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周刊 梁军 刘海军
沿湘江顺流而下,出望城区乔口镇进岭北镇,只见一条约二公里的造船产业带一字排开,彰显勃勃生机。3月23日,岭北镇党委书记周学斌称,该镇已发展上规模船厂6家,造船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年税收近100万元,带动当地3000余人就业。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岭北镇就在这里创办二家集体企业的造船厂,家住江边的周松林、周云辉等人怀着造船之梦,先后进入船厂开始他们的造船生涯。可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二家船厂相继倒闭,他们只好来到武汉、长沙等地的船厂,继续找寻造船的梦想之路。这期间,他们开拓了视野,也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1992年,周松林放弃石首船厂优越的待遇,回湘南船厂工作,第二年任厂长。广辟业务门路,造船能力由1994年前只能造几十吨的小船,到2004年已经能造5000吨级船舶,成为岳阳市最大的造船企业。2005年岭北镇政府对原铁窑船厂进行改制重组,推荐周松林接管,更名为岭北船厂。
原“湘南船厂”则被周云辉承包,他大胆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经营战略,从中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专业研究生,担任船厂的设计师;从衡阳、重庆等地引进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在海南、株洲等地开拓新的造船基地。当地女企业家刘利民也就势在旁边创办一家船舶修造厂,自己主政,老公当副手。
几年过去,这一传统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仅“湘南船厂”一家,2013年产值就过亿元。周云辉称,3月上旬,一条5000马力的我省最大工程船舶就是从这里下水的。
船厂复兴了,厂长们的腰包鼓了,他们开始反哺家乡。每年春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送上“压岁钱”;船厂周边哪家学子考上大学,他们都资助学费;村里硬化道路、整修水渠,“创卫”建垃圾池,他们都捐献资金。岭北镇筹建诗联学会,又是周云辉,捐助1万元活动资金。
“如何整合资源,把岭北的造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镇长戴卓伟也在调研思考。他表示,镇里将引导成立岭北船舶制造集团公司,打造湘江河畔的船舶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