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铁庭
伍继延
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8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知名房地产商人。2003年创建首家湖南异地商会重庆湖南商会,此后一直致力于商会建设。2008年获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人物提名奖,2009年被评为“湖湘文化100位名人”。
零距离接触伍继延是前不久的事,虽然之前我们有过电话联系,有过微信沟通,但相逢却是在美丽宜人的科尔沁大草原,远隔湖湘千万里。亲不亲,故乡人,他从长沙出发,我从天涯起飞,这对两个同乡伢子来说,非常难得和有纪念意义。继延和我上下年纪,他长我一点,敬其为兄。他曾在海南下海过,遗憾我们当初却未曾熟悉,好在他情结依然,令彼此一见如故。
洞庭湖的麻雀都见过几个风浪,大凡出湖湘闯天下的伢子从来不泛厉害角色与有志之士,几年下来衣锦还乡、功成名就的很多。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繁华城市、以及大开发的西部,许多领域行业都惊现湖湘伢子的身影与敢于担当的个性。工作之余,同乡与同乡之间少不了走动、互访、联络、合作,同乡越聚越多,发酵和产生的正能量也就越来越大了,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商帮的现代商会组织就这样形成了。同样,为此而制定的章程、制度、框架、服务,以及申报、归属、批复注册等事项也就有了政府相关标准。全国首家异地商会——重庆市湖南商会就这样诞生了,发起人组织者就是伍继延。这对时下雨后春笋般的全国各地商会互相成立来说,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关注伍继延是今年以来的事,因为他的《在商言商》之著与他对湘商文化整体推进之功,以及含带的同乡情怀。曾有人戏说,湖南史只有中国近代史,古代湖南是默默无闻的,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近代不一样,一部中国近代史几乎就是由一些湖南人来写的,从湘军盛名时开始。湖南人会打仗,历史早已结论;湖南人还擅长从政从文,也似乎无可争议;湖南人经商如何?就有待商榷与探讨!自古有晋商、徽商、温州商帮、潮汕商帮之说,却无湘商之论,继延拒绝偏听偏信,硬是有理有据地从相关文史中,找到一些湖南人物对当时国家基础工业所作出贡献的轨迹。其中就有两个不得不提的杰出代表,至今令当代商界名流仍然高山仰止,一是洋务运动中兴名臣左宗棠,二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巧的是伍继延和两位历史人物同属一方水土,乃古罗城之称的湘阴县,且故居行走不及十几里路程。
其实,“湘商”一词多年前偶有鲜见,却羞于张扬,似乎总深感底气不足与正视自我。之所以湘商现有了广泛的影响及力量规模,是因为出现了以伍继延等为首的湖湘人士在努力,并当作一份伟大的事业来执着推进。湘商不缺人文底蕴,如策划组织大规模湘商代表到洪江古城去湘商寻根,就成了湘商共识的奠基礼与神来之作,其意义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都将载入湘商文化发展史册。目前外界与市场对湘商几乎有了认可,湘商也由此得以发扬光大,有些成绩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些都与继延的积极作为分不开,作为同乡人我倍感骄傲。
继延不说是全才,至少是个通才,除经商之才与社会活动能力强不容置疑外,做演讲也是引人入胜,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商道人文无所不及。同样,看他的文章,或是与他作近距离交流,你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知识面、思想观、价值论等方面,似乎都有他自己的东西,你认可也罢,不接受也行,但你不得不佩服他学识的渊博。另外,继延还能歌能舞、就是作主持、行酒令、讲笑话都有几把刷子。之所以他众望所归被推为湘商文化促进事业的扛旗人,除了能力号召力外,更有其令人叹服的个人魅力。
继延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受益的耳濡目染,使天资聪慧仅十几岁的他就考上了湖大,后二十来岁又进清华读研,毕业结束又分到海南政府机关工作,不久便又辞职下海闯入刚升格直辖市的重庆,并成功掘得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是致力于对湘商文化促进事业的鼓与呼,对古今商帮与商会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记得在科尔沁草原晤面时,他的几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有些事业总得有人做,有些使命总感觉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推进湘商文化的发展非一朝一夕,是一项持久性工程,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直得继续延伸。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这是近代大家章太炎为湖湘豪杰黄兴所题赠的话语,倘若借用并把“民国”改为“湘商”送给继延的话,也一点不为过,他受之无愧。
(铁庭,原名熊铁辉,作家、某商界杂志主编,现居海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