魅力乡镇》专栏,展示各乡镇的人文、自然景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认识家乡,这也将引起更多的人对湘阴历史的景仰与赞叹,对湘阴现在的尊重和向往,激发人们建设美丽湘阴的热情。
基本概况
樟树镇位于湘阴县西南部,南临省会长沙,西抵湘江。因境内有一株七人合围的大樟树,其树依山而立,伴水而生,冠如华盖,荫翳百尺,常年枝繁叶茂,樟树镇由此而得名。
樟树镇是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湘阴城南三个重要组团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柳庄、法华寺等旅游景点,最近该镇被评为湖南省旅游名镇。镇区距湘阴县城仅13.6公里,沿湘江东岸湘樟路驱车15分钟即可由集镇区直抵县城。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距长沙霞凝深水港仅13公里。目前正在兴建武警长沙直升机场。樟树港历来为长沙下游至洞庭湖的一重要码头,是商家必争之地,水上商旅沿江可南上长沙、衡阳、北下岳阳、汉口,西至益阳、常德,东抵汩罗、平江。
全镇有2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共有284个村民小组、6111户,2011年总人口为26909人,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500亩。
历史追踪
樟树镇属千年古镇,人杰地灵,有近三千年悠久历史,境内既有三国时期关羽的屯兵操演之所,也有东汉时期神秘的岳州百梅窑址。
樟树镇古称哀州,千年古镇历史悠久,自尧舜禹时期就有二妃泣帝之说。娥皇女英为尧的两个女儿,尧为考察舜是否为合格继承人,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二女共侍一夫由此传为千古佳话。话说舜有次南巡,路径湖南,(旧传舜死于广西为误传)突然死亡。二女知其死讯,千里寻夫而来,到达今樟树镇湘江边,哭悼亡夫,后双双投江而死。泪染竹成斑,才有斑竹,湘妃竹之说。
唐朝:隋、唐时期,天台宗高僧大和尚常在巴陵郡一带传法度僧,湘北天台宗盛极一时,法华古寺即建于斯时(史载始建于公元626年.唐朝李渊武德9年,距今已经1385年。而今樟树镇的法华寺香火旺盛,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求神庇佑。而一代高僧“八指头陀”寄禅法师的故事,却在当地老百姓中代代流传。
明朝:樟树镇现有明朝时期建立的城隍庙,城隍菩萨更是为本地百姓所推崇。
清朝:左宗棠大人在入仕之前,在樟树镇隐居,在樟树镇巡山村,昔名柳家冲建立了柳庄。此地,山势逶迤,田园葱翠,东纳青山之秀美,西引湘江之灵气。而今成为樟树一大景点。
镇域人文汇萃。民初反袁志士张祖汉及余革、姚兰甲、陈霞林等新民主主义志士出生于该镇。
樟树辣椒
辣椒是穷人的肉,湖南人更是无辣不欢。
樟树港辣椒,结果期短,产量小,特点是油、辣、肉。铁锅烧红,不放油,从辣椒树上扯几只,丢进锅里煸炒,挟一筷子,辣椒皮肉还是一体,更有一种血性本色的辣,“好的辣椒有水果的香醇”,美食家罗布沃尔什说。樟树港辣椒便有种“嫩剥青菱角”的清新自然,它的辣不是朝天椒那样辣的狂放,也不是灯笼椒那样辣的淡泊,它的辣是一种闷骚的辣,这种辣在骨头里的性格,很像曾在樟树港的柳庄种了14年菜的左宗棠的脾气。
别的地方栽植樟树港辣椒,总是南橘北枳,种不出正宗的樟树港辣椒。以前读一本杂书,说地球上除了赤道,还有一个辣带,位于那个经纬线的地区,东起朝鲜,从我国中部经缅甸、孟加拉、印度、中东、北非至大西洋东岸。因为土壤、气候甚至古代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原因,种出来的辣椒都特别好吃。我想我的老家樟树港也属于那个辣椒带吧。在长沙靠一个辣椒炒肉开了许多连锁餐馆的谢光头说,湘阴樟树港辣椒炒宁乡花猪肉才是辣椒炒肉最完美的组合。
近年来,樟树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民本安镇”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并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樟树干群抢抓机遇,在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