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左宗棠故居原址) 摄像机架在蔡锷北路,正对着司马里那个路口拍,有大约三拨人拎过来:“拍什么咯?”都很警觉。“左宗棠……呵……呵呵”。
“左宗棠的故居在蔡锷北路,南起司马里,北至三公里,东侧半边街原是一带高墙,高墙内从大门至后宅都是五开间平房共六进,另在东侧有两进,都是简朴住房。整个宅院没有雕梁画栋、亭台楼阁。”这是左宗棠的曾孙女婿梁赐龙先生,对儿时印象的回忆。
一百五十年前建的大房子,一直使用到1938年,如今却毫无痕迹可寻。
只发现了一段青砖墙,摄像师旷哥如获至宝,摇镜、仰拍、走拍、特写、推拉,名堂搞净。
青砖缝里长出了很厚的青苔,还有一些杂草。依托青砖墙,下面开了一个“浏阳蒸菜馆”,女老板小心翼翼地探过来,想问又不敢问:“这里是要拆迁了么?”
“不晓得,生意还好啵?租金好多钱一个月?”。
“四千多,不会拆吧?”
“不会拆吧。” 只是转道湘春路,却看见大片棚户区正在遭遇拆迁改造,无意中发现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院子狭小,停满了车,一辆的士扛在路中间,进进不得,退退不得,前后的车不停按喇叭。 左宗棠祠旧址就在这个院子里。
(长沙左宗棠祠原址)
1892年,左宗棠去世后的第七年,清廷拨款在此兴建左文襄公祠,占地六十亩,很有规模。1938年的那场文夕大火,将其付之一炬,只剩下几座假山。
假山的前面停了几辆“电摩”,导致我们拍个全景都不可得,假山中间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了八个红字:“假山危险,严禁攀爬。”假山后面是一个不知名的机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看到我们,就搭上一句:“小左同志确实是花了几个钱(建这个地方)咧。”
不到十分钟就拍完了,天又开始下雨,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再停留,赶紧上车,一溜烟开过大门,门卫冲上来,要收十块钱停车费。
司机油门一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