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谷阳 于 2013-3-9 09:28 编辑
五七干校生活素忆 张正中 1970年7月,我毕业分配到湖南省机电工程局工作。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是去湖南省湘阴县白泥湖五七干校。 白泥湖五七干校在洞庭湖南岸,每年发春汛,干校的地势低于洞庭湖面,靠着修筑起来的防洪大堤保护干校数十平方公里的田地不被水淹。文革前,这里名叫“白泥湖劳改农场”,是关押囚犯的地方。文革期间,为安置政审不能过关的干部,把白泥湖劳改农场改名为“白泥湖五七干校”,让有问题的干部到这里来边接受政审、边劳动改造。干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组织单位为连、排、班,排以上的干部为现役军人。我分在3连18排3班。 18排与其他连、排的学员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18排没有被专政的对象,所有学员都是待“归队”的专业干部;二是学员中没有女性,更没有老弱病残人员,清一色都是中青年男性干部。因学员们体力相对较好,18排承担繁重的修筑和加固白泥湖防洪大堤的艰巨任务。修筑和加固大堤,从离大堤400多米的地方取土,肩挑到大堤处,爬上不断增高的大堤,再把土卸下……,工作十分繁重。那时我年轻、身体好,没多久,就适应了修筑大堤的劳动:一百多斤的重担,不间断的走上爬下,一天下来,我不觉得很累。 18排的学员,知道我刚毕业就来干校,怀疑我是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发配到这里来的。相处一段时间后,彼此不避嫌了,一些学员就问起我“为何而来?”。我说:“单位领导要我来,我就来了!大概领导要考验我一下吧,我觉得这里很好!”。 在干校,我的生活并不单调: 1、学习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 修筑防洪大堤,实际是完成一项建筑工程。我利用工作的机会,与大堤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交往,掌握了许多土建知识,包括施工图纸的阅览、工程的测量、工程量的计算、施工仪器(如水平仪、经纬仪等)的使用等等。 2、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我在18排3班工作半年后,原班长“归队”回单位,排长要我接替他当班长。从小学到大学,我从来没有当过学生干部,甚至连课代表、小组长这样的小干部也没当过。这下可好了,要我当20多名成年专业干部的班长,感到“责任重大”、十分棘手;但我又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培养自己组织能力的好机会,我不能让这样的机会错过了!我爽快的接受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我任职期间,3班每次评先都能榜上有名。 3、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 干校每逢星期日,一般安排休息。白泥湖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休息时,我就和班里部分学员,到附近的湖湾港汊捞鱼虾,半天能捞到鱼虾几十斤。现在市面上已经绝迹的野生甲鱼,那时在白泥湖随处能捕到,……。星期日晚上,我们就用这些战利品做成丰盛的晚餐慰劳大家。 在干校,我学会了吹口琴,我吹奏口琴的水平还不低,吹出的声音有点手风琴的味道,干校逢节日举行文娱活动,我的口琴独奏还上过台。 我体力好,能吃苦耐劳,很快适应了干校的生活。因体力支出大,我饭量特别大。说起来还真有点吓人:我早晨能吃一斤饭票的馒头,中餐和晚餐各能吃1斤半饭票的米饭!我去白泥湖干校时的体重约120斤左右,离开干校时,体重达到了160多斤。 干校的生活费用低,每月只要花10来元就够了。那时我的工资43元/月,剩下的30多元我都寄给了母亲。那么多年来,全家7口人,就靠父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我能回报父母亲了,每次我把余钱寄给母亲时,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干校生活费用低,也是我安心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4、文化补习 因文革,我在大学只读了8个月书,文化知识是一片空白。在干校很想利用晚上等工余时间补一下文化。正好我们18排3班有几位学员是湖南师范学院的老师,他们很热情的给我补习了英语、高等数学、电工学等大学基础课。其中英语,在干校我打下了一定基础,离开干校后,我又通过自学,几年后,我能看懂通俗的科技英语;还有电工学,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在干校我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来我在电力部门工作,这些知识对我的作用是很大的。 我在干校打下了英语基础,后来竟然发挥了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湖南省电力系统所有单位,凡有资格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必须英语考试过关才行。我在干校学过英语,通过单位短期强化培训后,考试顺利过了关。其他和我一样过去学俄语的大学生,就没有我这样幸运。 5、干校的批斗会 我在干校唯一感到不适的是经常组织批斗会。领导看我年轻,多次要我写批判文章并发言,都被我婉言谢绝。对于干校没完没了的批斗会,我逃避不了,为了求得“过关”,我只能随波逐流,站在人群里,伸伸拳头、喊喊口号,做做佯装愤慨状……。但要我无中生有的去罗织罪名陷害人,或要我单枪匹马口出秽言去作贱人,我不忍。 一年后,我离开干校回机电工程局。我在局所属的单位当过短暂的翻砂工,教员。1973年末,我被分配到湖南省机电工程局变电处工作。变电处的任务是建设湖南省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到工程处后,我即主动要求下工地。干校的经历,让我喜欢施工企业,并和施工人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几年后,变电站的土建工程和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我都能胜任。我当过工地核算员,施工员、工地主任等职。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我当工地主任,负责完成的10多个工程项目,没有发生过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 从1970年我到白泥湖干校,到1985年我离开变电施工工地回到长沙机关工作,前后经历了15年。这期间,大多数时光我在远离城镇的乡间工作(大、中型变电站不允许建在城镇)。我踏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湖南的电力建设事业,对此我无怨无悔,并感到那段时光在我的生命的长河中显得特别的闪光、特别的荣耀、特别的珍贵。 在白泥湖五七干校的历练,让我适应了湖南的田园乡间生活,使我热爱和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在回首人生、回首往事时,深感到我在干校的这段短暂经历,对我后来走过的漫漫人生之路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3月8日 于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