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411|回复: 1

[新闻人物] 清史专家为《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作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5: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华网
  序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文/杨东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传记组专家)
  湖南籍作家徐志频先生的新作《左宗棠》杀青了,作者和责任编辑都希望我能为这部新著写一篇序言。之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周红女士曾将书稿寄给我,征求意见,此后,作者又直接与我沟通,盛情可感!
  志频先生是位作家,也是自学成才的青年文化学者。他多年在媒体工作,博览群书,勤于写作,以不足四十岁的年龄,竟出版了十一部作品,真可谓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另外,志频先生也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深信一个国家要有国格,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他自述创作这部《左宗棠》的初衷之一,就是想把“社会正义”激活起来。那么,左宗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与激活“社会正义”又有什么关联呢?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没有奴颜媚骨,敢于坚决抵御外辱的杰出爱国者。鲁迅先生把我国历史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称之为“中国的脊梁”(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把左宗棠列入“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之一,应不为过。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急骤走下坡路并濒临崩溃的好时代。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敲开中国大门,并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势,给左宗棠的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除时代影响外,家庭与社会的熏陶对左宗棠个人的成长、思想观念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左宗棠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经济状况不佳的“耕读之家”,过着“非脩脯无从得食”的清苦日子。他早年就读长沙南书院,生活相当窘迫,竟至“日食不给,赖书院膏火之资以佐食”(左孝同:《先考事略》)。艰辛的生活使青年时代的左宗棠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了解社会弊端,民间疾苦,遂使“经世致用”思潮在他胸中激起无法平静的波漪。
  在接受“经世致用”思想,探讨革命社会的过程中,左宗棠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当时著名经世派官员的赏识、指导和帮助。陶澍、贺氏兄弟(贺长龄、
  贺熙龄)、林则徐等都对他赞赏有加,待以“国士”,目为“奇才”,寄以厚望。他们的爱国思想、务实精神对左宗棠的启迪和成长是不言而喻的,林则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视为“天人”;另一位著名的经世学者魏源,也深受左氏推崇,其著作被誉为“伟为不可及”(《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596页,以下简称《全集》。林,魏的忧患意识与时代精神为左宗棠增添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对其爱国及“师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左宗棠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即:镇压太平军、捻军及陕甘回军;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坚决抵抗外侮,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出兵收复新疆,并在东南抗法。纵观其一生,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评价这位历史人物呢?
  历史人物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充满个性的,并且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因此,研究、评价、描述历史人物,就不能简单化、静止化、模式化。回顾几十年来对左宗棠的评价,因时代不同,观点各异,往往是起伏不定,高低有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政治气候的影响,思想方法的片面,左宗棠被视为“刽子手”和法国在华的“代理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之风吹拂学术界,对左宗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终能实事求是,更趋公正。如果把左宗棠放到整个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去审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确对于近代中国,对于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是近代中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决捍卫者。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山野之民”的左宗棠就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以保国卫民为己任,并提出具体御敌的措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也曾表达要与敌“决死战”的信念。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边防艰巨为己任,力排众议,率师西征,一举收复占我国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为子孙后代保住了一片大好河山。又以壮士之豪情,拼死一战的信念,“舆榇出关”,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了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地区。在1884年(清光绪十年)的中法战争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国侵略者,左宗棠“决计议战,最终病逝于福州前线,临终还口授”遗说: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全集》奏稿八,第604页)
  纵观左宗棠一生,其最大特点就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饱受欺凌的时代,仍能“锋颖凛凛向敌”(《清史稿·左宗棠传》)。正如有人在一首挽诗中所赞扬的:“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全集》附册,第783页)
  其二,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十九世纪中叶近代化的潮流席卷着世界,其标志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而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则是从军事层面开始的。有识之士审时度势,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左宗棠不仅充分肯定魏源等人“师长”的主张,而且决心把这一主张付诸实践,他于清同治五年(1866)勾画出近代化造船厂的蓝图,随即创办了我过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造船厂—马尾船政局。总督陕甘后,又在兰州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毛纺厂—兰州机器制呢局,成为我国近代开发大西北的先声。
  其三。他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者、发展者和践行者。左宗棠不仅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推进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
  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朴素、刻苦耐劳著称于世,也以酷爱自由、坚决反对外来压迫而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自古即提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和“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历史上众多铁骨铮铮的人物中,左宗棠是其中之一。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左宗棠始终高扬爱国旗帜,坚决抗击外(辱)侮,反对妥协、投降,他振臂高呼:“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全集》“诗文. 家书”第459页)在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信念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捍卫正义事业而前赴后继,呼啸前进!与先贤相比,左宗棠毫不逊色,当沙俄侵占伊犁的消息传来,他当即表示“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全集》书信二,第246页)在伊犁交涉处于紧要关头时,年近古稀的左宗棠毅然站在抗俄的斗争第一线,出屯哈密,表示“至马革桐棺,则固非所计矣!”(《全集》书信三,第583页)在中法战争中,左宗棠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不但积极备战,而且表示如遇“寇警”,“防所即是死所,当即捐躯以殉”(《全集》奏稿八,第263页)。
  左宗棠还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易传》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左宗棠则从救国救民的目的出发,表达了对自强精神的追求,他说:“我能自强,则英,俄如我何!不能自强,则受英之欺侮,亦受俄之欺侮,何以为国?”(《全集》书信二,第570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民本思想是一大特点。儒家坚持“民为贵”的理念,左宗棠承继这一思想,并加以发挥,他强调“为政先求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欲知民事,必先亲民”,“一片心肠都在百姓身上”(《全集》札件第427页、第270页、第139页)。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左宗棠提出并实施了“兴利除弊”,为民造福的诸多举措,不但兴屯田,修水利,植桑养蚕,造林制茶,而且设厂开矿,创办近代企业,誓要“不夺民间固有之利,收回洋人夺取之利,更尽民间未尽之利”(《全集》秦稿八,第539页)。
  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左宗棠不是“完人”,他必然受到历史时代、阶级地位和个人思想认识的种种局限。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不可能跳出封建旧垒,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这是毋庸讳言的,但不应苛求于前人。
  去年是左宗棠诞生200周年,在这位历史伟人的故乡—湖南湘阴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今年,湖南籍作家、学者徐志频又经过自己辛勤的耕耘,出版《左宗棠》一书。我细读了一遍书稿,感到这是一部用力颇勤、基本尊重史实、且具有一定时代感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作者在讲史中穿插传闻、故事,偶尔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人物、历史环境与今人的距离。且语言流畅,娓娓道来,饶有趣味,也能起到“鉴古知今,以史育人”的作用。
  当然,作家并非以历史为专业,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也许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在历史事实和时代分寸感的把握上会有一些欠缺和瑕疵,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瑕不掩瑜,志频先生献给广大读者的这部新作必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用一句当下的时髦语说:这部书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注入了正能量。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5: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宗棠——划过帝国长空的最后一道闪电

  统治中国长达265年的大清帝国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谜团,左宗棠就是一个。

  新书《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徐志频著),以独特的视角切入了左宗棠的内心和外部世界,在轻松的叙事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位晚清“战神”的个性人生。

  左宗棠出身于湖南湘阴一个秀才之家,父亲的理想就是希望他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是喜欢在古书摊破旧的席子上淘杂书。比如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还有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等。

  左宗棠被这些旁门左道的杂书迷住了,他定下了终生关注的两个方面:“舆地学”和“农学”。“舆地学”即地理学,一个古代的读书人,放下“四书、五经”读杂书,在当时完全是离经叛道的。

  但晚清动荡的世道没有让左宗棠实现自己的农学和地理学梦想,广西的太平天国势力横扫南部中国,而清兵节节败退,湖南乡下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没处放了。左宗棠对清兵不能安民护寨极度失望,为了保卫家乡他加入了由湖南各地“团练”组成的湘军。由于左宗棠善于分析大势,又擅长使用地图,使他在湘军中获得了“诸葛亮”的美誉。湘军以前是“屡战屡败”,1854年的长沙一战,湘军首领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居然跳水自杀。左宗棠到来以后,很快扭转了战局,湘军反败为胜,打得太平军四处逃散。连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都觉得纳闷:“屡败屡战”的曾国藩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常胜将军”?

  左宗棠成了湘军的“战神”,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左宗棠倒不是像诸葛亮那样能掐会算,一个兵没有居然敢在强敌面前上演“空城计”。左宗棠不敢冒这个险,他每次作战前都在地图前反复推演,那时候作战很少有人注重地图的重要性,而且也看不懂。而左宗棠二十几岁就开始绘制地图,连妻子耳濡目染都学会了绘制地图。

  对农事的研究使左宗棠对部队的粮草和物资补给得心应手,部队开到哪里能得到什么粮食,省内作战怎么补给,出省作战怎么补给。左宗棠是按照能够筹划到的粮草来决定如何作战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左宗棠是把现代后勤作战思想运用到了当时的战争上,明显比对手高了一个层次,左宗棠不打胜仗才怪了!

  随着战事的推进,左宗棠的名字越来越响,甚至大有赶超曾国藩之势,特别是左宗棠亲自训练的一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名为“楚军”的团练,区区5000人居然连克强敌,屡战屡胜,很快就成了湘军中最能打仗的部队。消息传到北京,清廷很多重臣慨叹: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这种话对曾国藩来说相当不舒服,虽然曾国藩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没有什么天分,但毕竟是京城的二品官员,是皇帝派他来湖南办军事的,怎么一个体制外的乡勇反倒成了主角?曾国藩用人最看重“朴诚”,他希望湘军将领朴素木纳,诚实听话,“以德为先”,但左宗棠个性率真张扬,直来直去。曾国藩说过这样的话:“季子自明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季子就是左宗棠,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左宗棠很有看法。至于启用左宗棠做湘军的实际总指挥,曾国藩实际是被逼无奈。

  请神容易送神难,随着左宗棠威望的提升,这个读了满脑子杂书的体制外乡勇居然混进了帝国的“省部级”团队,先荣任浙江巡抚,全权督办军务。随着“楚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左宗棠又升任闽浙总督。居然成了比曾国藩还有权势的帝国封疆大吏。

  当了这么大的官,按理应该懂得做官的潜规则了,但左宗棠就是禀性难改,在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左宗棠便倡议精简军队,不打仗了要那么多军队干什么?这种倡议皇帝老子也许高兴,但同朝做官的湘军同僚肯定不是那么舒服。因为拥兵可以自重,砍了兵权那就失了势力。

  后来在清廷内部的“海防”、“塞防”之争中,左宗棠又一次得罪了同僚。这个同僚比曾国藩还有能量,那就是慈禧最信任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李大人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六个封疆大吏(浙江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福建巡抚、江西巡抚、台湾钦差大臣)认为“海防”“塞防” “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主张坚决派兵进军新疆,收复被英、俄占据的土地。

  为表示自己绝不是唱高调,左宗棠命人抬着一口棺材进军新疆,意思是赶不走英俄势力我绝不活着回来。虽然左宗棠率领八万西征军势如破竹,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赢得朝廷和百姓的喝彩,但一大堆同朝为官的大员们却不是那么舒服。因为就显你左宗棠成,我们都是草包!

  1884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面对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皇帝身边的重臣们都主张息事宁人,左宗棠再一次发火了,坚决要与法军决一死战。皇帝只好命左宗棠入值军机处。左宗棠按照当年“楚军”的作战模式组织了一支8000人的“恪靖定边军”,就在“恪靖定边军”大败法军,其统帅尼格里身负重伤时,却传来了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法国签订《中法议和条约》的消息。

  打了胜仗却签了一个屈辱条约,左宗棠当即就气得背过气去。以后连续几个月“食少事烦”、“经常咳血”,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15日清晨,左宗棠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办公室里停止了呼吸。

  左宗棠的死成了帝国天空划过的最后一道闪电,很多人松了一口气,包括他在朝廷的大批政敌,还有正准备卷土重来的法国人。

  左宗棠有点生不逢辰,倘若活到当代,他的“鹰派”性格一定遍地粉丝。不过细想起来也该存疑,因为就凭左宗棠的个性,恐怕一个政治运动也熬不过去。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没几年,不是就被治罪了吗?左宗棠的个性比彭大将军可能还要张扬,结局如何应该是不难料想的。

  人说红颜薄命,那么英雄呢?英雄未必薄命,但都活得很逼仄。这种情形在不经意间世代上演,故国人民当“有所思”啊!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义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