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181|回复: 2

[社会民生] 徐日升 :湘阴新青年爱上老古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2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513160621205101.jpg


青年陶瓷收藏者徐日升在研究瓷器 摄影 叶旭峰



20150513160621205101.jpg


清康熙“郎窑红”油锤瓶 摄影 叶旭峰



20150513160621205101.jpg


“辽三彩”狮型烛台 摄影 叶旭峰



20150513160621205101.jpg


收藏的青花瓷  摄影 叶旭峰



20150513160621205101.jpg


满屋的瓷器碎片  摄影 叶旭峰


  □梁军 杨剑

  2014年冬,前来湘阴岳州窑博物馆观赏馆藏品的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文博界泰斗耿宝昌老先生,对一件清康熙“郎窑红”油锤瓶爱不释手,这是一件罕见的珍品。后来,当他得知此瓶的发现和持有人是个青年小伙,与其交流后,对其拥有渊博的陶瓷鉴赏知识更是赞不绝口。青年名叫徐日升,1988年生。小伙子精精瘦瘦,文质彬彬。但只要说起陶瓷,两眼就散发出成熟的光芒。

  受父亲影响爱上窑

  从县城江东路某个路口进去,穿过一条狭窄的巷子,一栋老式的两层楼房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徐日升的家。记者沿着楼梯到2楼。映入眼帘的全是用竹箩筐装着的陶瓷标本,足足有七八筐。“这样的标本我有一万多片。”

  “这个是越窑,这是定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指着满目的陶瓷标本,小徐一一介绍,青瓷、白瓷、颜色釉瓷、青花瓷……,五彩缤纷,让人大开眼界。“你看这一件清乾隆器物。”徐日升端着一方青花瓷砖满脸欣喜地说道。砖长宽约25厘米,厚4厘米左右,青花发色浓艳,正面中心是万福祥云图案,周围一圈“暗八仙”印花,“它是我在上海文物市场淘到的,目前很多博物馆都难觅此藏品。”

  “我是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瓷片的。”徐日升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偷看他父亲的收藏书籍。徐父是城北小学有着40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是个资深收藏爱好者。“看咯,这本《古玩指南》就是他学习收藏知识的入门书籍,都快被他翻烂了。”这些年他到了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文物市场和窑口探访学习并捡拾瓷片。

  牛刀小试露锋芒

  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块破瓷片,竟然价格高达上千元更有甚者达万元,在徐日升看来,这些别人瞧不上眼的瓷器碎片,却是理解瓷器珍藏的“活标本”,能够称得上是“碎宝”。 “虽为残片,但价值不菲,是研究瓷器不可或缺的标本跟资料。”徐日升动容说到。

  十几年来,徐日升每天都和碎瓷器亲密接触,练就了欣赏瓷器的好功夫。“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经验和阅历就必须从实践中来。”他告诉记者:“瓷片上手,可以看到瓷器的外型、胎釉、工艺、绘画风格等,从而提升收藏的分辨才干。” 把瓷片研究透了,就真正进入陶瓷领域了。

  省城长沙的一位建筑商徐老板喜欢陶瓷收藏,说起瓷器收藏,什么注重器物的完整性,“瓷器有毛,不值分毫”,以及瓷器的釉色、质地、胚胎、装饰造型等等,徐老板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理论是从书本上现学的。2014年5月份他收到一批用于抵债的古陶瓷,一共十余件,几大名窑瓷器全有。尽管对陶瓷收藏略知一二,但徐老板对自己很不放心。他请了几个懂行的朋友给他鉴定这批藏品,但都给不了确切的答案。后来,一个朋友介绍说湘阴有个小伙子对这个十分在行。于是徐老板十分恭敬地用专车从湘阴县城把徐日升接到家中,先泡香茶,再事休息,等心平气匀之后才拿藏品看,十几件藏品看了不到半, “不用看了,全是现代高仿品。”徐日升脱口而出。他通过观察其器型、纹饰、胎质,很自信地告诉徐老板这十件都是高仿品,果不其然,徐日升的鉴定是正确的,为徐老板挽回了30来万元的损失。

  想建私人古陶瓷陈列馆

  在十几年的收藏熏陶下,痴迷于古陶瓷收藏的徐日升,从瓷片标本入手,对照权威书籍、图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略有基础后的徐日升就到南京艺术学院陶瓷鉴赏专业自修,还走进省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取经,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

  在圈内名气日涨的徐日升,已鉴赏过上千件陶瓷艺术品,家里存积着他多年辗转南北的“硕果”珍品就百来件。

  一本本反复学习的书籍诠释着这个年轻人拥有厚实的知识积累,成叠的邀请函记载着这些年来徐日升参加全国各地的古玩文物交流的足迹。在收藏古陶瓷这条路上,他逐渐从“玩家”成长为“大家”。“我最大的愿望是想建一个古陶瓷陈列馆,继续收藏下去,为保护和传承陶瓷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展望未来,这位新青年说出了自己执着的梦想。

  相关链接 湘阴岳州窑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我国的瓷器生产,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时至宋代,出现高峰,共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到了明清时期,可以说瓷器的烧制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现在更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的瓷器收藏故事,演绎了一代又一代收藏人的欣喜和悲壮。

  说起中国陶瓷窑口史必然绕不开岳州窑,地处湘阴境内的岳州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官窑。民间有“湘阴有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的说法。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唐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主要分布在县城关及湘江沿岸。唐武得初改天下诸郡为州,湘阴属岳州管辖。据陆羽所著《茶经》载:“岳州瓷,越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红白之色。”为当时六大名窑之一,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建国以来,经多年考察发掘,先后在湘阴县湘江两岸,发现清竹寺东汉时期、城关镇晋唐时期、芦林塘隋唐时期、铁角嘴唐五代时期、百梅村汉至宋元时期的青瓷窑址共26处。
发表于 2015-5-26 22: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小徐入行的,长江后浪啊
发表于 2015-5-27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我们还一起在河边捡瓷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