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三个故事(下)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 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笑声)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提醒自己行将入土是我在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 因为所有的事情--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没有理由不听从你内心的呼唤。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胰脏究竟是什么。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大夫建议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你得把你今后10年要对你的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我整天都想着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个切片检查,医生把一个内诊镜从我的喉管伸进去,穿过我的胃进入肠道,将探针伸进胰脏,从肿瘤上取出了几个细胞。我打了镇静剂,但我的太太当时在场,她后来告诉我说,当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都哭了起来,因为那是一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已经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都不要有比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经历。在经历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验之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项有效的判断工具,并且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概念时相比,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以下事实: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活着进去。(笑声)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成为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耋耄老者,给新生代让路。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叫《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它被我们那一代人奉为圭臬。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一个叫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家伙,他住在Menlo Park,距离这儿不远。他把这本杂志办得充满诗意。那是在60年代末期,个人电脑、桌面发排系统还没有出现,所以出版工具只有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这本杂志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但那是在Google出现的35年前;它充满了理想色彩,内容都是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和了不起的见解。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做了几期《全球目录》,快无疾而终的时候,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当时处在你们现在的年龄。在最后一期的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欢搭车冒险旅行的话,经常会碰到的那种小路。在照片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留言。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总是以此自诩。现在,在你们毕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正视别人的批评
卡耐基认为,在与他人相处时,在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样做,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举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为例加以说明。他住的地方,步行一分钟,就可到达一片森林。他常常带雷斯到公园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顿斗牛犬,它是一只友善而不伤人的小猎狗;因为在公园里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急待地要表现他的权威。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他申斥卡耐基。"难道你不晓得这是违法的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回答,"不过我认为它不会在这儿咬人。" "你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子。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这只狗没有系上链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园里,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啦。" 卡耐基客客气气地答应遵办。 可是雷斯不喜欢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欢它那样,因此决定碰碰运气。事情起初很顺利,但接着却碰了麻烦。一天下午,他们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警官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藉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玩玩。" "的确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这是违法的。"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警察反而为他开脱。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卡耐基说。 "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卡耐基,"我们这么办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感叹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他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 卡耐基处理这种事的方法是:不和他发生正面交锋,承认他绝对没错,自己绝对错了,并爽快地、坦白地、热诚地承认这一点。因为站在他那边说话,他反而为对方说话,整个事情就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免不了会遭受责备,何不抢先一步,自己先认罪呢?听自己谴责自己比挨人家的批评好受得多。 你要是知道有某人想要或准备责备你,就自己先把对方要责备你的话说出来,那他就拿你没有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他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忽视你的错误--正如那位警察所做的那样。 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如我们是对的,就要说服别人同意。而我们错了,就应很快地承认。 那么,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该怎么办?卡耐基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当你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说"等一等……我离所谓完美的程序还差得远呢?也许我该受到这样的批评,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倒应该表示感谢,并想办法由这里得到益处。" 当你是正确的时候,不妨试着用温和的、巧妙的方式使对方同意你的看法;而当你一旦错了,那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忘了这句古话:"用争辩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用让步的方法,你的收获会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 快乐地活在当下
报社的记者来访问,突然问起:"林先生有什么座右铭呢?" 我的座右铭,通常用3M的便条纸写一些当日的注意事项,于是撕几张下来给记者小姐看: "出去时,别忘了买苜蓿芽。" "欠讲义的稿件,今日写。" "缴房屋贷款。" "帮亮言买毛笔。" 我说:"你看,我有这么多的座右铭。" 记者笑起来:"林先生真爱开玩笑,我是说真正的座右铭。" "什么是真正的座右铭呢?" "就是刻在心里,时时用来规范和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这倒使我陷人困境了,因为我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座右铭,如果勉强说有,就是我时常拿来实践的一句话:"快乐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副的精神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来生了。 "活在当下"也就是"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我把"活在当下"加了"快乐的活在当下",是除了承担之外,希望有期许、有愿望、有好的心情,不只坦然和自然,还希望能扭转此时此刻的生活,使自己永保喜悦之心。 这可以说是我的座右铭,因此欠的搞件,要欢喜的写;缴房屋贷款,要欣然的缴;苜蓿芽和毛笔,都要高兴的去买。 我的桌边依然贴着许多条子,只有"快乐的活在当下"不用张贴于左右,因为那正是我生命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