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57|回复: 0

[湘阴新闻] 县创业协会副会长田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5 19: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李仲惠

  从一个泥匠小工到一个砂石公司的法人,有多远的距离?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然而,今年36岁的田维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做到了。

  1978年,田维出生在三塘镇吴公庙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3岁那年,母亲不幸早逝,作为家中的长子,田维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做泥匠补贴家用。1993年春节,听朋友说广州的钱好赚,于是收拾简单的行李,并踏入了南下的浪潮。

  敢为人先,抢得“先机”

  “南下淘金”并没有让田维有多大的起色。2009年,他成了众多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当时身上只有600元钱。”田维回忆09年当时的窘迫,百感交集。刚回乡,他没找到什么好点子,便赊了舅舅一条鱼船,在湘江上捕鱼维持生计,一段时间过后,细心的他发现一个现象:渔民们每次捕了鱼都要亲自送到10多里以外的鱼贩船上,费时费力,而当地居然没有一个鱼贩。田维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他转而由捕变贩,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鱼贩。大约3个多月的样子,一个大胆的构想又在他脑海里闪烁:为何不双管齐下在船上搞个“渔家乐”呢?想干就干,可是巨额的资金却让田维犯了难。“理想再美好,没有物质的支撑,一切都空谈。”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支书钟修仁找到他,愿意做他的担保人,帮助他在信用社贷了10万元。“他是一个很守信誉的人,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决定帮他。”钟仁修说,“毕竟做担保人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了这10万元,再加上从朋友那借的,“渔家乐”很快开张了。田维始终将“诚信”二字放在首位,创新经营模式,不到1年时间,就收回所有成本。

  眼光独到,赢得“商机”

  “渔家乐”的成功并没有让田维满足,空闲之余,他又开始考察起砂石厂的运作。当时沿河5公里区域就有两家砂石场,但是几乎每家砂石场都只做砾石的精加工,而没有公司做粗砂的精加工销售。因为当时砾石的利润高,损耗小,而粗砂利润少,损耗大,所以大家都看不上这块市场。田维反其道而行,决意填补这块空白。“当时我把饭店关掉,决意进军砂石行业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看好的,觉得关掉每月赢利上万的生意,去做不知根底的事,是脑袋进了水。”田维回忆说。原来,当时候并没有筛砂的机器,制作精制砂需要大量的人力,售价却和粗砂相差无几。“没有筛砂器,我可以造一个!”可是谈何容易?技术、资金一个个难题紧随而来。“我先发几十万的货给你。”“资金上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向他抛来了援助之手。“当时候真的没有退路了,身家全部押上去了,还欠了好几十万元。”田维坦言, 但是“人生难得几回搏,就算是摔倒了,手里也要抓一把沙。”凭着这一股闯劲,连续2个多月时间,他先后跑过益阳、常德、汨罗等地考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调试,简易的筛砂设备终于成功制作。粗砂精加工后非常受泥匠们的欢迎,销量大增。不久,田维的精制砂几乎垄断了周围几个乡镇。“现在还有很多砂石老板在制筛砂船,但都没有成功。”田维感慨之余,也有几分自豪。

  “商人永远在寻找商机。”,田维也不例外。“我最近在筹备一个生态农庄,一来,可以将当地的资源集约化,减少浪费;二来,可以解决村里部分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共同致富……”田维无限憧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