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979|回复: 1

[社会民生] 我的家乡会造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0 1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牧 于 2014-4-30 11:30 编辑

  □ 罗正坤
  岭北镇离县城20公里,南与望城区乔口镇接壤,西与益阳市赫山区毗邻。西南有新河、镜明河以及烂泥湖新开的撇洪河围绕。全镇面积114.76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49个行政村、3个渔场,共82750人(2011年统计)。2005年由原来的铁角嘴镇、躲风亭乡、东港乡、茶湖潭乡合并而成。
  有史记载,秦始皇南巡,曾驻驾于文洲和武洲。另据传关羽战长沙也沿用始皇之法,分文武驻屯,文官驻文洲,武将驻武洲。还有民间传说,明朝正德皇帝游龙时,途经湘水,骤遇大风泊舟上岸躲避风雨,后人在此处造亭以志,这就是今日躲风亭地名的由来。与望城交接处有千年古寺观音阁,在窑头山有唐朝四大古窑址“岳州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岭北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同盟会元老郑照熙、湘阴县第一任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刘绍樵、著名书法家陈曼若,解放军中将刘继贤,少将周九银、龙义和、潘绍山,行政领导和企业家中有龙德发、刘桂斌、王爱山、彭先政、刘习宜、刘飞香、郑子术等。
  岭北居湘阴上游位置,今天的岭北镇,正以争上游的精神,努力创造安定、繁荣、和谐的经济强镇。
  我的家乡岭北镇,是典型的下河水乡。这里河网密布,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船。人们下水需要船,进城买卖用船,装肥运粮是船......船,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这里有湘阴最深最宽的湘江水域,很适合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一万吨位的大型船舶都没问题。家乡成了“湖南造船第一村”。
       以前,我的的伯父造的船大都是木船,很少有水泥船,行船也是篙撑、桨划、橹摇,后来有了水泥船,再后来又有了铁驳船。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乡的一群“不安分”的人开始坐不住了,他们想造船。“一个农民想造船?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家乡的人们真的学会了造船,带头造船的是一个农家汉子叫王文焕的兄弟  ,他在自家门前搭起了一个台子,自己动手按照想象造起了第一条水泥船。由于质量不过关,只能中途夭折。这位不服输的汉子怎么也想不通:我也是按照人家的方法造的,怎么人家的船能顺利下水?于是便到长沙学技术,正好赶上生产技术研讨会,他急忙赶到会场,人家听说他是从岭北乡镇赶来的,死活不让进。这里最小的船厂厂长也是地级市的,大部分都是国家的大中型造船企业,从来没有、也没有听说过乡镇能造船,更谈不上邀请参加研讨会。但人家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最后答应他,让他进去听听。不听不知道,一听不得了,造船还有这么多技术。他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虚心向专家请教,回来后先从船台改起,按照专家的图纸造船。1984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全乡第一条自己造的水泥船顺利下水,这天人们像赶集一样高兴地到河边看自己造的水泥船。后来有了第一家造船厂——岭北造船厂。
  “ 投资窑头山,金银财宝用肩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从有了第一家造船厂,人们纷纷前去学习,虚心倾听专家指导,到1989年,还有与造船相配套的企业,如机桨销售、油布销售、钢材销售等等。船也从以前的3吨、5吨发展到造出上百吨的水泥船,船上还安起了挂桨,行船也不用篙撑、桨划、橹摇。随着造船产业集群效应的日趋明显,分工也越来越细,有专业的下水队、有专业的刮水队、有专业的扎筋队、专业的粉刷队等等。湖南省船舶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考察岭北造船厂时,由衷地感叹:农民能造船,真是不可想象!但事实胜于雄辩,岭北的农民真的造出了质量过关的船,还对船体进行了合理改革,令专家惊叹!
  随着市场的变化,湘江“水泥船”限行,岭北的造船业跌入低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农民建房热,家乡的造船有了新的生机,这次他们不再生产水泥船,而是顺应形势的发展,生产钢质船,吨位从几十吨到数百吨,最大的上千吨,每年都能生产 30多条。
  这么多的船,如何能保证质量,这就不用愁了,这里除邀请造船专家驻厂指导外,岳阳市港监部门还专门在岭北,对所有出厂的船都进行严格检测,不合质量要求的坚决不得出厂。同时,还成立了全国首家乡镇级的造船公司,负责协调业务、技术辅导,兼工人上岗培训。
  进入新世纪,岭北的造船厂发生了“井喷”效应,短短的五年时间,周松林、余灿林、刘波、王强等,在全镇发展造船企业6家,岭北人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他们重振造船雄风,造船公司组织厂长外出参观学习,不断解放思想,掀起了岭北的新一轮造船高潮,所造的船吨位也从几百吨上升到了上千吨,不是引江河闸的限制,万吨巨轮也能造。这么多的船厂,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岭北镇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了造船行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如今家乡造船的名声已经蜚声全国,解决上千人劳力,也给家乡的老百姓带来丰厚的收入。至今此地培训技工遍布全国,他们靠技术挣钱。“当地人都发了!小包头都赚二、三十万元一年。不信你上户看看,家家都不比城里人差,房子装修搞得真漂亮!”船厂旁边的退休老人吴爹对记者说。

  是的, 如今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泥公路穿境而过,各村通上了水泥路,船的代步作用已经被小汽车、摩托车所取代,运输作用也逐渐被卡车和火车车皮所代替。造船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很艰苦的行业。我曾经亲眼看到他们在炎炎夏日钻进温度达四十多度的船舱进行粉刷作业,亲身体会到家乡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的精神。当你亲眼目睹新船下水那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动人场面时,你一定会深深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伟大。如今,家乡已从造水泥船,转向制造钢质船。家乡的工业也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湘阴周刊,作者岭北作家罗正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