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636|回复: 16

湘阴历代名人(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9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  偃   五代十国湘阴人。能为诗,尤善写规讽诗,楚王马希范生活奢侈,建天策府,门窗
    及栏杆皆饰以金玉,地面夏铺凉席,冬铺木棉,建筑九龙殿,殿中实刻八条龙,另一条缺,以比
    拟自己。
        戴偃著《渔父诗》百篇以献,其中有讽句云:“莫把咽喉吞世界,盖因奢侈致危亡!若须抛
    却便抛却,莫待风高水更深!”希范读后大怒,因问僚佐:偃是何人?多答称偃素有贤名。希范
    曰:闻其爱钓鱼,赐碧湖任其垂钓。戴偃住碧湖,实际遭受禁闭。乃携一女,欲逃往岭南,行至
    衡山,闻马希范已死,遂止。后亦不知所终。
        周  式   宋代湘阴人,以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著称。宋开宝五年(972年),潭洲太守朱洞
    筹建岳麓书院,启用周式为岳麓书院首届山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赵恒慕名召见,封
    为国子监主簿,有意留他主讲皇宫,周婉言辞谢。帝赐鞍马,题赐“岳麓书院”匾额,命回院授
    教。书院生徒由60多增到至数百人。周一面讲学,一面积极研究宫中秘阁藏书要旨,探求经学要
    义。明《楚宝》作经学家。殁后,追祀乡贤。自宋至今,岳麓书院文昌阁左侧,有合祀周式、朱
    洞、刘歼、李允则、刘拱、潘畴等六贤的厅堂,名“六君子堂”,以纪念其倡学功绩。
        郑菊隐   号秀野,祖籍福建莆田县,元代隐居湘阴县城东湖,其居庐名“菊隐园”。曾于元
    统年间(1333-1334年)任职朝廷,至元年间再聘不就,赐号“安节处士”。明忠靖公夏原吉幼年
    受业其门下。夏16岁时家计窘迫,郑力助出教里熟,历时8年,无不言传身教,并纳为东床快婿。
    郑隐居东湖,年七十,常倚篱咏菊,爱与后辈钻研学问,纵论古今,史家称之为“幽真自守,晚
    节晏然。”
        夏原吉   (1366-1430年),字维哲,祖籍江西德兴,其父夏时敏任湘阴教谕时,定居湘阴
    县城夏家桥。夏洪武时入太学,后擢为户部侍郎、户部侍郎、户部主事、户部尚书。曾与蹇义一
    道制定赋税徭役等制度。永乐元年(1403年)受命浙西治水,历时3年,疏浚了吴淞江、浏家河等,使
    苏淞地区的水利大为改观。后主持财政27年,井然有序。永乐十九年(1421年)因直言谏阻成祖
    征伐鞑靼,激怒成祖,被囚禁抄家。但他家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它物。后成祖军事
    失利,常悔不纳忠言。成祖成死后3日,太子亲至监牢泣请夏复出共议国事,旋复尚书职。夏历相
    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居显职37年,朝廷倚为砥柱。宣德五年卒,赠太师,谥
    忠靖,归葬湘阴夏家桥(今县一中),有《夏忠靖公集》等著作传世。
发表于 2006-9-11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湘阴也有这么多名人啊
发表于 2006-9-11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6-9-12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的名人不少,就是缺少了一点现代名人,难道当今湘阴少人才!我来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2 8:56: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9-12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市委副书记:李嘉

   李嘉,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湖南湘阴县人,经济学硕士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共党,现任中共梅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1983年9月后,在中山大学电子系读书;1987年7月后,任中山大学团委干事(副科);1991年9月后,任中山大学团委副书记(其中:1993年3月为正科,1994年5月为副处);1994年12月后,任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期间:1994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1月后,任团省委宣传部长;1996年11月后,任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98年12月后,任团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期间:1999年9月起攻读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博士);2001年7月后,任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2001年1月到2004年1月任省政协常委;2003年5月后,任中共梅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2003年6月后,任中共梅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2006年1月后,任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工:分管经贸、安全生产、交通、通信、监察、招商、工业园区、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经济协作、经济开发工作。协调“工业梅州”战略的实施。

湖南省副省长;甘霖

甘霖,女,1963年出生,汉族 ,湖南湘阴人,研究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
  1981.09-1988.07 湖南农学院园艺果树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8.07-1991.02 湖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栽培教研室助教、讲师
  1991.02-1993.1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3.12-1994.07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园艺植物研究所所长、讲师
  1994.07-1996.0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1996.01-1997.05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副主任、植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1998.01-2000.06 致公党省委副主委、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其间:1997.01-1997.12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12-1999.12在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06-2001.03 致公党省委副主委、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教授
  2001.03-2001.05 致公党省委副主委、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05-2002.07 致公党省委副主委、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2.07-2002.12 致公党省委主委、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2.12-2003.01 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省委主委、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3.01-     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副省长
  八届省政协常委


长江水利委员会:熊铁

熊铁 长江委副主任、中共长江委党组成员,男,1958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湖南湘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5年10月高中毕业下乡插队;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水系农田水利专业学习;1982年2月起在长江委规划设计处河道科工作,其后任副科长;1988年8月起在长江委水土保持局上游处工作,先后任科长、副处长,1993年10月任水土保持局副局长,1995年2月任局长;1996年3月任委主任助理兼任水土保持局局长;1999年12月兼任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常务副局长;2001年3月任长江委副主任、长江委党组成员;2001年7月兼任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

美国高盛亚太董事总经理:胡祖六
  胡祖六先生是湖南湘阴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六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从事经济研究,参与对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磋商与技术援助工作。


文物鉴定家:杨新

杨新,因一耳失聪,自号半聋。1940生 湖南湘阴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自幼喜好绘画,1960年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965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中国古代书画陈列与研究,从师徐邦达、启功先生学习书画鉴定。
  1984年作为卢斯基金会访问学者,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艺术史系研究和讲学一年。1985年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1987-2000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阳江军分区司令员、市委常委:余玉泉

  男,汉族,1954年5月生,湖南湘阴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2月入党,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阳江市委常委、阳江军分区司令员。
  1972.12-1978.05 广东省军区独立师步兵二团一营二连文书、 班长、排长,连党支部委员;   1978.05-1979.09 广东省独立师步兵二团一营二连副连长、连 长,连党支部副书记;
1979.09-1981.03 河北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参谋系学习,任区队 长、党支部委员;
1981.03-1983.09 湛江军分区司令部营职参谋;
1983.09-1985.11 广州军区守备四团参谋长,司令部党支部书 记,团直属队党委书记,团党委常委;
1985.11-1989.10 广州军区海防四团参谋长,司令部党支部书 记,团直属队党委书记,团党委常委;
1989.10-1993.10 广州守备海防四团团长、团党委副书记;
1993.10-1998.12 阳江军分区参谋长,司令部党支部书记,直 属队党委书记,军分区党委常委(97.03-07 广东省委党校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8.12-2001.05 阳江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阳江市人 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2001.05- 阳江市委常委,阳江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 书记。
网上搜索到的名人资料:

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蒋作斌

  蒋作斌,男,湖南湘阴人。1952年10月出生。1978年8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1998年12月获湖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两次在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学习。在省教委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高校工委副书记。期间在津市挂职任乡党委副书记、书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0年4月,任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高校工委书记。2003年6月任中共益阳市委书记。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宗棠  (1812-1885年),字季高, 今湘阴县界头铺镇镇新光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
    举人。道光十七年主讲醴陵渌江书院时,两江总督陶澍回安化省墓过此,左应县令请, 为之题欢
    迎联云:“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其学识很为
    陶所赏识,倾谈竟夕,视为奇才。
        左先后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从事地理、兵事、农桑等研究,写有《文区田图说》。虽
    贫居,但颇有抱负。寄居岳家时,曾自书联于室:“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并以“卧龙”自比。道光十九年(1839年), 置田70亩,建新居名“柳庄”。翌年举家自湘潭岳家
    迁归,开始实践农事, 著《广田区图说》、《朴存阁农书》;后又移植安化茶种,育成名茶,近民
    受益不少, 故有“西有左公柳,南有左公茶”等故事传世。左关心家乡公益事业, 曾捐田办“义
    学公”,创左氏义学,后名“留青学校”。还办“义茶公”,“养老公”, 迄民国时期,乡邻仍受
    益。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湘阴遭重水灾,左创设“仁风团”积谷仓,以救灾荒,后捐银2000两
    给家乡作“育婴公”经费。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在长沙设馆,云贵总督林则徐舟泊长沙,慕
    名邀见于舟中,纵论古今,相互倾慕不已。林赠以自己流放伊犁时整理的有关新疆的宝贵资料,以
    期将来为国效力。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长沙, 左由“柳庄”避居白水洞(今汩罗市高家坊镇), 经湖南
    巡抚张亮基多次延请入其幕次。次年张抚山东, 左即辞归。翌年春应继任巡骆秉章之邀,再度入
    幕,并精心辅佐。咸丰十年(1860年), 左被荐以四品京堂襄办曾国藩皖南军务,率新募“楚军”入
    赣, 解曾祁门之围, 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于乐平。不久擢升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年)任闽浙
    总督,次年, 击败太平军, “肃清”全逝。清廷加太子少保衔穿黄马褂, 封一等恪靖伯。左总督
    闽浙时, 于同治五年(1866年)与沈葆桢筹办马尾船政局, 设立“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 成
    为我国最早培养近代海军军官、造船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摇篮。后力荐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
    负责制造和培养技术人才。同治六年(1867年), 以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部入陕,制
    订“先捻后回, 先秦后陇”的镇压义军战略, 次年消灭了西捻军和陕甘各路回民起义军。同治四
    年(1865年)后,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和帝俄相继入侵新疆,左力主“与此虏周旋”。廷臣有塞防、海
    防之争时, 力排众议,与李鸿章针锋相对,坚决反对退让新疆, 而主张海防塞防并重, 务必规复新
    疆。后经十多年惨淡经营, 击败阿古柏,肃清南八城,因此而晋为二等恪靖侯。阿古柏既平,即致
    力于收复伊梨,朝乾夕惕,累月经年,以致“舁榇以行”终于光绪七年(1872年)正月, 迫使帝俄签
    订《中俄改订条约》而归还伊梨。
        光绪六年(1880年),69岁高龄而又抱病在身的左宗棠奉诏回京。次年以东阁大学士入值军机,
    任总理衙门大臣,署理兵部,亲自督修永定河水利。后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任内调湘、淮
    军30营疏浚运河、淮河入江,兴办水利,使农田受益。后战起,复入军机, 力主抗法援越, 反对
    李鸿章妥协投降, 毅然请缨。光绪九年(1883年)法舰袭马江,左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战胜法
    军于台南月眉山。同时协同冯子材大捷于镇南关、凉山一带, 国人振奋。而清廷软弱怯战,公然
    于光绪十一年 (1885年) 签订辱国的 《中法新约》, 左既忧且愤,以致旧疾加剧,于是年七月二
    十七日(1885年9月5日)殁于福州,终年73岁,临终遗摺中有“督师南下,迄未能大伸挞伐,张我
    国威,遗恨平生, 不能瞑目”等语。殃后谥文襄,赠太傅,建专祠以示笃念。其遗著有《左文襄
    公全集》。
        左宗棠灵柩于1866年冬运回湖南,安厝于长沙东乡杨梅河柏竹塘,其墓座东南朝西北,意在遵
    其遗愿, 至死不忘西北。其亭堂有碑石6块,为郭嵩焘、黄自元撰写。在当今民族分裂势力有所抬
    头的时际, 左宗棠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和确保新疆入版图的历史殊勋足垂千古。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嵩焘  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生于县城西正街“面榴
    轩”,18岁就读于岳麓书院,与同学曾国藩、刘蓉结为“金兰”。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举人,后
    曾执教辰州(今沅陵),应聘入浙江学政罗文俊幕府。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他以幕僚身份,到
    海防前线敌筹战并上阵杀敌。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咸丰(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郭专驰湘乡。力促丁忧在籍的礼部侍郎曾国藩出山,并
    入幕助创“湘军”。此后,为“湘军”筹措粮饷,奔命于湘、赣、江、浙一带。在上海始结识洋
    人,接触西方文明。咸丰六年(1856年),郭辞职回湘阴县城主讲仰高书院。咸丰八年,奉诏入
    京, 以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次年随亲王僧格林沁办理天津防务。后与僧意见不合, 辞归北京
    。旋奉旨赴山东沿海稽查税务,以裕饷源。在京供职3年,咸丰帝先后5次诏见,详询军政治乱之
    道。深感清廷上下腐败成风,乃二咸丰十年告假回湘阴。眼见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开始
    撰写《绥边征实》,畅抒己见。同治元年(1862年),任苏松粮储道,次年迁两淮盐运使,整顿
    盐务,使盐运大畅,欠饷全清后还存银20余万两,亦因此赏三品顶戴。同年,调署广东巡抚,配
    合左宗棠、毛鸿宾镇压太平军余部。同时,加固海防,清匪缉盜,整顿厘卡,兴利除弊,严肃吏
    治,只2年,库存盈积200余万两,郭被赐二品顶戴。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因办洋务与总督
 
    瑞麟政见不合而被黜。开缺回故里后,着手主编《湘阴县图志》, 带头捐资并动员县耆乡贤共襄
    义举。在苦心孤诣修志的同时,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倡建王船山祠。同治十三年(1874年)又奉诏
 
    入京,《县图志》暂停修纂。光绪元年(1875年)署福建按察使,同年诏任兵部左侍郎,在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次年迁礼部左侍郎、钦差大臣派赴英国,首任中国驻英公使。京城权贵大哗
    ,讥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对
    此,郭处之泰然,上奏批评一引起士大夫“不考究中外大势力,一味负气自矜,徒恃虚骄,于国
    有害无益”。认为西方国家“强兵富国之术,尚学兴艺之方,与其所以通民情而立国之者,实多
    可以取法,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年亦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年
    亦可也,不得其道,其害亦祸之。”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郭嵩焘与副使刘锡鸿等一行近30
    人,由上海启航去英,沿途认真考察亚、非、欧1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教、军事、民情风俗、物产
 
    易贸等情况,提出了新的“夷夏观”,写出了《使西纪程》一书,守旧派群起攻之。光绪四年春
 
    ,郭奉命兼任出使法国大臣。使西期间虽年逾花甲,他仍认真学习外语,经常外出参观,接待学
 
    者及各界名流,精心考究西方的政治、经济、科学、国防、民俗、教育等得失情况。他针对鸦片
 
    之祸,光之祸,光绪三年(1877年)两次上书清廷禁烟,建议均未被采纳。光绪五年奉诏回国,“伦
    敦、巴黎两都人士颇有依依不舍之情”。连慈禧亦称“郭嵩焘是个好政事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
 
    事不少。”据《光绪政要》载:“郭嵩焘在西洋三年,考究利病,知无不言。其品望最为西人敬
 
    服,去任后,犹称颂弗衰。”生平廉洁自矢,出使期间,开报公款,仅薪水房租两事,其他皆自
    支销,后归家无余赀,惟道德文章传世。自英、法回国时,见国是日非,愤而思退,托病辞官,迳
 
    回梓里。清廷曾多次召他任职, 他坚持乞假开缺,在长沙局关祠辟建“思贤讲舍”(今船山学社)
    讲学;设立“养知书书”;续编《湘阴县图志》, 于光绪六年(1880年)付梓问世,被后人誉为
    “近代志书中上品”。归隐后,虽处于诟辱的苦闷和疾病中,仍忧国忧民,向朝廷提出对《里瓦
    几亚条约》的驳斥,主张必须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前提来解决伊梨争端和对法战争,还提出改
    革外交、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建议。 
        光绪十七年(1891年)农历六月,病逝于长沙,终年73岁。虽忍受诟辱,郁郁而终,但仍自
    信: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其识见和业绩仍然闪耀光芒。殁后
    归葬湘阴东乡老冲坡飘峰山(今汩罗市沙溪乡)。其遗著有:《养知书屋诗文集》、《郭侍郎奏
    疏》、《使西纪程》、《绥边征实》、《周易释例》、《湘阴县图志》、《湘阴郭氏家谱》、《
    毛诗余义》、《会后联吟集》、《郭嵩焘日记》、《玉池老人自述》等。
        郭昆焘  县城人,郭嵩焘弟。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早年肄业岳麓书院,二十四年中举
 
    人。咸丰二年(1825年)太平军围长沙,和左宗棠人巡抚张亮基幕府,共谋守城,后又同为继任
 
    巡抚路秉章所礼聘,赞襄军务。在湖南筹设厘金、盐、茶三局,为湘军筹集军费。咸丰十年(1860
    年),左宗棠领军出省进攻太平军,郭昆焘一直留在省内,为历任巡抚毛鸿、恽世临、刘昆所倚
    重,相率廷入幕府。湘军长期在外省外战,往来募勇调发兵食无虚日,湖南成为湘军兵源及粮饷
    主要基地,他积极筹办厘金、饷糈,因得保荐,由举人保国子监助教,晋内阁中书,至四品卿。生
    平著作辑成《云卧山庄诗集》8卷,文集4卷,《说文经字正谊》4卷,尺牍8卷。光绪八年(1882年)
    病逝,年59岁。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源濂    (1876-1926年), 字静生,县城人,现代教育家。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以
    学优选入时务学堂。“万戊戌变法”失败后, 应梁启超之约赴日。与蔡锷抵日后,入东京大同学
    校,曾任留学生总会副干事长。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回国出任北京京师大学堂正监督(即校长)。次年,清廷学部右
    侍郎严修推荐为学部主事。宣统元年 (1909年), 范源濂组织“尚志学会”,在北京辟才胡同开
    办“殖边学校”, 辛亥革命后改为蒙藏学院与蒙藏法商学院,接着又创办优级师范学堂, 并出任
    教育总长。在此期间,与蔡元培等制定颁布《学校系统》及各类学校法令,逐步形成新学校系统。
    后因不满袁世凯卖国求荣,愤然辞职,于民国3年初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部长。民国5年参加护国
    之役,任护国军务院驻沪委员。同年7月, 再度出任段祺瑞内阁的教育总长,黎元洪复命其兼任内
    务总长,范原想整顿民政礼俗,因囿于弊政无法开展,只数月即辞职。民国7年夏,与严修赴美国
    考察教育,回国后于民国 9-10 年出任靳云鹏内阁的教育总长。着手汉文字改革,公布国语注音
    字母。次年出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出于众望,他兼任了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和干事
    长。民国13年1月,首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民国16年12月在天津去世,葬于北京。
        陈嘉佑    字护黄,清光绪七年(1881年)出生于今湘阴县界头铺镇。1903年就读于长沙明德
    学堂,加入黄兴组织的“华兴会”。1905年随黄赴日本,就读东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参加
    辛亥革命。民国4年(1915年)任湘军旅长。翌年督师参加护法战役,后任“建国湘军”第五军军长
    兼讲武堂堂长,民国13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任第二军官学校校长时,毛泽东、陈延年应邀
    来校讲演。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十三军(后改为十四军)军长。蒋介石制造“四·一二”
    反命政变后,通电反蒋。蒋多方拉拢,  仍不合作,被蒋视为眼中钉,迫其居地常迁。1935年迁居
    香港,两年后病逝,终年56岁。后妻儿遵嘱,将其归葬湘阴南泉寺。
        范旭东    原名源让,清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于县城。13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读书,在
    哥哥源濂等维新派人物影响和鼓舞下,去日本读书。爱读《新民丛报》,经常请教梁启超, 因而
    萌发多种救国的设想。中学毕业后,升入东京帝国大学, 攻读应用化学。经常与湘籍留日学生讨
    论国事,是陈天化、黄兴等编辑的《游学译编》的撰稿人之一,  从这时起,他就决心走“科学救
    国”、“实业救国”的道路。辛亥革命时,大学毕业,偕妻回国, 应聘入财政部天津铸币厂。民
    国2年初筹资创办精盐公司,并在塘沽建厂。民国 5年9月首批自制的“海王星”牌精盐问世,与
    “洋盐”抗衡。“久大精盐”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第一面崭露头角的旗帜。不久,他发起组织精
    盐公会抵制恃势走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口“洋碱”锐减,碱价暴涨,以碱为原料的化
    工厂纷纷倒闭。   
        范旭东又在久大精盐厂旁创办永利制碱公司,打破了“洋碱”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三十年
    代初,我国沿海一带农村开始使用进口化肥硫酸亚中,仅民国19年就耗银达180万两。为摆脱困境,
    他历尽艰辛和磨难, 于民国25年底在江苏六和县建成了规模为远东第一流的大型化工厂。“红三
    角”牌硫酸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化肥工业的诞生,有力冲击了英法公司统治中国市场的局面。
        抗战中,范保持民族气节,断然拒绝日伪拉拢,将该厂内撤四川,开创了西南化工基地。范
    旭东立身处世,正义昭然。民国 34年(1945年),范在重庆与世长辞。毛泽东在悼念范旭东挽幛
    上亲题:“工业先导, 功在中华”,周恩来、王若飞、郭沫若等的挽联是:“奋斗垂卅载, 独创
    久大永利,遗憾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恸中国失先生!”
        李青崖    原名李允,县城人,著名翻译家,清光绪十年(1884年) 出生。民国元年(1912年)
    从比利列日大学理工学院毕业回国。对法国文学兴趣很浓,酷爱翻译。自民国10年起,一直致力
    法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从此历任中国公学文理学科学长,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大
    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等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先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文献委
    员会主任、上海文化局创作处处长、上海文中研究馆副馆长。1969年 7月病逝于北京。他翻译了
    法国许多重要作品,对促进中法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嘉勋    字绶荃,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界头铺。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时加入

    “同盟会”。宣统二年考取官费留美生。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经济硕

    士及数学博士学位。民国7年即投身于教育界,从事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工作达40余年。先后担任

    湖南省立商专教师、上海交通大学训导长、教务长,湖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长、代校长。抗日胜

    利后,任国民大学教授和教务长。科学家钱学森、王安等即他的得意门生。1949-1956年,陈任教

    于长沙省立八中。1957年退休后住在天津从事教育资料整理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著《西

    洋通史》手搞4册未及付梓,毁于抄动。1972年病逝于天津。

        郭德垂    字本澜,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于县城。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北京

    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系。民国12年后,立志于教书育人.历任皖、湘各著名工业学校、师范、中

    学的化学教师,,其子郭道晖是清华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长,朱镕基的同班同学、入党介绍人。

        1949年春夏间,白崇禧军队占据省立一中,郭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授意, 组织师生与之周旋,

    使一中未遭破坏。为迎接长沙的和平解放, 郭当选为长沙市中学教师联合会筹委。1952年任湖南

    大学化学系讲师, 翌年任湖南师范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成为我国著名化学家、现代化学的

    奠基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党组织为他恢复名誉。次年初逝于岳麓山,终年84岁。

        李  鸿    字健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鸽庐塘(今玉华乡来龙村)。民国17年(1928

    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 1942年元月,国民政府组派远征军驰援缅甸。李鸿被派任新一

    军三十八师一一四团团长。先后荣获“东方蒙哥马利”誉称(蒙哥马利是英国常胜将军)、罗斯福

    银星奖章,缅甸八莫市区一条中心公路命名为“李鸿路”,以纪念其丰功伟绩。李鸿1988年病逝台

    湾,其骨灰于同年10月1日归葬长沙。

        谢宝树    字明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彭家坝(今石塘乡彭家村)。青年时深受农

    民运动影响, 徒步至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继而考入黄埔军校, 结业后参加东征。民国15年

    (1926)年2月入广东革命政府主办的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期满,随北伐军去赣。同年12月任江

    西农村信用社筹备处特派员,被派赴都昌县工作,配合县党部、县农协会开展农民运动。与共产

    党员刘肩三、王叔平及国民党左派并肩合作。民国26年后, 任江华、湘阴及桂东县长。抗战胜利

    前夕, 调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任少将参事、徐州绥靖公署副处长,继调陆军总部。因不满现实,于

    民国36年(1947年)离职回长沙闲居,次年被任命为长沙绥靖公署专员,尚未到职视事,突患脑

    溢血去世,时年44岁。

        任湘阴县长时,正值日寇第二、第三次进犯湘阴,谢带领县政府人员几度转移,始终与日军

    周旋,不离县境。他在湘北会战中写了两本《守土日记》,记录了日军第二、第三次进犯湘北时,

    湘阴人民不怕牺牲、捍卫乡邦的可歌可泣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安    又名陈斌,1905年生于界头铺神塘湾(界头铺镇大兴村)。受“五四”运动影响,

    立志救国救民。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次年 6月随军到武汉。1927年

    “八七”会议后,所部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升任一营副营长。1928年,红五军转战到

    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后,调到红五军任副参谋长、参谋长。1929年1月受伤后,回湘阴老家疗养。

    1930年7月,陈毅安应彭德怀之约,归队后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攻打长沙的战役总

    指挥。8月6日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陈毅安率第一纵队阻击敌人,掩护部队撤出长沙。8月7

    日拂晓,在战斗中不增牺牲。其忠骸安葬于浏阳永安市,时年不满26岁。

        彭琪瑞    民国2年(1913年)出生于县城。民国16年(1927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后考取

    国立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民国37年(1948年)赴美留学,获亚利桑

    那大学地质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博士学位。1951年起任美国墨西哥州、南依诺州和威斯康辛

    州各大学地质教授.1956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61

    年因病赴香港就医,后任香港大学地理地质教授及研究员,发表的著作和论文颇多。彭琪瑞作为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地质研究与矿床开采作出了卓越贡献。1985年9月病逝后,其夫人香

    港大学教授李琼华遵其遗嘱,将其生前积蓄10万元港币捐赠在湘阴县城兴建了一所“琪瑞学校。"

        康  濯    1920年2月出生于县城。1938年8月,历艰闯险抵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第一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胜利后,在晋察冀边区工作。《我的两家房东》和《黑

    石坡煤窑演义》等长篇小说,具有广泛的影响,郭沫若誉之为“可以说已达到完善的地步”。

        1948年在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宣传部编辑《人民文艺丛书》和《华北文艺》。1949年在北

    京参与筹办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0年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秘书长,1954年任

    《文艺报》常务编委、中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创作委员会主任。1958年调任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1962年调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文革”期间,受到严重迫害,后

    复职。1979年任湖南省文联主席。1987年调北京,主持中国作协创联部工作。1991年1月,在北京

    病逝, 党和国家领导人、首都文艺界名人聂荣臻、姚依林、李瑞环、丁关根、宋任穷、王首道、

    王任重及巴金、冰心、艾青、张光年等2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邓先汉    民国11年(1922年)生于柳潭乡。1951年“土改”后任柳潭乡乡长。1952年调湘

    滨垸水管会任工程股长。1956年入党,不久任该垸水管会主任。邓在水利系统工作38个春秋,先

    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省市劳动模范,当选为省五届人大代表、中共洞庭区委委员,1978年

    评为全国水利劳动模范,出席全省、全国水利管理工作先代会。1990年3月病逝。

        甘菊秋    民国13年(1924年)生于民新乡,农民出身,擅长潜水技术。1950年7月汛期,处

    于湘资两水尾闾的佘马复林垸堤遭受洪水严重威胁。甘菊秋率领防汛队员连续七昼夜舍死忘生与

    洪水搏斗,终于挽救了垸子。同年9月甘被评为全省、全国水利模范,作为中南区30代表之一上北

    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全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国庆观礼。次

    年又出席了省首届农业劳模大会,1961年病逝。

        罗德保    1929年生,酬塘围(今洞庭围镇)人。1950年,参加农民协会,当民兵。1951年

    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转业回乡。1952年参加整修南洞庭湖。次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水利

    劳动模范,与饶福林办起全乡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2月24日经省、地批准,湖南省第一个高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在这里诞生,命名为“洞庭围高级社”,罗德保当选为社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全社粮食总产量67.5万公斤,卖爱国粮45万斤,地、省、中央各级报刊均以头版报道,中

    央新闻电影制版厂专程到洞庭围拍摄丰产新闻纪录片。同年,洞庭围高级社被评为“全国农业先

    进生产单位”,罗德保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

    1956年当选为中共全国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

    切接见,参加国庆盛典,登上天安门观礼。1989年在洞庭区粮站退休,1990年10月病故。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建成    1965年出生于南湖洲镇一农家。1984年9月入伍,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

    殉职前担任广州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高建成先后3次受嘉奖,6次

    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1998年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洪

    涝灾害。高建成奉命随部队赶赴湖北嘉鱼县参加抗洪抢险。在大堤溃决的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

    望留给战友,当他用尽全身力气,将战友送到一棵大树上时,一个巨浪打过来,将他卷入滚滚洪

    流之中,夺去了他年仅33岁的生命。高建成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全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

    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及省市新闻媒体都突出介绍了这一重大典型

    。党和人民给了他崇高的荣誉,江总书记亲自为高建成烈士题词:“抗洪英雄”。高建成同志牺

    牲后,他生前所在的部队在他的家乡捐资兴建了“高建成学校”。2000年,他年逾七旬的母亲杨

    友秀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在北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陈伯刚    1927年生,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湖南师院生物系,分配到湘阴一中任教18年

    1973年调县农业局植保站, 一直从事农业植保科研,因成绩突出, 2000年被评为农业生物研究员。

    除从事农业科研外,还担任多种社会兼职,曾先后当选为省政协委员、省农学会理事、省人大代

    表、省党代会代表、中国珠形学会专业委员。30多年来,陈伯刚全身心投入农业生物病虫防治,发

    表蜘蛛治虫等方面的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全国性刊物发表的16篇。他所设计的“多功能诱虫装

    置”获国家专利,他创立的“保蛛综防”、“稻田综合防蛛综防”,湘阴被称为“蜘蛛之乡,”

    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专家看好。他本人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肯得·彼博士

    誉为“蜘蛛之父”。其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奖励   

    3项,市县级科技成果7项。他本人1985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1980年评为“全

    省农业先进工作者”,1982年评为“省农业劳模”,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伯刚虽年

    过七十,仍老骥伏枥,继续发挥余热。近年,他又被湖南省兰岭茶厂聘为茶叶病虫防治专家,共

    同开发无公害绿茶,取得丰硕成果。他还多次应邀赴武汉、长沙、湘潭等地作学术讲座,毫无保

    留地贡献个人的研究成果。

        朱桂华    1941年4月生。1966年7月从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湘阴县水产局工作。30

    多年来,他潜心于淡水养殖事业。1976年任水产局水产股长,1984年6月调任县东湖渔场副场长。

    他还担任多种社会兼职,是县政协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和县科协兼职副主席,曾担任过湘阴

    县工程系列职称评委主任和岳阳市科协委员等职。1977年及之后的十年,他攻克了河蟹人工放流

    难关,荣获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从1980年起,花费9年时间研究填补了河蚌人工繁殖领域的

    空白,被授予湖南科技进步四等奖。从1984年到1988年,他参与并主持全省鲫鲤杂交研究小组,在

    省内外推广养殖湘鲫,之后,又主持名特优水产养殖开发,攻破了养殖难关。1984年以来,他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大刘筠教授等科研人员合作,经十余年不懈努力,研制创制世界上唯一

    能应用于生产、能自然繁殖和遗传性状稳定的鱼类四倍体基因库,并应用四倍体鱼与优良的二倍

    体鲫鱼或鲤鱼杂交繁育出不育三倍体鱼---湘云鲫(鲤),实现了世界上育种家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该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予以推广。其“三倍体鲫(鲤)生产方法及设备”和“四倍体

    鱼的培育方法”两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产品已注册“师湘”牌商标,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

    权。经专家鉴定认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有重大的理论、应用和经济价值,获得省、市科技

    进步一等奖,并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荣获“省

    优秀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十佳优秀科技人员”、“市科技兴市奖”等

    称号。1989年被聘为水产高级工程师,2000年成为全市唯一获得水产研究员级的高级工程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