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787|回复: 0

【湘阴霸蛮精神】左宗棠的“高考”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2 1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宗棠“三试不第”当师爷
一句话就让总兵丢了官

  有的考生落榜后,不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那他们能做什么呢?比较体面又相对有保障的职业当属师爷。虽说师爷既没有朝廷编制,又没有什么正常的上升空间,可还真有人在这个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他的名字大家绝对不陌生,就是晚清重臣左宗棠。
  当年左宗棠“三试不第”,本打算“长为农夫没世”,但禁不住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说,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所有军政大事皆由他一手专断。晚清大学问家樊增祥的父亲身为正二品总兵,只因得罪了师爷左宗棠,这左师爷就逼着樊总兵的顶头上司骆秉章参了他一本,一句话就让总兵大人丢了乌纱帽。后来,左师爷华丽转身,靠着镇压太平天国的重大军功,逐步成为晚清皇帝的股肱之臣。

如今的高考若放在古代,就是科举考试。清代重臣左宗棠的“高考”之路,实在艰辛曲折,说来也颇为有趣。

左宗棠4岁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6岁开始攻读儒家经典,9岁学写作文,起初的“高考”之路也算顺畅。道光六年(1826年),14岁的左宗棠在湘阴县试中名列第一,次年又在长沙府试中考取第二名,若能通过接下来的院试,即可考中秀才。不幸的是,其间他的母亲突然病故,他得守孝3年。到了18岁,他的父亲又去世了,“高考”之路变得更加遥远。


可敬的是,他在为双亲守孝期间,并未放松学业,而且很重视经世致用之学,研读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水道提纲》等地理兵法著作。因这些书不在“高考”必修之列,曾被同窗讥笑为不务正业。碰巧的是,他有幸结识了同样在家守孝、同样推崇经世致用实学的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言谈间,贺长龄对这位小他27岁的老乡十分欣赏,教导他不要拘泥于读八股文追求做官,要做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他深受鼓舞,更加刻苦治学。

1832年,他守孝期满,为了能报考当年在长沙的乡试,不拘小节的左宗棠不得不按照朝廷的捐纳规定,东拼西凑借来100多两银子参加考试。这一次,他在乡试中却碰了一个大钉子,考官认为他的文章“欠通顺”,因而名落孙山。幸亏当年是道光皇帝的五十大寿,皇帝特意下旨,给每省增加6名举人,名额从未被录取的卷中择优产生,他这才因复审而考取了举人。

左宗棠未等乡试发榜,便入赘到湘潭财主周衡家做了女婿。为改变自身地位,1833年正月,他带着妻子给的盘缠,赴京参加“高考”。尽管他会试落第,但却亲眼目睹了清廷腐败与民间疾苦。他拜访了诸多师友,所写《燕台杂感》等针砭时弊之作,在学子中广为传诵,影响很大。1835年,他再度赴京“高考”,考官们很欣赏他的试卷,但因湖南进士名额已满而未能如愿。1838年,他第三次赴京“高考”仍未考中。

“高考”一再失利,深深刺痛了左宗棠的心,但他并未消沉,自写“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一联,激励自己逆境奋发。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随着他名声渐长,他相继得到了经世致用学派领袖、两江总督陶澍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垂青指教,终于在清廷危难之际成为国之栋梁,又在收复新疆的战场上立下不朽之功。

尽管左宗棠直到63岁才被赐为同进士出身,但作为逆境奋发的逐梦者、民族利益的捍卫者,他在人生的大考场上已然交上了一份充满正能量的优异答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