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26|回复: 0

[湘阴新闻] 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7 09: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423164809919235.jpg

  □ 陈劲松 金鑫 杨永刚

  在第二炮兵部队里有这样一位技术专家——

  他今年58岁,兵龄38年,身患肺癌但仍坚守导弹阵地,人们说他“离退休越来越近,但贡献越来越大”;

  他能上能下,从副旅长到旅总工程师,再到普通技术干部,57岁时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人们说他“职位越来越低,标准越来越高”;

  他扎根基层,扎根深山,攻克200多项技术难题,人们说他“名声越来越响,名利越来越淡”。

  这位技术专家,就是第二炮兵导弹专家、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来自湖南湘阴一个小山村的谭清泉。

  眼里永远有“敌情”

  谭清泉所在导弹旅的前身,是一支曾转战大江南北,在国防施工一线立下赫赫战功的工程部队。那年,身为另一个导弹旅优秀技术营长的谭清泉,被上级“点将”,调到该旅任装备部长。

  当时,全旅官兵见过导弹的屈指可数,熟悉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专业训练如何起步?谭清泉心急如焚。没装备,他带领官兵划圈为井,把草绳当电缆、圆木作导弹;没教材,他借来资料,一点一滴教给大家;缺人才,他组织“百人百天集训班”,亲自担任教员。正是凭着这种让人等装备的理念,新装备一到来,这个新组建的旅很快就形成战斗力。4年后,该旅奉命出征高原,初次“亮剑”,便首战告捷。

  “没有严谨细致的操作作风,导弹发射就会随时面临失败的危险。”平时温文尔雅的谭清泉,在导弹阵地上却表现出毫不留情的一面。

  一次,谭清泉审阅设计图纸时发现,某系统缺少压力监测措施。他当即向厂方专家建议增设一个压力表和截止阀,但被一口回绝:“这个方案上级已经定型,各方代表都已签过字,而且符合技术标准,不能随意更改。”

  “我们阵地是要打仗的,绝对不能有漏洞。”谭清泉拍案而起。由于谭清泉坚持己见,最终,上级机关采纳了他的方案,并在同型号部队推广使用。

  与导弹朝夕相伴38年,谭清泉被官兵誉为“装备神医”。在他眼里,训练场上的“细微漏洞”就是“敌情”。他说:“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明天的战争做准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

  高原戈壁,“大国长剑”待出鞘,这是我军“撒手锏”武器在改变状态下首次发射。作为技术把关组组长,谭清泉正静静等待发射“零秒”的到来。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风突然而至。顿时,戈壁滩上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任务是否继续?“发射‘窗口’,汇集多种复杂因素,机不可失。”谭清泉转身回到指挥间,思考片刻,坚决地说:“风速虽接近临界指标,但只要严谨操作,就有绝对把握。我对中国导弹的性能有信心!”

  谭清泉立即调整发射方案,镇静地走上指挥号位。吊车展臂,长剑昂首。威武的导弹,丝毫不差地矗立在发射台上。一声“点火”,长剑直指苍穹,精确命中目标。此役,不仅创造了恶劣气象条件下发射的纪录,也收获了上百项装备性能方面的重要数据。

  在发射场上,谭清泉敢冒风险,源于他平时训练中敢闯新路。

  “长剑”飞天,难在发射前的装备测试,如果能把这个时间缩短,打赢就能增添一份胜算。谭清泉经过论证,大胆提出某型导弹缩时快速发射问题。这是一个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他带领测试分队官兵,反复修改操作规程、规范程序,探索实施并行作业、交叉作业、内容合并、减员操作等模式,使导弹测试时间大大缩短。他还立足导弹发射战术层面,提出在发射阵地完成技术阵地测试内容,相当于在临射状态下为导弹“体检”,省去了弹体发射前转运环节。最终,他总结出一套最佳缩时发射方案,比原设计流程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导弹发展一步,谭清泉就跟进一步。他带领技术骨干设计的模拟训练器材,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写涵盖某型导弹所有专业28本教材,以第二炮兵司令部名义下发部队,填补了该型导弹训练教材的空白。与他共事多年的旅长姜骅说:“老谭精通全旅所有专业,是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

  “一天不见导弹就睡不踏实”

  “肺癌!”2011年6月,一纸诊断书,如五雷轰顶般击中谭清泉。那些日子,他思考着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该怎样面对生死考验。一番思索后,谭清泉的内心很快平静下来,他安慰亲人和战友:“我一定能打败癌细胞。”

  手术后的谭清泉仅仅休养了4个月,就要求到任务一线。那天,他直奔阵地,在一个电缆连接处蹲下身子,把松动的紧固件重新加固,松了一口气说:“我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地方。”

  2012年,上级赋予该旅实战化试点任务。他再次请战,负责一项危险课目的把关任务。那段时间,他天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战友们吃住在一起。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纷纷劝他多休息一会儿。

  看到谭清泉带着病体没日没夜忙碌,老伴石一艾心疼地劝他:“待在山沟里吃苦受累了几十年,现在年龄大了,又得了病,不能再这么不顾死活了。”但谭清泉动情地说:“继续工作,就是最好的治疗;只有干起工作来,才觉得自己不是病人。”

  坚守深山38年,谭清泉多次放弃调到北京工作的机会。每当战友们表示惋惜和不解时,他总是说:“一天不见导弹就睡不踏实,一日不进洞库就吃饭不香。”

  再有两年,谭清泉就要退休了,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机会再打一发导弹”。

  (原载于2014年4月18日光明日报)

  甘心寂寞守深山


  ——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下)

  □ 陈劲松 金鑫 杨永刚

  山坳里,一棵大枫树,参天高耸,根深叶茂,宛如一名忠实的哨兵,年复一年地守卫着近在咫尺的导弹阵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犹如这棵大枫树,甘守寂寞38载,任山外繁花似锦,我自岿然不动。

  像一棵“老山参”

  那年,谭清泉到北京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定型会。会后,在驻京某部担任主官的大学老同学约他见面,有意调他到北京工作。这个单位科研项目多,住房条件好,谭清泉有些心动。此时,他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北京有了稳定工作,自己调过来一家就能团聚了。

  那些天,回到家中的谭清泉翻来覆去睡不着,老伴石一艾忍不住问:“老谭,啥事又让你闹心了?”谭清泉道出实情:“有个单位,想调我到北京工作。”老伴一骨碌坐起来:“这是好事啊。你说说,你是啥意见?”

  “我再考虑考虑吧。”谭清泉说。

  “还考虑啥!你算算,这些年,咱俩两地分居了12年,我和儿子好不容易随了军,你陪过我们几天?儿子学习的事你啥时候操过心?现在我们老了,儿子也工作了,一家人也该团聚了。”老伴急了。

  谭清泉带着心事,来到他魂牵梦绕的导弹阵地。他反复问自己,老谭啊老谭,你忘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和承诺了吗?怎么如今党龄长了,意志反而不坚定了;年龄大了,境界反而低了?想到这些,他甚至为自己产生调离的想法感到脸红。回到家中,老伴看他一脸轻松的样子,就问他:“想通啦?”

  “想通啦,不走啦!”

  老伴扑哧一声笑了,嗔怪地说:“我猜就是这个结果。这种‘好事’有几次了吧,哪回你走成了?我看啊,这种事以后还是别跟我说了,省得给我添堵。”

  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李传广听了谭清泉的这段故事深受感动,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老谭,真是棵‘老山参’,越老根扎得越深,谁也挖不走。”

  “导弹专家头衔更让人有底气”

  在谭清泉的工资条上,有一项领了10年的“专家津贴”。第二炮兵“导弹专家”,名额少,门槛高,想入选需要“过五关斩六将”。2003年,谭清泉第一次走进这个高手云集的考场,便以总评第一的成绩通过。5年后的续评中,他再一次以优异成绩入选。

  当初,收到第二炮兵导弹专家的大红聘书,谭清泉激动了好一阵子。他把聘书摆在家里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他说:“每天上班前看一眼,浑身都是劲儿。”

  同一车皮入伍的战友、昔日的大学同学不少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还成了将军。每每与他们交流时,谭清泉总是说:“我不羡慕你们当将军的,导弹专家头衔更让人有底气。”

  去年初,新一届导弹专家评选工作开始。按照评选规则,已连任两届的谭清泉只要个人提出申请,便可优先参加续评。然而,拿到申请表,他却犹豫了。他想到自己的年龄:“我都57岁了,即使续评上,干3年也该退休了。如果这样,旅里就有2年没有导弹专家。”

  想到这些,谭清泉主动找到旅政委张俊晖,开门见山地说:“政委,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这个专家我不准备续评了。”张俊晖笑着问他:“干了几十年,就剩这一个头衔,你真舍得丢?”谭清泉说:“不当导弹专家,对我来说只是少了个头衔,部队发展却有了延续。”

  “权力不是‘通行证’”

  今年清明节,谭清泉早就盘算着回去给父亲扫墓,却再一次“违约”。

  那年,55岁的父亲病重,连续两封“父病危速归”的电报没能把他及时催回。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入土为安,留下永远的遗憾。

  父亲咽气前,给他留下话:“老谭家就你一个吃公家饭的,你是老大,弟弟妹妹就托付给你了。”然而,谭清泉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弟弟妹妹做过一件违反原则的事情。至今,家中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仍在老家湖南省湘阴县务农。

  那年,恰逢谭清泉所在的导弹旅在家乡招兵。18岁的弟弟谭永宏体检、政审一路绿灯,入伍来到部队。后来,谭永宏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被推荐为提干对象。消息一出,有人私下议论:“谭永宏有个当常委的哥哥,这军官是当定了。”谭清泉何尝不想弟弟能够提干,但当弟弟来到家中,他就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提干,这是好事,哥为你高兴。但权力不是‘通行证’,如果让哥去找人托关系,那是不可能的。”谭永宏最终也没能当上干部。

  (原载于2014年4月19日光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