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群众齐心清理“牛皮癣”
大宣传掀起“大创建”热潮
全县举办卫生科普知识竞赛
县领导带头清扫大街抓创建
清洁秀美的城区街道
小手牵大手,共建新湘阴
□ 钟合 李双双
美丽的湘阴,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
湘阴之美,在于厚重。自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正式置县至今,湘阴建县已1500余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先哲时贤,宋代名儒周式、明代户部尚书夏原吉、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范旭东、著名教育家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声名远播,闻名于世。
湘阴之美,在于发展。近几年来的每一天,罗城大地都上演着精彩的剧目。以建设“强盛湘阴、美丽湘阴、幸福湘阴”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融城发展战略,使湘阴县域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湘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湘阴之美,胜在环境。放目罗城,芙蓉北路湘阴段、进港路、新世纪大道等康庄大道贯行内外;左宗棠纪念园、滨江广场、湘江公园花红草绿;城内高楼林立、小桥流水、山石成趣;街头小巷整洁美观,井然有序、通畅无阻。待华灯初上,整个罗城流光溢彩,花间树下,情侣双双,行人对对,处处流淌着温馨与幸福。若如走进湘阴的村村落落,犹如步入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干净整洁的农家住宅,平坦通畅的水泥马路,花团锦簇的休闲广场,波光粼粼的池池清水……偶尔传来一阵高亢的歌声,让你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人孟浩然笔下的田园诗意如今正在湘阴的419个村庄悄然回归。
在这城乡如画的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是湘阴县委、县政府围绕“五创”提质,统筹城乡,开展“三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让人欣赏到的是一曲推进城乡同治、全民踊跃参与的动人乐章。
一项剑指城乡的重大决策
2011年5月12日,湘阴县在湘剧院召开声势浩大的“三城”同创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誓师大会,吹响了向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建设秀美乡村目标发力冲刺的进军号。于是,一场全社会重视、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在湘阴大地全面展开。而“三城”同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合力。近年来,湘阴县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工作推进体系,为全县“三城”同创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扎实开展夯实了基础。
高效的运行机制。湘阴县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统筹结合起来,成立高规格的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卫生创建、文明创建、园林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四个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四大家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创建办合署办公,负责全县城“三城”同创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落实。县直各部门单位和各乡镇及社区(村)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形成了县、部门单位、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创工作网络。
严格的责任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路段、联乡镇、社区责任制,将城区主次干道、乡镇社区(村)创建任务分区划块,逐一明确包联县级领导责任,确保高位推动落实。将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市容秩序等专项治理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到职能部门,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以责任落实促进各项工作到位。在县直单位中推行包路段责任制和“门前四包”责任制,打桩定位,全面负责责任路段和“四包”范围内创建工作。严格落实文星镇创建主体责任,镇班子成员包社区,机关干部包街道,社区干部包小区,责任到人,包干落实。
创新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局长值班徒步巡查、部门单位夜间巡逻、城市督导管理、联合执法和岗位责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开通了城管服务热线,出台了《湘阴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湘阴县除“四害”实施办法》、《湘阴县城区户外广告规划设置管理办法》、《湘阴县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推动了城市管理由阶段性应付、突击性整治逐步向规范化、长效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另一方面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围绕村级管理难到位、群众卫生素养难提升、工作经费难保障、长效治理难持久等问题,建立“领导带头抓、部门垂直管”、“县里财政投、社会四方筹”、“宣传广到底、评比实到边”等保障工作机制,推行农村垃圾分格焚烧和回收利用等处理办法,实施卫生状况网络化管理、保洁队伍标准化管理、考核评比创新化管理等长效措施。
严厉的奖惩机制。把“三城”同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在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出台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纳入年度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其结果同干部考核、任用、升迁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重要依据。出台县直单位、职能单位文明卫生创建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综合考核办法,对城市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和一般单位卫生的卫生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排名、一通报,一季度一讲评、一奖罚、一公示,凡工作不作为、不落实影响创建进程的,将坚决依规问责,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次全民参与的激越历程
化解城乡环境的历史积欠,扭转几千年的卫生陋习,呼唤观念更新,需要谋求共识,积聚合力,共同参与。76万湘阴人民众志成城,群情激昂,合力绘就了幸福家园的新图景,也诠释和展现了“群众主体”的丰富内涵和厚重分量。
实施多样化宣传。充分利用湘阴电视台、红网湘阴手机报、湘阴周刊、政府公众信息网等传媒,通过开辟创建专栏、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报道创建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动态,宣传推介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乡镇利用传单、宣传车、广告标牌、横幅、电子显示屏、文化墙体标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多方式进行创建工作和环境卫生整治宣传。通过常态化的媒体宣传和规范化的户外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取得了全民关心创建、全民支持创建、全民合力创建的良好效果。
推进全民化教育。围绕学习和弘扬科学理念、先进文化、主流思想,使全县人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讲科学的习惯,先后组织机关单位、学校举办了80多场“道德讲堂”、“市民讲堂”等宣教活动;持续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积极开展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行动;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尚德行善、爱国爱家、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
开展经常化劝导。在城区,将主次街道路实行包干责任制,每天组织干部职工,从上午8:00到下午6:00上街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乱丢、商贩乱堆乱放、商户乱摆乱设等行为。在农村,以学生、妇女、老人为着力点,组织在全县182所农村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参与人数近6万人。近年来,全县参与劝导的人员超过10万多人次,纠正不文明行为20多万人次,有效引导了广大市民实现观念大转变,陋习大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
一场大刀阔斧的攻坚决战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秀美乡村建设不只是为了争‘牌子’,‘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湘阴县委、县政府有深刻认识。为此,湘阴坚持把城乡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建设推动设施大提质,以设施大提质推动管理水平大提升。
大手笔谋划融城扩建。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启动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拉动性的城市建设大项目。投资近30亿元,先后完成了太傅北路、旭东北路、芙蓉北路湘阴段、疏港路四条新城主干道建设;启动了原吉路、菊隐路、嵩焘北路建设;今年9月份,投资2.1亿元,对新世纪大道进行提质改造;完成了左宗棠广场、左宗棠纪念园建设,扎实推进了东湖生态公园北岸工程建设,启动了市民文体广场建设;实施了“县城大绿、庭园增绿、道路建绿、江边造景”四大工程建设,投入500万元,对江东路等道路人行道进行植绿造绿,新增绿化带8000平方米,栽植乔木、大灌木4000多株,补植行道树200多株,设置绿化护拦8000余米。对滨江广场、湘江公园、新世纪大道、滨湖路等区域的苗木进行补植,增补各类乔木8000多株、灌木10万株,城区新增苗木近150万株。完成了新世纪大道空坪隙地、小游园绿化建设。扎实开展了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在去年成功创建40家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基础上,今年又有24家精品园林小区、单位创建了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高标准、快速度的城市建设,使湘阴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靓丽形象逐步提升。
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投入资金5多亿元,着力完善各类公共设施配套。先后对城区江东路、先锋路、冬茅路、太傅路、尚书路等13条主次干道、人行道进行更新修复;新建各类公厕20余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座;新增微型吊挂车6台、洒水车2台、人行道洗扫车2台、冲洗车2台、绿化洗扫车3台、电动垃圾上门收集车5台;采购U型吊挂桶480个,城市管理执法车8台、不锈钢分类果皮箱1000个、地埋式垃圾箱32个,配备移动密闭式垃圾桶2200个;改造新建通达、建新路、三井头、高岭等农贸市场9个;结合人防工程建成地下停车场2万平方米,增划停车泊位400多个;设置高档次公交站台33个,安放高标准道路街巷路牌、公厕指示牌734块;设置人行道隔离桩1260多根,禁停牌130多块;完成平安城市电子防控系统一期建设,升级监控设备10套,建成信号灯路口11个,电子警察11处,公路卡口12个,道路高清视频点261个。
大范围开展专项整治。围绕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持续开展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五小”行业、市场秩序、社会治安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共拆除违章晴雨棚11000多个、违章建筑1280余处;取缔“马路市场”4个,取缔关停“五小”门店、“前灶后店”1300余家,查处无牌无证、非法营运车辆5100多台次。同时,坚持人性化疏导。对流动摊贩、出店占道经营等问题,采取临时租、固定划、择地建等方式,科学布局新建集贸市场,合理增加摊点摊位,切实降低入市成本,积极推进划行归市,引导从业人员定点定线经营,既解决了流动摊贩占路为市问题,又方便了群众生活。对车辆乱停乱靠问题,积极增设停车泊位,并新建社会车辆停车场,开放县直单位机关大院,较好解决了停车位不足问题,促进了车辆有序停放。
一个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从纵横交汇的湘资两水到雄踞一隅的鹅形山脉,从恢弘大气的新世纪大道到曲径通幽的乡间小路,从闲庭信步的左宗棠广场到日益兴旺的乡村集镇,从拔地而起的城市高楼到杉屏掩映的村民小屋,无不整洁明丽,亮点纷呈。如今,穿行在湘阴县的大街小巷和乡村小道,践踏草坪的少了,捡拾树叶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垃圾入箱的多了;随地吐痰的少了,文明行路的多了……这一幕幕现象的凸显,折射出湘阴开展“三城”同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效应。
借得东风势,绘就满园春。“三城”同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带给湘阴的是打基础、强后劲,利长远,远大可建三期、中联重科传动机构、中国铁建重工等一批占据高端优势、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集聚落户湘阴,为建设强盛湘阴、美丽湘阴、幸福湘阴提供强劲支撑,湘阴在惠民强县大道上又翻开了崭新一页。
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这条没有终点的漫漫长路上,湘阴将继续努力、继续攀登,把五创提质工作推向深入,把湘阴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民幸福指数更高的美丽家园!
公用事业局 全员出动美化县城
8月19日,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就“三城同创”及公用事业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员出动,对城区市政、路灯等公用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受损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共计更换人行道麻石板、彩板360平方米,更换窨井盖6套,雨水口盖板8套。维修受损路灯92盏。安排人员每晚进行路灯设施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亮灯率达到98%以上。对城区520个雨水口进行疏浚,确保雨水口畅通。对城区公共绿地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剪,绿化带卫生实施每天12小时的常态化保洁清扫。对江东路沿线绿化带护栏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共计更换受损护栏460米。
县公交所 公交告别“招手停”
8月28日起,湘阴县所有城市公交车严格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班次和时间营运规定,告别“招手停”。此前,为缓解新规给群众带来的不适,县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所已发放《告市民书》近万份,并通过县电视台播放通知。同时该所还加大了巡查监管力度,对不按站停靠的违规行为进行书面警告并在行业内部通报批评处理。
长岭社区 取缔非法养猪场
8月上旬,有市民向县创建办反映,一居民在蒯家岭路边违规搭建棚舍养猪,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给附近居民造成生活困扰。接到举报后,创建办会同文星镇及长岭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就当前创建形势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目前,该养殖户已整改搬迁。为了还当地居民整洁的居住环境,文星镇借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之机,安排经费8万元,对遗留的猪舍进行拆除,对污染的池塘进行填土,并硬化改造周边路面和坡地,获得当地群众好评。
城管大队 集中整治违规行为
8月22日,城管大队组织执法中队、广告位管理中队、占道促销管理中队、占道停车管理中队共40余人,联合公安特警10人,对东湖路、广兴超市四周、江东路等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店外经营、乱摆乱放、占道经营、探头市场、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此次行动,共缴扣违章占道摊点2个,拆除违章搭建棚亭1个,规范出店经营20余户。
工商局 多措并举力抓创建
今年8月以来,县工商局共走访商户3000多家,发放宣传资料11000余份,动员倡导广大商户加强行业自律,切实规范文明守法经营。目前,已创建了文星镇江东路“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11家商铺获评“文明经营户”。该局还抽调60多名执法人员深入全县各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开展市场环境监管整治行动。通过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五小门店等场所强化监管整治,督促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文明经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或违规经营“三无”商品。对农(集)贸市场畜禽经营户加强监管,加大打击使用沥青、工业松香拔毛的违法行为力度。
环卫中心 精细作业创建攻坚
县环卫中心围绕创建工作要求,主抓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实施精细化作业、标准化整治、规范化管理,查缺补漏、提升细节、合力克难,全力打好创建攻坚战。该中心将保洁工作时间延长至晚11点,实行定人、定时、定段、定岗、定责制,切实提高道路保洁质量。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早5:00—晚11:00在责任街道上执勤。加大道路机械化保洁密度,采用洒水车、机扫车“1+1”联合作业工作模式,对城区主次干道实行每日11小时巡回机扫。同时,调集全部高压冲洗车对人行道、路牙石下灰尘、砂石进行高压冲洗。
城市社区 文化墙提升城市形象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创建热情,近日,文星镇经过合理规划,在高岭社区芙蓉大道进城段设置了一处以“三城同创,人人参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文化墙,并以此为样板向全镇各社区予以推广。文化墙以三城同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为内容,以宣传标语、格言警句等为形式,图文并茂的向居民传递文明有礼、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信息。这些文化墙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美化环境的一道靓丽风景。
林业局 高标准绿化进港路
今年以来,县林业局以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抓重点、建示范、增绿量、提质量”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在推进园林县城建设方面,突出抓好进港路绿化建设。该路为S308线至芙蓉北路区间段,全长2.2公里,规划绿化建设总投资200多万元,主要栽植规格为胸径16厘米的全冠樟树,同时完成了渠化岛的乔木、亚乔木栽植。目前,已完成投资100多万元,栽植樟树500多株。
市管中心 新市场带来新面貌
9月3日,总投资700多万的高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投入运营。该批发市场位于高岭板桥寺附近,主要经营水产、蔬菜、冻货、海鲜、南杂及豆制品的批发。目前,该市场内共有经营户92户,其中由原桥东批发市场迁入74户,新增18户。该批发市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桥东市场及桥东批发市场因经营场地不足导致拥挤不堪、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乱、糟、差”的现象,并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南泉村 评比“文明卫生户”
8月22日,文星镇滨江社区南泉村“文明卫生户”评比示范点第一次评比活动圆满结束,76家获评文明卫生户。该镇按照“树立典型、打造样板、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新街、建新巷、南泉村为示范点率先在滨江社区、南泉村启动“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评比活动采取入户检查,居民代表全程监督的方式,从精神文明、行为规范、大局意识、居家卫生等方面进行了量化打分。经集体评审,滨江社区建新街、建新巷、南泉村共评选出“文明卫生户”76户,并逐户予以挂牌标识。活动深受居民群众一致好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