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2-26 1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主动作为 强力推进发展
县委常委 邹国良
开展科学跨越大问计活动,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实现湘阴“大干新三年、冲刺省十强、争创示范县”目标,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解决好思想状态问题。一是要大胆解放思想。特别是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善于和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有敢闯敢干的责任担当。二是要积极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有“人一我十”的工作干劲。无论是十大产业扩张升级工程,还是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程,定下的事就要强力推进,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切实履行职责 突出真抓实干
正县级干部 刘长泉
县委、政府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工作措施非常得力。关键在于突出核心点——队伍建设,找准切入点——优化环境,把握着力点——贵在落实。如何抓落实,主要应做到四抓:一是必须具有“想抓”的意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为官一任,造富一方”责任。二是必须具有“会抓”的本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运筹帷幄,决胜未来。三是必须具有“真抓”的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必须具有“善抓”的艺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湘阴科学跨越发展,不断取得新业绩、新成效。
着眼全局思考 激活发展活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红
广开言路、问计于民是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推动发展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湘阴处于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大干新三年、冲刺省十强”,我们既要着眼全局思考,又要把握重点着力,做到“四个更好”:一是更好地找准发展位置。充分发挥近临长沙的优势,更好地对接长沙、承接长沙、服务长沙。二是要更好地澄清发展底子。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做到精准发展定向,细化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三是要更好地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的手段突破发展瓶颈,激活发展活力。四是要更好地抓住发展重点。发挥优势和潜力,做强农业,做大三产业,做旺旅游业,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一个秀美宜居、产业兴旺、民生殷实,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很高的新湘阴。
开放金融服务 激活民间资本
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 陶娜
近几年来,我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湘阴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接起来,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建议开放金融服务,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企发展。一是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包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抓好国家对民间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并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及时制定紧贴民间投资需求的具体实施细则。三是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与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行为。
调整工业布局 实现强县富民
金龙新区管委会主任 蒋世杰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园区兴工战略,基本形成了“一园多区”的工业布局,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县城的急剧扩张,我县工业布局由“一园多区”向“一个中心(金龙新区)”调整成为必然。建议县委、县政府尽早谋划、确立以金龙新区为中心的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金龙新区的交通、区位和政策、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加速湘阴融城对接,实现工业强县富县目标。
整合各方资源 提升发展战略
县发改局局长 李军良
加快湘阴发展,实现“冲刺省十强”目标,我们必须着力破解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平台建设、结构调整等难题,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经济转型。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交流与对接:一是以融入融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重点,全面对接长株潭,提升湘阴发展战略和发展位置。二是以探究、深化“泛珠区域合作”为重点,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是以加强“武汉经济圈”合作交流为重点,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打造岳阳经济次中心。实现“三个对接”,关键是加强项目引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湘阴跨越发展。
加强财源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县财政局局长 许长虹
县委、县政府作出“大干新三年,冲刺省十强”的决策部署,吹响了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小康社会集结号。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财源建设,促推“三量齐升”。一是要研究政策。认真研究中央税收制度改革政策,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特别是县本级地方税收增收作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政府性奖励,推动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二是要选好项目。在实施十大产业扩张升级工程过程中,着力引进一批增加地方财力的企业和项目,淘汰那些高污染而没有多少税收回报的企业和项目。三是要用好资金。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强化基础地位 推动农村改革
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县政府农村工作办主任 胡迈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湘阴要争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县,必须进一步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一是要推动“一廊三片”大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做强农产品龙头企业。二是要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大提质,实现管理全覆盖、经常化。三是要推动农村改革任务大落实,特别是要抓好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四是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大加强。切实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优先发展水利 提升抗灾能力
县水务局局长 易锦文
湘阴作为湖区大县,要建成全面小康,挺进全省十强,必须优先发展水利,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一是要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奖补力度,调动并持续保持人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抗灾能力。二是要将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建设、乡村文明创建等结合起来,建设集“防灾减灾功能、生产生活功能、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小农水工程。三是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后管理,明确管护主体和管理职责,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管理、良性循环。
围绕远大招商 加快园区建设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刘杰
推进“三十工程”,实现“冲刺省十强,争创示范县”目标,工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积极抓好远大配套产业园建设。一是按照“两型”园区的要求,高标准制定远大配套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二是用市场运作的形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先进期征地拆迁5000亩资金由财政作为股本金投入。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兴园。以远大可建为核心,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项目满园。
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社区共建
文星镇党委书记 张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就中心城区而言,要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构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大社区、大管理、大服务工作模式,努力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一是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使能在社区一站办结的事情一次服务到位。二是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户籍清理整顿,实现以房管人,不留空档和死角。三是全面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动员各驻社区部门单位和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工作。
发挥区位优势 全力追赶乔口
岭北镇党委书记 周学斌
岭北镇与望城区乔口镇相邻,是我县对接长沙最近的湖区乡镇,人文、区位优势明显。建议我县把岭北镇建设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将岭北镇打造为湘阴对接长沙新的“桥头堡”,实现“追赶乔口、领跑河西”目标。具体工作中,要强化组织领导,由县委、县政府牵头主导对接;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设置发展先导区;强化政策优惠,配套出台相关支持发展的优惠政策;强化基础先行,加速岭北集镇规划建设、新乔路拓改和湘江二桥立项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突出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实现错位发展、借力发展。
做好产业配套 加速建设发展
石塘乡党委书记 吕乐
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干新三年,冲刺省十强”的战略目标,建议县委、县政府推动县城“东扩北拓”,加快石塘建设发展。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将石塘作为城区的一个功能部分,编制好发展规划。二是突出体制理顺,做好城乡统筹。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行业管理的界限分割,统筹考虑征地拆迁、再建安置、失地农民社保等问题。三是突出堵疏结合,做好控建拆违。四是突出功能互补,做好产业配套。围绕城区产业特点和消费需求,鼓励石塘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三产服务、休闲娱乐餐饮及现代配送农业等。五是突出管理服务,加速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项目的良好氛围。
把握重点突破 促推跨越发展
新泉镇镇长 焦洪桥
加快湘阴发展,实现“冲刺省十强,争创示范县”目标,要牢牢把握重点,强力推进“三十工程”。一是全力攻基础建设,促发展环境大优化。就湖区乡镇而言,搞好新乔路拓改,全面对接长沙,尤为重要和必要。二是着力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实力大提升。既要发挥湘阴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商贸流通业,又要挖掘湘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三是倾力办民生实事,促干群关系大和谐。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就学、就医、出行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