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389|回复: 0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成功放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9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a title="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h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target="_blank"><img alt="这是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3月14日摄)。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hspace="0" src="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9/xinsrc_59209032820093591795647.jpg" border="0" chang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2px;"/></a></p><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 这是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3月14日摄)。 </p><hr/><p></p><p align="center"><a title="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h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target="_blank"><img alt="专家在参观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3月17日摄)。" hspace="0" src="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9/xinsrc_59209032820097182245848.jpg" border="0" chang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2px;"/></a></p><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 专家在参观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p><hr/><p></p><p align="center"><a title="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h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target="_blank"><img alt="2006年2月4日拍摄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将于今年3、4月在合肥建成。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 hspace="0" src="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9/xinsrc_0020903282010062320549.jpg" border="0" chang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5px;"/></a></p><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 2006年2月4日拍摄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p><hr/><p></p><p align="center"><a title="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h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target="_blank"><img alt="2006年2月4日,技术人员在合肥安装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hspace="0" src="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9/xinsrc_00209032820105462027450.jpg" border="0" change="0" style="WIDTH: 383px; HEIGHT: 500px;"/></a></p><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 2006年2月4日,技术人员在合肥安装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新华社发(刘兵生 摄)</p><hr/><p align="center"><a title="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href="http://www.china.com.cn/photo/node_6183095.htm" target="_blank"><img alt="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放电过程图像(9月28日摄)。 9月28日,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hspace="0" src="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0929/xinsrc_48209032820014212941546.jpg" border="0" chang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41px;"/></a></p><p></p><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 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放电过程图像(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p><p>&nbsp;&nbsp;&nbsp;&nbsp;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p><p>&nbsp;&nbsp;&nbsp;&nbsp;美、法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量。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p><p>&nbsp;&nbsp;&nbsp;&nbsp;中国于2003年加入ITER计划。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其研究建设的EAST装置稳定放电能力为创记录的1000秒,超过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设的同类装置。</p><p>&nbsp;&nbsp;&nbsp;&nbsp;EAST大科学工程总经理万元熙教授说,与ITER相比,EAST在规模上小很多,但两者都是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即两者的等离子体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术基础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至15年。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和奠定工程技术及物理基础的角度上说,EAST都将为ITER计划做出重要的、实质性的贡献,并进而为人类开发和最终使用核聚变能做出重要贡献。</p><p>&nbsp;&nbsp;&nbsp;&nbsp;不过,万元熙研究员说,虽然“人造太阳”的奇观在实验室中初现,但离真正的商业运行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它所发出的电能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进入人们的家中。但他预测,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状况,这一梦想最快有可能在30-50年后实现。</p><p>&nbsp;&nbsp;&nbsp;&nbsp;万元熙说,未来的稳态运行的热核聚堆用于商业运行后,所产生的能量够人类用数亿年乃至数十亿年。从长远来看,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人类将从“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9 22:27:34编辑过][/color][/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