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聚召集] 凡陈姓有寻根问祖的请参考本文,并欢迎更正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4: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我本族一个兄弟,送给我一本义门陈氏家族族谱,并附有古帝虞舜后裔之姓陈姓考证一文,但全部是繁体字和文言文。经本人用写字板简繁翻译,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将它翻译成如下文字。然而由于本人从未学过文言文,故在翻译时谬误太多,所以公开征求网友更正错误。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舜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她们居于妫涔(妫水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舜死以后,传位给禹,禹舜的儿子商均于虞(现河南省虞城县北),后来虞国或失或续。商朝末年,商均的32代孙遏父(又称)投附周国,提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枝艺精湛,深得姬昌欢心。姬昌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为陈国(国号,现河南省淮阳县)侯爵,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
妫满的子嗣后代则以国为姓,这就是陈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今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边有陈氏公墓,因护城河水侵蚀墓址,故以铁锢之,所以又称铁墓。
      自妫满陈到公元前479年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其间,妫满第12代陈完(即田敬仲)因避难于公元前674年逃到齐国,改姓田。其子孙世代任齐国的大夫、卿、相,至10世孙田和,夺取姜姓齐国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又传8君184年,至16世孙田建时,被秦始皇所灭。田建有三个儿子,长子升,次子恒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珍出逃,迁至颖川(今河南省禹州、许昌、长葛一带),恢复陈姓。此后,陈氏在中原反跌连绵,生齿甚众,成为名门巨族。
陈姓还有一支走少数民族改姓,也是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卑族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据陈氏族谱有关史书记载,自陈国发生内乱,至亡国,陈氏有几次外迁,如公元前535年楚伐陈,陈君留避难迁至陈留(今河南开封);楚灭陈,公子陈衍迁至阳武户编乡(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公子全温逃到晋(今山西)等,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最佳的是以陈珍为始祖的颖川陈氏。陈珍的儿子陈婴,秦始皇时任东阳令史。陈珍的孙子陈余,曾经是成安君。
陈珍的曾孙陈轨后代发达。陈轨的四世孙陈愿有4子,第3子陈齐又有3子,其长子陈宜,字仲弓,东汉时人,在陈氏族谱中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被连,为解脱他人,他自请办禁,党禁解,他居乡不仕,常为人排忧解难。有一年闹灾荒,有盗贼夜入其室,他发觉后喊来子孙,正色教训道:“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如此,梁上君子矣!”行窃者大惊,自投于地,叩首请罪。陈宜不但没有迫究行窃者入室之罪,而且还主动相送绸绢两匹放归。从此全县再无盗窃案件发生。梁上君子的典故和成语即出自于此。
陈宜的6个儿子也很有名望,尤其是长子陈纪,四子陈湛,与父亲陈宜合称陈氏三君,曾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图像百城,名扬全国。陈湛的玄孙陈伯珍,于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居曲河下若里(今属浙江)传10世而有陈淡先、陈霸先(即陈武帝)、陈休先。
陈霸先在南朝梁任征虏将军并封为陈王,于公元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国历五帝33年,于公元589年被随所灭。在此期间,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氏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其中宜都陈叔明的10世孙陈环,在唐朝任临海令,为避难迁至福建泉州仙游县。陈环第五子陈伯宜,隐居于江西庐山,其孙陈旺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徒居江西省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祖。陈旺以孝治家,世代相传,历时230年,形成一个拥有3700多口人,300多处田庄,前后19代同居共饮的庞大家族,直到宋仁宗嘉祜七年(公元1062年),由皇帝派人协助拆迁,才分散于16省125个地方。
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是有其深远影响的。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99年),朝廷派陈政的哥哥陈敏、陈敷率领军校58姓组成援兵,援闵途中,陈敏、陈敷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使漳州一带,“方数千里无桴豉之赘”。见《漳州府志》因之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其子孙被称为“开漳圣王派”,戏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祟敬之情。
再就是颖川陈宜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又徒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宋初曾任宰相,封南康郡王;其两个儿子陈文福、陈文颢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此后子孙兴旺发达,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宜后裔陈魁率族人93人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程乡(今梅州市),后散居于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
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郑经主台时官至东宁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300多年间,陈氏入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即有2000余人,因此使其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之美誉。前台湾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就是凭着人口众多的陈氏首姓大族而得票较多当选台湾中华民国总统的。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至宋代人数更多,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日,于公元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
陈氏移居日本等国家,始于明初,大都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派出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如福建永春人陈臣留,先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到马来西亚经商,后又率领亲族百余人迁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陈氏族人,分别迁至菲律宾、泰国、初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分布十分广泛,他们对当地的繁荣和发展以及进步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