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10|回复: 0

[湘阴新闻] 湘阴县近年来交通建设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0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1_b.jpg

芙蓉北路湘阴段施工现场

  
p1_b.jpg

县委书记黎作凤、代县长尹培国等听取芙蓉大道湘阴段建设情况汇报。  摄影  叶旭峰

  
p1_b.jpg

樟树镇铁炉村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施工现场   摄影  叶旭峰

  
p1_b.jpg

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   摄影  叶旭峰


  □ 文/丁力 刘瑛 郑景嘉 图/叶旭峰

  孙中山先生曾教导国民:“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试观今日文明之国,即道路最多之国。”

  ——题记

  交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大动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也是一个地方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达交通既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象征,更是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保证。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交通发展史。人类最早的交通运输兴旺于水路,湘阴因水而兴,800多年前,文星地区就形成了县城雏形。这些年来,湘阴交通逐步由弱到强,上档升级。是我们的前人从未享受过,甚至几乎不敢设想的。纵横交错的公路上的每一寸轮印,都印刻着湘阴交通建设者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奋斗足迹,折射出县域经济随交通的上档升级而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

  20多年前,湘阴县境内除省道是沥青路面外,其它都是砂石路、泥巴路。当时有人调侃说,长沙那边是水泥路,湘阴这边是泥水路。加上湘阴县地处湖区,湘资两水把全县划分为几块,大自然的重重关山、道道水域阻隔了湘阴人追求富裕和繁荣的理想之路。自古以鱼米之乡称雄湖南的湘阴人,一时间感到了尴尬。由于交通的阻塞,湘阴县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曾几何时,人们在啧啧称赞湘阴物产丰富的同时,总会不经意加上另一个评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落后的交通已成为制约湘阴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最大“瓶颈”。交通不畅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也折损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交通有如人体的“血管”,“血管”堵塞必然导致生存危机和生命危险。尽管我们守着大自然赋予的壮美风景、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明、守着无处不在的丰富资源,却在无可奈何地承受着“出门难、行路难、过河难”的现实困扰。

  叹交通、怨交通,这是湘阴儿女们的共同情绪;思交通、盼交通,这是全县人民深入骨髓的共同心愿。

  基础奠定实力,差距蕴藏潜力,机遇激发动力。百姓的期盼,党政的关切,终于转化成了一种党委政府的意志和全县人民的行动。湘阴的历届决策者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落后状况,造福子孙后代。书记、县长们在不同场合阐述公路交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既向广大群众作宣传,又到上级领导那里去“游说”。他们一再强调,加快推进全县交通建设,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的发展所需、我们的使命所在。交通接力棒一棒接一棒,由此在全县奏响了交通大战的嘹亮号角。

  振奋的消息,让人喜出望外;惊人的投入,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近些年来,湘阴抓住国家大力加强交通建设的有利时机,举全县之力,加强路、桥建设,形成了由县城向四方延伸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县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湘汨线、湘营线改造全面完工。2002年6月18日,投资2.98亿元的长湘公路竣工通车,使湘阴至长沙市的距离由72公里缩短至44公里。湘阴的公路,实现了一次量到质的演变,从湘阴县城到长沙40来分钟即可以到。

  2011年4月,长湘公路拓改暨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工程拉开帷幕。经过建设者几年的奋战,工程已接近扫尾阶段。工程全长22.117公里,全线路基宽度为60米,总投资为13亿元,将于9月底竣工通车。

  桥是人类打破时空阻隔、缩短时空距离的创造。多少年来,隔河渡水的湘阴人民一直盼望在湘阴湘江上架起一座桥。2001年3月,湘阴湘江大桥正式开工。2003年9月28日,注定要载入湘阴交通发展史册:这一天,投资1.84亿元的湘阴湘江大桥竣工通车。这座长1173米、宽16米的大桥是献给新中国54周年的一份厚礼。2006年5月,横跨湘江、资江的湘阴临资口大桥竣工通车,大桥总长1877米,桥面宽13米,总投资1.85亿元。两座大桥的通车,从而彻底结束了湘阴千百年来“望水兴叹”的历史。2010年5月,柳林江大桥通车。这些巨大的交通变迁,深刻地改变了每个湘阴人的家乡面貌和生活习俗。

  水运方面,湘资两水在县内交汇,常年通航可入江达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为200万吨。漕溪港千吨级深水港口码头具有年货物吞吐23万吨的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总投资1亿元。

  2009年8月20日投入使用的高岭汽车新站,这个属于省二级甲等站的汽车站投资达3000余万元,车站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车站广场2600平方米,车站设计进站经营车辆298台,日发班次498班次,日均旅客发送量万余人次。

  大路涉及经济命脉,小路影响的则是百姓民生。

  近几年来,湘阴县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的“两通”工程,织就了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网络。交通设施的改善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日益凸现出来。路通万事兴,湘阴每一次变化,都与脚下的道路有关;有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什么样的天地、什么样的气概。修一条公路,活一方经济,交通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公路网络形成,使湘阴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显现出来,加速了农民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引得外商纷至沓来,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以前鲜活的农产品由于运输缓慢,卖不起价。现在公路上车流如织,一车车农副产品运往长沙、湘潭、益阳等地市场,有的还走京珠高速发往广州、深圳,有的还从长沙空运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一个城市成长的速度,靠的是交通。湘阴县还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引入到城市融资、建设和管理中来,坚持一手抓老城区的改造,一手抓新城区的开发,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城市化进程,几年来筹资对江东路、先锋路、太傅路、尚书路等城区主要街道进行硬化,拓展了湘阴大道、新世纪大道、滨江大道和洋沙湖工业大道,县城面积日益扩大。

  路为琴弦,弹奏着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桥为彩虹,绽放着一束束绚丽的光芒。

  湘阴交通事业实现了一个个华丽转身,铺就由通而畅,由畅而成网,四通八达、流畅快捷、功能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当人们审视湘阴近年来是如何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时,不能不为湘阴交通事业惊人的跳跃而振奋。

  交通承载今天,引领未来。今天,你可能感佩于湘阴通衢大道的靓丽风姿;明天,你将感念于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涌动的收获……

  湘阴交通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如今,纵贯湘阴的一条条黄金通道,正以一种渴望焕发青春的姿态流淌而来,为湘阴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内在张力。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决策者们,凭着远见卓识在规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他们正大手笔谋划、大步调布局更加宏伟壮阔的交通蓝图,在湘阴的交通发展史上书写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