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666|回复: 0

湘阴阳雀湖 云气来衡岳 江声下洞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15: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气来衡岳,江声下洞庭-湘阴阳雀湖


从湘阴城关,沿着湘江大堤南行约15公里,便到了樟树港小镇,小镇北面阳雀湖畔,阳雀湖位于樟树镇湘江河畔以东。樟树镇历史悠久,清以来曾誉为湘阴南方之闹市,有过“小南京”之称。解放初,这里商业、手工业甚为发达,有居民近6000余人,与当时湘阴县城关镇可以媲美。法华寺,就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湘江之滨,水面清丽阳雀湖畔,这里出产“樟树港的辣椒”。
01300000167059121611031268631.jpg


云气来衡岳,江声下洞庭-湘阴阳雀湖
(图文/潇湘行者)

阳雀湖风景秀丽,水光潋滟,碧波荡漾,湖中有一土丘浮于水面,随水涨落,奇妙莫测。当地民间有“九龙荟萃名基地”、“阳雀平死无葬身之地”之说。对岸丘陵绵延恰似一尊巨大的卧佛,头躯四肢清晰可辨。法华寺院依山傍水,桐林环抱,松篁幽邃,烟霞际会,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原寺旁建有一座七层宝塔,四面八方。从建成之日起,因优美的风光便吸引了无数墨客骚人吟诗作对,留下“云气来衡岳,江声下洞庭”(城隍庙联)及“天生樟树,名历几朝,揽怀白雪阳春,古调独弹湘水曲;地距长沙,上游百里,好籍铜琶铁板,一声高唱大江东”(朱海民撰)等著名对联。依山傍水,桐林环抱,松篁幽邃,江波荡漾,烟霞际会,暮鼓晨锺,梵音缭绕,香客朝拜,络绎不绝,风光优美,引无数墨客骚人吟诗作对。留下“云气来衡岳,江声下洞庭”。“揽怀白雪阳春,古调独弹湘水曲。地距长沙,下游百里,俯瞰八百里洞庭,日夜江流,好籍铜钯铁板,一声高唱大江东,赛今朝都到眼前来”等动人诗句。


一个透着几分古朴,几分神奇,几分灵气的地方,阳雀湖以其清亮的妩媚静静地流淌,汩汩的水喧闹搅动着这一方空旷的寂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中水气含量丰富,年均相对湿度81.4%。 “樟树港的辣椒,樟树港的庙”。其实阳雀湖周边除了辣椒,它更有厚重的文化蕴藏,这里湘江是最宽阔处,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相传历史上二妃哭泣舜帝仙逝于此,古称哀州。因地处湘江要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程普都尉长沙筑城于此,故又名尉城。这里的法华寺曾是中华佛教会第一任会长寄禅法师出家之地。因溯江而上可达长沙、湘潭,顺江而下直抵岳阳、武汉,这里自古更是洞庭湖物资聚散的天然良港、水陆运输的枢杻。


站在阳雀湖边一畦辣椒地上,望着千年古刹,洞庭的碧波、阳雀湖的水,法华寺的风光无限美!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松竹染绿卧佛山,佛祖藏人间!盛唐的古刹传来和谐的歌,阿弥陀佛八指头陀!风里体会意呀,雨中领悟禅。


阳雀湖风景迷人,连绵山峦供仁者留恋徜徉,碧波湖水为智者荡涤胸怀。阳雀湖养育了少年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抬棺西征,引得春风度玉关,收复国家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居功至伟,千古一人;阳雀湖蕴育了唐代中叶修建的华严宗祖庭法华古寺,寺内香火不断,钟声悠悠,经号连连,香客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八指头陀”,曾在法华寺任主持,佛道源远流长;阳雀湖培养了世纪英才,清末后从古镇走出了多位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仁人志士,“造世英雄”的林圭、杭州知府张祖汉、大革命时期烈士余革、姚先甲和陈霞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阳雀湖碧波荡漾,风景迷人,山川灵秀,历代名家流寓境内,感喟山川绚丽,留下题咏佳作。土地肥沃,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是长株潭地区休闲的后花园。阳雀湖内渔歌互答,湖边炊烟袅袅,湖外落日余晖交相辉映,到此一游,彷佛置身于“人在江边走,船在画中游”的人间仙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