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030|回复: 3

[湘阴新闻] 转自潇湘晨报 一枚湖南辣椒的四季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0 0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阴县樟树镇友谊村土种辣椒,其貌不扬,但确实是辣椒界中享誉一方的精品。.jpg

双峰县城湘春酱菜园内,每年过了农历六月,新鲜辣椒一下来,制作辣椒酱的第一步就是晒.jpg


 □撰文/邹伯科 摄影/唐柏清

  2014年5月25日,长沙马王堆,商户刘文正在与一位客户计算辣椒的交易量,手中的烟快烧到手指也没有留意。在整个市场387人商户中,有122个经销辣椒,刘文的生意做得最大。这一天,他总共卖出20吨辣椒。而整个市场的辣椒交易量是2000吨——这个数量占到湖南全省的85%。

  这个庞大的数据里,几乎没有湖南本土辣椒。因为在一年之中,湖南本土的辣椒只有6月至9月才能自给自足。换成另一个说法:在其他时间里,我们多数吃到的是外地辣椒。

  对于嗜辣的湖南人而言,辣味是有季节的。反季节的大棚辣椒比不上本地土产的,水分太多,辣味不明显。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丝毫辣味甚至带有甜味的辣椒没有资格当辣椒。但是,这些对辣的要求,或说是感知,我们似乎在丢失。

  土辣椒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弥足珍贵

  “220块钱1斤,就在几天前,有一个人专门从北京开车过来,买了100多斤。”2014年5月23日上午,微雨,湘阴县樟树镇友谊村刘德胜站在自家的辣椒地里,摘下几颗辣椒给人品尝,辣椒入口脆甜,水分足。以1斤80多个计算,1个辣椒需2块钱多。

  自开春以来,刘德胜一直忙于照料几亩辣椒。辣椒属当地土种,“不是从外面买回来的杂交种,每年都要自己留种”,而施的肥料也有讲究,必须是吃青草的猪肥,连鸡鸭肥料也不用。“水多水少、气温高了低了,辣椒都会死。”作为村里的辣椒大户,刘德胜种有3亩,预计今年可收8万元。樟树港辣椒能卖出如此高价,是由当地土椒筛选改良保存下来的。

  刘德胜所在的友谊村约有80个大棚,共计种有1000亩辣椒。像友谊村一样,衡东县三樟乡的几个村子开春后就忙于种植黄贡椒。它适于生长在由湘江冲积成的沙质土壤,肉厚皮薄、爽脆香甜。相传清朝嘉庆年间,黄辣椒被当地状元彭浚带到宫廷,被皇帝品尝后钦点为贡椒。在江华瑶族自治县鲤鱼井乡白竹塘村,人们种有500多亩珍珠椒,这是一种如西红柿大小,色泽如珍珠,甜辣兼有的辣椒。

  包括上述几个品种,湖南各地共计约300个品种,如溆浦牛角椒、嘉禾鸡心椒、醴陵玻璃辣椒、邵阳朝天椒。它们都属地方品种,适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种植面积有限。

  相比之下,拥有更强抗病害能力和更高产量的杂交品种,在现今农村被更为广泛地种植。湖南农科院辣椒专家马艳青研究员认为,辣椒杂交品种肉质硬、蜡质层厚,在口感和风味上不如传统品种。此外,随物流业的发展,外地辣椒被大量运调而来,但经过多个环节进入市民厨房时,已不新鲜,影响口感。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樟树港辣椒等各种本土辣椒卖出高价,受人追捧就不足为奇了。5月23日下午,刘德胜与同村几位辣椒种植户一起商议,特意强调,“我们村里,一定不要为了多挣几个钱,给辣椒浇化肥”。他们对当地“土辣椒”的态度,既是一种对传统种植方式的坚守,也是为了保护“樟树港辣椒”这一品牌。

  尽管如此,一些地方品种仍旧免不了走向消亡。在全省范围内,现今的地方品种约为300种。而据省农科院辣椒专家张继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调查所得数据,当时湖南曾有600多种地方品种的辣椒。在当今品种单一,追求高产,放弃口味多样性的大环境下,传统辣椒品种显得弥足珍贵,尽管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它,辣椒中的“白富美”。即便是在辣椒处于丰产期的五月中旬,樟树港本土辣椒也要.jpg
樟树港的土种辣椒,也许是记者吃过最好吃的清炒辣椒。入口爽滑,清香,微甜辣。.jpg


  辣椒可以采摘时,青黄不接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青椒(乡下称辣茄)很凶猛,胡椒芥末往鼻子里去,青椒则冲向喉咙,而且辣得顽固,不是一会儿就过去,却尽在那里辣着,辣火的嘉名原该是他独占的。”钟叔河所编的《知堂谈吃》中《吃青椒》的这番感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通常而言,每年4月下旬,是本土辣椒下来的时候。对于湖南的乡村而言,辣椒可以采摘时,意味着菜园里的各种蔬菜都陆续长成了,青黄不接的日子也就结束了。2014年4月30日中午,安仁县城关镇陈赞文从菜园里摘下一把辣椒,拿出粗糙的焦钵,热情地招呼我们,“这可是今年头回抖辣椒啊,一定要吃了饭再走!”他随后将青辣椒置入其中,用木质圆形槌棒捣碎。再以一种酿制的棕色糊状豆油为调料,它是抖辣椒的神来之笔。

  青辣椒除直接煎、炒外,还有一个妙用,制成白辣椒,这是一种经过一番处理之后的青辣椒。这种辣椒属于湖南的土特产,要经历在阳光下暴晒,然后用特殊的材料进行腌制的过程,最终会脱去所有的青色和红色,正如褪去所有浮华,剩下的只有单纯的白色,这便是白辣椒的来历。这种食物配料,虽然很多人还未闻其详,但是在原产地湖南,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常必备品。

  “我们这个辣椒,端午前后大不同。”刘德胜所说的“大不同”,是指端午之后,当地辣椒再难卖出高价,与普通区别不大。因为随着气温上升,辣椒水分变少,干物质增多,辣椒素的积淀使得其不再具有水果般的口味。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天,当地村民得开始制种,即在辣椒地里选取个头均匀、长势较好的苗株,待辣椒变红长熟后,剪开果皮,收集辣椒种子,晾干后留来年种植。

  “用的水要用没见天的水,要天没亮之前到山上打回来”,在刘德胜开始制作辣椒种的6月中旬,在湘中双峰的彭秋莲也要开始一段时期的忙碌了,“我是从小就学会了做辣酱,做了几十年了”。这是年复一年的规定动作,每年需用6吨辣椒,制作2000多斤辣酱。它以当地所产肉质肥厚、辣而带甜的大红椒为主料,加小麦、黄豆、芝麻、糯米和盐等原料加工而成,经蒸煮、发酵、磨晒、露晒等工艺精工制作而成。

  早在300年前,当地蔡氏兄弟先后在永丰镇开设蔡广祥、蔡广益、蔡顺益三家酱园,以后相继有人开设生义兴、龙胜泰等10多家辣酱作坊,开始有规模地生产商品辣酱。其中以蔡广祥店最为盛名,年产酱40余担。清道光年间,曾国藩为安排妹夫王待聘的工作,曾特意向蔡广祥店写了一份介绍信。此事办妥后,曾国藩大为欣喜。此后,永丰辣酱被湘军领袖曾国藩带到京城,列为宫廷贡品。到民国时期,永丰地方晒酱盛行,大量销往长沙、邵阳、湘潭等地。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少年时代曾在其叔父所开辣酱厂做工。

  除彭秋莲这样痴迷于为亲友制作辣酱外,双峰现今有100多家企业从事辣酱生产。尽管已出现了炒制、拌制等新的生产技术,但欧阳春香依然坚持传统手艺。这位退休前从事文化工作的老人于2008年创办一家辣酱厂,年产量达10万斤,其相信辣酱还是得天然晒制,数百个酱缸得在露天陈放一年以上,接受150至180天的太阳晒制,“一直让它天然发酵,等油分出来了,就晒熟了”。这将从端午一直持续到中秋。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彩辣椒,不仅仅是观赏辣椒的一个品种,同时也是加工七彩泡椒的原材料。图 陈文超.jpg
彭秋莲在双峰县城里开了一家辣酱铺子。据她介绍是得到了外婆的“真传”。.jpg



  秋辣椒看起来并不打眼,但却是最入味的

  进入秋天,随着霜季的来临,辣椒将度过一年中最后的生长期,给人们带来秋的味道。相比夏天的辣椒,人们用牛角椒、灯笼椒等做主料或配料的“瓤甜椒”、“青椒肉丝”后,秋天的辣椒少了些水分,个头偏小,青得乌亮,红得火艳,辣劲更足。秋辣椒看起来并不打眼,但却是最入味的,吃到口里,辣的味道迅速蔓延,头皮发炸,口水陡增,胃口大开。

  在长沙一带,人们特意将晚秋的辣椒称作“扯树辣椒”,它有着更加浓郁的辣香味。剁辣椒做法,尤其要求选取秋天的红辣椒。秋辣椒做成的剁辣椒经久耐放,调料调配适当存放于腌坛中,可一连吃到第二年的夏天不会变质。而夏辣椒就不同,不论如何调味收藏,时间稍长一点就容易发酸化水,口味差远了。

  在隆回县和市郊兴隆坳,人们习惯种植一种叫七姐妹的辣椒,它也被称作宝庆朝天椒。“七姐妹”挂果时往往是7个成簇,尾尖朝上,上尖下圆,火红艳丽,辣味浓烈。据1932年《湖南各县调查笔记》载:“邵邑七地,肥瘠参半,农产颇富……斗岭茶叶,隆回和兴隆坳之辣椒”。从芒种到立冬,辣椒源源上市,但当地最爱的是秋季时节的辣椒,用它来炒、烧各种菜品,做成以辣著称的宝庆菜。

  宝庆朝天椒以辣出名。早在19世纪末,就已出口至东南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还远销西欧各国做军需工业品,制造催泪瓦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宝庆辣椒又成为了“爱国辣椒”。当时志愿军在朝鲜冬季的冰天雪地中作战,极需发热御寒的食品。中央专门从邵阳调运数千担干辣椒粉支援前线。

  除鲜吃外,湖南的大部分辣椒被制成干椒、白椒、剁椒等。这些加工主要集中于每年立秋后半个月开始,一是这个时候的辣椒果实成熟、皮薄肉厚,价格便宜;再者天气凉爽,辣椒大量上市,摘下来易运输、贮存和加工,不易腐烂。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

  辣椒的各式加工制作,既是人们厨房里的秘密,也是过冬的生活艺术

  “那时总会带上一大搪瓷缸子醡辣椒,奶奶总会在里面炒一些黄豆。一路坐车摇摇晃晃,等到学校,把摇上来的黄豆拣着吃光了。”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刘武,2013年末回到桃源老家,说起少时上学寄宿时,因为家境不是很宽裕,在其饭量不断增大的青春期里,醡辣椒曾是每天都不可少的。这是一种叫包谷酸的辣椒食物,用米粉或包谷粉、辣椒在坛子里发酵变酸,利于开胃。它也可用油炒一番,便于存放。

  在刘武看来,醡辣椒并不属于一种味觉,而是口腔中的一种焦灼感,五味里的辣,原本是辛,常常关联着苦,指一切刺激的味道。不管怎样调制辣椒,它并不能补充体能,却能在缺乏日照的寒冬里,调节和抚慰我们的胃口。至今,刘武的奶奶已过世几年,每年都会收到几瓶从老家寄来的“醡辣椒”,一粒一粒,金黄油亮,并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却被他视作珍贵之物。

  辣椒被醡制,是人们在冬季与辣椒的相处之道。在湖南,加工辣椒的方式很多,油炸,酸泡,干制等,在每年冬季最为集中。它们既是人们厨房里的秘密,也是度过寒冬的生活艺术。

  冬天,辣椒在各家厨房以各种面目出现。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制成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可以辣中带咸;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烈,就是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辣味新鲜。

  “吃辣椒啊,再多吃点!”2013年12月初,正值冬季,我们在通道县坪坦乡受到当地热情款待,主人劝着吃辣椒,其实桌上有好几个荤菜。这里的侗乡苗寨,每逢客至,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劝客时,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辣椒,而不是请吃肉。在今年开春时的南岳,吃上了另一种辣椒。这种竹筒卜辣椒,是把去年晚春摘下的青辣椒晾干后,把粗大楠竹打通竹结后,将辣椒藏入其中,用泥草封闭一年之后制成的。在入口即化中,鲜辣清香入味蕾,提醒人们,春天又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彩辣椒,不仅仅是观赏辣椒的一个品种,同时也是加工七彩泡椒的原材料。图 陈文超.jpg

  链接

  辣度

  辣椒中有一种叫辣椒素的生物碱化合物,辣椒素分子会贴紧人或动物的黏膜组织的细胞,引起神经细胞释放一种叫P物质的神经缩氨酸。P物质发送给大脑疼痛信息。

  辣味如何评判?1912年,美国人史高维尔发明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辣椒指数”(简称SHU),成为全球通用的评判辣椒辣度的科学标准。将辣椒的酒精提取液用糖水逐渐稀释,直到品尝不出辣味,稀释倍数即为评价辣度的指标。

  湖南最辣的是隆回朝天椒,辣度约5万SHU。而中国最辣的辣椒是云南景颇族地区出产的涮椒。据测定,它的辣度至少相当于朝天椒的10倍,只要把它在汤里涮几下,汤就染上辣味。而澳大利亚的“特立尼达莫鲁加蝎子”,被评为现今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种,其平均辣度达120万SHU,有些果实甚至达到200万SHU。

  记者手记

  我们讲辣椒不需要挑选什么时机

  以辣作基调的湘菜,无论搭配什么珍味,且不说它有多么华贵,至少其出身满是泥土味。辣椒较早在餐桌上广为人知,是搭了川菜的顺风车,如自贡盐帮菜。

  相比之下,在缺乏商业刺激的湖南,辣椒长期停留在“辛辣”这一层面,被湘人用以刺激、诳骗自己匮乏食物的胃口,并不知不觉驯服了湘人的味觉神经。

  湘菜携着辣椒第一次走出湖南,是以集群冲锋之势,拜湘军所赐,因而被称为军菜。至后来又被称作将菜或王菜,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了。它能享有风光,是因为曾陪伴了那些敢于闯荡的湘人。

  但不管闯荡者的成与败,是军菜或王菜,辣椒在锅碗里的地位都难改变。辣椒很少能担纲主角,不管被打扮成什么模样,多数是做着配角。辣椒心有不甘,它在视、嗅、味都霸蛮地喧宾夺主,却得到主人的宠爱。对于终日操弄锅碗的主妇,它是一道必不能少的滋味。而当你背井离乡时,它成了一个念想。甚至,在一个群体里,辣椒还能成为一张通行证或门票。

  故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谈一谈辣椒。只是,相关于它的很多,我们都少有了解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