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430|回复: 9

湘阴就没有人玩得转烧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14: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人周”,坚守岳州古青瓷

014年08月27日07:15  湖南日报



  周国防 通讯员 摄

  本报记者 文热心 通讯员 曾理

  玩木的叫木匠,或雕匠,玩竹的叫篾匠,玩“头”的叫“剃头匠”,玩泥巴的叫什么?

  “泥匠”?也可以,眼前这个人被誉为“湖南泥人周”——周国防,用泥做瓷的,也可称“瓷匠”。

  8月初,记者走进岳阳城陵矶的周家院子,仿佛到了一个泥塑世界:人物造型,中国古人有屈原、吕洞宾等,西方洋人有维纳斯、大卫等;动物造型,天上飞的有鹰、鸽等,地上走的有虎、熊等,水中游的有鱼、龟、鳖等。而惊喜的是见到了复制的岳州古青瓷。

  在记者眼里,这种古青瓷最主要特色在颜色:不同于北宋汝窑产的天青、豆青、粉青,也不同于哥窑产的青中带灰,面上满是断裂纹的“灰青”;当然更不同于钧窑产的“红”字号——玫瑰紫、海棠红、胭脂、朱砂、火红,还不同于定窑那种“白”字号——白中带粉。与后来的清代青花瓷,现在流行的釉下五彩白瓷相比,更是别具风格。其颜色是淡绿的,如初春的竹叶,如清明前茶树上带毫的嫩尖……

  有这样一套瓷器摆在客厅,整个氛围也就增加了几分典雅。“产品釉色葱翠,光泽柔和;饰以浮雕花纹,更显得浓淡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古朴高雅,气质非凡之感。它不需彩绘贴花、镶金画银……”这就是古瓷专家对它的评价。

  虽然,现在它不像宋时的汝、钧、哥、定几大名窑遗物,被人视为“珍藏之宝”,经常在博物馆、展览会上“露脸”,可当年风头却盖过它们。

  自1953年发现岳州古青瓷的遗存后,1997年人们又在湘阴县铁角咀窑头山发现了一个青瓷窑址。文物专家认为,岳州窑是唐朝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并得出了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四个之最”,即最早生产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的官窑、最早采用釉下彩。

  守着宝库岂能讨饭吃?

  上个世纪90年代,无论是生活瓷还是艺术瓷都处于滞销危机之际,岳阳瓷厂决定再创岳州古青瓷。他们找来参照物,对制坯用料、烧结温度、器物造型、上釉着色等,都进行了反复探索、试验。终于仿创出一批岳州古青瓷。

  周国防当时就在岳阳瓷厂科研所做设计员。他和师兄师弟们在师傅的带领下,几经“炙烤”,试制出了一批以“仿”乱真的岳州古青瓷,眼前的这些就是那个时候的成果。遗憾的是,正当他们想凭这种产品打天下、振兴“岳瓷”时,工厂却关门了。

  周国防的师傅,这个玩了一辈子泥巴的人实在不甘心。在告别人世前,他将一辈子积累的技术资料交给了徒弟,叮嘱他一定要复兴岳州古青瓷。周国防成了掌握复兴岳州古青瓷全部秘密的人。

  记者看到了这一包技术资料,有的写在塑料日记本上,有的记在厂里技术日志上,还有的画在白纸上。周国防让记者看了看,又匆匆包上。这可是“孤本”!以记者的理解,岳州古青瓷最独特的是釉料,因为造型或复古、或创新并不难,烧结的温度也得根据釉料来。

  周国防将记者带到他的试制室,将一个小型搅拌机转动了一番,然后从机鼓中掏出一掌心粉红色的液体。当记者问其中元素构成时,他只是笑笑,不再作声。另一位伙计劝道:“别为难他了。如果说破了,技术会失密,他一辈子坚守的长城也就倒塌了。许多技术秘密也就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记者理解周国防。他下岗时,每月只有300多元的生活费,就靠玩泥巴养活一家四口,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有人曾让他带着技术外出赚钱,也有人高价买他手上技术资料,可他婉拒了。他相信,岳州古青瓷终有复兴的一天。

  他还在等待,还在坚守,也在准备。不过,等待的日子就要结束了,有一个规划正在实施,明年或许会拉开岳州古青瓷复兴的序幕。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4: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不抛开“岳州”窑,湘阴马上就要失去传统烧窑历史。好端端的湘阴窑,巴巴的弄个岳州窑的名头,现在岳州窑在城陵矶啦!!!

为湘阴窑正名,为湘阴的历史正名!!!

点评

真正的岳州窑是湘阴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岳州窑,直接叫湘阴窑更好。就是不知道正宗湘阴窑有没有传人,期待复兴湘阴窑,期待湘阴民间艺人出现。  发表于 2014-9-1 07:1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山寨,正视传统。

湘阴窑,是用湘阴的水土和成的,是用湘阴的薪火烧成的,是用湘阴人的汗水发明创造出来的。
发表于 2014-8-28 14: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的力量,能有多大的概率为此正名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6: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伢子 发表于 2014-8-28 14:42
民间的力量,能有多大的概率为此正名呢?

概率是一回事,有没有做过是另一回事。

如果有可能失败就不去做,确实可以规避失败,可是也与成功失之交臂。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湘阴几乎失去了整整三十年,无所作为,永远有理由不去争取,不去努力。

现在的湘阴,是从2006年那个长仑划到汨罗,城南划到望城,河西划到益阳的传言中,一步一步拼出来的。当时民间的对面是多大的力量?当时能有多大的概率幸免呢?
发表于 2014-8-28 16: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牧 发表于 2014-8-28 16:11
概率是一回事,有没有做过是另一回事。

如果有可能失败就不去做,确实可以规避失败,可是也与成功失之 ...

顿时觉得没有一个有魄力的领导,上面没什么人,那就真只能自生自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21: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伢子 发表于 2014-8-28 16:37
顿时觉得没有一个有魄力的领导,上面没什么人,那就真只能自生自灭了

即使有一个有魄力的领导,上面有能人,如果自身不够硬,就算有几天好日子又能长久吗?
越有魄力的领导就越容易升迁,越高职位的大佬就越有可能退二线。
发表于 2014-8-29 0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行业必须得挽救啊,这是湘阴的文化
发表于 2014-9-1 07: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吁复兴湘阴窑,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湘阴窑品牌,也是打造湘阴的金字招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