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只哭一分钟

百 家 姓 -看看自己的姓氏排第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72

由来: 是源于子姓人字的姓。在古黄帝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作《盘盂》一书。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昌平乡陬(ZOU)邑(今天的山东曲阜东南),是春秋末期代已有了孔姓,因为当时有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致力教育,先后有弟子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他曾删修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整理《诗》、《书》等。他在哲学上、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的学说在当时虽然末被采纳,但自汉以后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清代以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今天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都有孔姓的华人。孔姓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孔姓名人辈出,史不绝书。战国、秦汉间有大商人孔氏,秦伐魏时迁到宛(今天的河南南阳),经营冶铁业,兼经商,富至数千金。西汉有南阳人孔仅,大冶铁商出身,武帝时任大农丞,主管盐铁专卖,后任大司农;还有经学家孔安国,丞相孔光。东汉有秦山都尉孔宙,他的儿子孔融,汉末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戏曲作家孔尚任,经学家、音代表之一孔祥熙,卫生训顾问、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孔庆三,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孔姓居于第72位。

:

排名: 73

由来: 以字以邑命得的姓。远古炎帝神农姓的时候已经有白姓。白姓早期主要分布在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个名将叫白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为想到他的功绩,封他的儿子促在太原(现在的山西),所以子孙世代为太原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现在的河南)香山,成为白姓迁洛始祖,他的后代分衍在现在的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隋唐时期有迁到现宁夏、甘肃、广西者。宋、明时期还分布在现在的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来又有移居到新加坡等国者。白姓在文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中期诗人,官到刑部尚书。现存诗有3000首,其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喜。现在,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在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74

由来: 崔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姓姜,因他的儿子丁公及,是齐国的第二代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应该继承群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后来用邑作为姓,就是崔姓。魏晋到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均把崔姓列为一等大姓。定州博陵郡五姓之首为崔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来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到唐代,崔姓还分布在现在的山西、浙江、江苏、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后,崔姓分布地更广,有的在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崔姓对历史的进步做也了积极的贡献,人才辈出,史不绝书。东汉有个文学家崔因、书法家崔瑗、均是涿郡安平人。唐代,崔姓出三位诗人,崔国辅,崔颢、崔护、可风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北宁有画家崔白,擅画花竹,禽鸟。明末有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近代有经学家崔适。

:

排名: 75

由来: 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在康(现在的河南禹州市西北),所以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卫康叔的子孙,有的用他原来的封邑作为姓氏,就是康姓。宋朝因为避开国持帝赵匡胤的名讳,凡姓匡者皆改姓康,所以康姓有北迁到现在河北等省者,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从清代开始,课堂、粤康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者。康姓人物在二址四史中单独立传者36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62人,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数十个。康僧会,三国时的高僧清代文学家,康有为,近代改良派领袖,后来为保投井下石会首领。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康姓是第75大姓。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76

由来: 毛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排列在第106.当今是中国第76大姓.毛姓属于用邑作为姓之类。早在春秋时期,毛姓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即有徙居江南者〈〈左传〉〉。唐末五代以后,毛姓除居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者外,主要是称盛于江南。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毛姓早期的名人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毛遂。“毛遂自荐”成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的典故,家喻户晓。在中国古代史上,毛姓对文化艺术上的贡献最为突出,具体表现是多文学之士和拥有庞大的画家群。清初不有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曾评刻《三国演义》,整理成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毛姓最早、最著名的画家当首扒西汉元帝时宫迁画师毛延寿。近夙代,毛姓最著名的人物是伟大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

:

排名: 77

由来: 邱姓主要是以地名为姓氏。一支出自现在的山东,一支出自现在的河南。丘姓写作“邱”,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用作地名的丘,有时也写作“邱”;二是因为避孔子的名讳。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为了避免直接写出孔子的名,清雍正三年(2725年)朝迁发出通知: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一律加“耳”旁为邱;地名字变作邱。清末民初,诗人邱逢甲倡议恢复本姓,并用身作则改邱为丘,得到闽、粤族人咯应,但仍有沿用邱字者。于是形成邱、丘二姓并存的局面。在晋代以前丘姓已经有迁到现在的陕西、浙江、内蒙等省者。中原丘姓有一支在西晋末徙居福建。南北朝到五代时期,丘姓还分布在现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丘姓名人辈出。西汉武帝时有丘促,相传是初造笛子的人。南朝梁有文学家丘为。南宋有学者丘富国,著有《周易辑解》、《经世补遗》等。元代有丘处机,也可以叫作邱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现代有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根据《人民日报》报道,邱姓是当今中国第77大姓。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78

由来: 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就是秦始皇),建都咸阳。秦朝历2世,统治15年,在公元前期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子孙用国为姓就是秦姓。此外,古代有个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持帝安敦遣使来与中国通好。其中有留居中国不返者,就用“秦”为姓,如三国时的商人秦姓。先秦时期,秦姓主要分布在现在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山东秦姓在西汉初有迁到现在的江苏者。两汉到南北朝时期,秦姓不分布在现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春姓有迁到现、现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到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北宋有词人秦观。南宋有数学家秦九韶,还有投降派代表、高宗时宰相 秦桧。元代有戏曲作家秦简夫。明代有代丈夫领兵的女将领秦日纲。近代有民主革命者秦力山。现代有曾在1931年任过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的秦邦宪。秦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居在第78位。

:

排名: 79

由来: 江姓发源在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姓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现在的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到陈留圉县(现在的的河南杞县于镇),后来又迁到济阳考城(现在的河南兰考)。在此发展成为名门巨族,所以江姓用“济阳”“淮阳”作为郡号。江国灭戾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现在山东临淄一带)。唐初,在福建落籍,河南的江姓,宋代,中原人数大规模南流,江姓有一支自汴京迁到杭之仁和(现在的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高率领迁到江西都昌。在中国历史上,江姓名人辈出,而且多是河南人,如南朝时济阳考城(现在河南兰考东北),有个叫江淹的人,历仁南朝宋、齐、梁三代,用文章见称在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的典故。东汉有临淄(现在的山东)人叫江革,用事母到孝被乡里称为“江世孝”。根据中国科学贵传研究所的专家根据有关资料考证,江姓在中国最党风的100个汉族姓氏中居在第79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80

由来: 史姓是用官职为姓氏。史佚是西周初年的史官,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史姓就是这位史佚的后代。此外,据《北史》《新唐书》等书记载,古代有个史国,属昭武九姓政权之一,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故地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南方,一度属唐管辖。史国人来中国定居的,就用国名“史”作为姓。在西汉以前史姓分布已相当广泛。唐、五代时,现在的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姓;宋代,现在的江西、河北、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史姓已经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姓迁到海外者,侨居到新加坡等国家。史姓名人辈出,史不绝书。西晋有个画家史道硕,他有4个弟弟皆以善画得名。唐代,溧阳人史务滋,在武则天时任宰相。又有宁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参与安禄山叛乱,在759年在魏州(现在职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后杀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他的长子史朝义,761年杀父即位,年号显圣,次年败出逃,后自缢死。明末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清代有文学家史震林。近现代有报业资本家史量才,民主革命烈士史坚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北方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史文彬,电影导演史东山。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史姓位居第80位。

:

排名: 81

由来: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在夏末商初,也自现地的范县,还有一支形成在西汉初期,也自现在的江苏苏州。根据有关史书记载,夏朝有个诸侯国叫顾国,夏朝末年,商部落领袖汤率领军队灭掉顾国,亡国以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在全国各地,用原国名作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又根据记载,越王勾践的裔孙闽君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在现在的浙江就喜县西南),后来摇又封自己的独生子为顾余侯,他的支庶子孙用他的封号的第一字作为姓,也姓顾,从而又形成一支顾姓居民。三国到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从古到今,他发展繁衍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在古代顾姓名人中,最有名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和治学有突出成就的顾炎武。在近现代史上,史学界有顾颉刚,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为《辞海》水利科副主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审稿工作,顾震潮,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第一任所长,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委员。在艺术界有顾月珍,女,著称沪剧演员,女,钢琴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顾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93位,当今是中国第81大姓。新加坡等国有顾姓华侨。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82

由来: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e)的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南朝梁怀朔镇(现在的内蒙古包头东北),有个人叫侯景,在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到处烧杀掠夺,第二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在郑和。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侯姓是第82大姓。

:

排名: 83

由来: 召公的后代散居于今天的陕西、河南的许多地方,春秋时期,他们用采邑作为姓氏,就是召姓,到战国时期,住在现在的河南汝南、安阳一带的召姓,因避事在召字旁加“耳”,形成邵姓。三国到唐代,邵姓除在现在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南、北迁徙者。宋、明时期,邵姓还分布在现在的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历清朝到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姓迁到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近现代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党务委员邵力子,新闻记者邵飘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文学理论批评家、作家邵葵麟。邵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83位。

:

排名: 84

由来: 相传古帝颛顼有臣叫孟翼,这说明早在颛(zhuan)(xu)时已有孟姓。古代学家大都认为孟姓起源在春秋时期,是从姬姓诸侯国中派生出来,由复姓改为单姓的。孟姓早期主要是在他的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繁衍。自东汉开始,孟姓出现在其他地区。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他的学说对后来的儒学有很大影响。蜀汉有彝(yi)族首领孟获。隋 唐时期,孟姓涌现出几位勇于反抗封建统治的勇士。唐代有著名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不有水利家孟简,近现代,有明清史学者孟森、教育家孟宪承、药学家孟目的、中国矫形外科新型奠基人之一孟继懋(mao)、全国劳动模范孟仄(ze)、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孟宪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孟少农等。于此可见,孟姓在中国历史上英才辈出,代不乏人。孟姓在宋朝成书的《百家姓》中被排列在第94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的座次是第84位。新加坡等国也有孟姓华侨。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85

由来: 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最早一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龙姓出现在现在的河南。帝舜有个大臣名叫龙,任纳言之职,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就是龙姓。从宋代开始,见地史籍的龙姓人物渐多。宋代有画家龙章。元代有学者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所著《周易集传》。近现代有云南人龙云,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湖南人龙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龙姓是当今汉族第85大姓。此外,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龙氏;今新加坡等国有龙姓华侨。

:

排名: 86

由来: 万姓源于姬姓,有两支:一支是晋国毕万的后代,一支是芮伯万的后代,都是采用人名作为姓氏的。关于万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即《姓源韵谱》以为自周武王以万人得天下,因以为氏。战国时齐国(今山东北部)有个人叫万章,是孟轲的弟子。《孟子》就有《万章》篇,主要记录孟子与万章的对话。从唐代开始,见于记载的万姓人物增多,大都是江南人。例如:唐代有万齐融,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以文词俊秀著称,曾与贺知章等扬名于上京。万氏还分布于北方的一些地方,如宋代有学者万适,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清代以后,万氏有迁至海外者,今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现代有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万涛。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万姓是当今中国第86大姓。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87

由来: 段氏得姓已有2700年的历史。东汉以后,在少数民族中出现了两支段姓。段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境内发展繁衍,后来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大约在秦代开始向外播迁,流向多为西北地区,经过多次迁徙,段姓已相当广泛地分布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同时,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段姓。五代后晋时,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为大理国第一世王。现在的云南“曲靖中学”存有“段姓与三十七部会盟碑”,是研究段姓大理国和当时云南境内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古代的段姓人物比较著名的是段会宗和段玉裁。段会宗,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任西哉都护。后来曾率兵安定乌孙贵族的内争,加强了中原和乌孙的联系。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著有〈〈说文解字注〉〉等,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此外,唐代有文字家段成式,金国有段克已、段成已兄弟二人,皆为文字家。近现代,段姓名人有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段德昌等。段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218位,当今是中国第87位。

:

排名: 88

由来: 源于古诸候名的姓.方雷是炎帝神农姓的九世孙,因为战功被黄帝封在方山(现在的河南是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他的子孙用国作为姓,就是复姓方雷姓,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姓,在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姓,这是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其中,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姓,有许多是羌族人。唐代,山越首领、潮州人雷万兴,与同族人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斗争持续了40多年。唐代还有制琴能手雷威,四川人,世称他所制的琴为雷琴,曾参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他的后代继承他的事业,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两百余年,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清代咸丰时刑部侍郎雷以咸,曾创办厘金(一种商业税),后来成为清政府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近现代,雷姓更是人才济济,既有科学家、文人、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89

由来: 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是著名的大寿星。彭祖的后裔有个叫彭孚的人,在西周任钱府上士,掌握钱财。彭孚以官职作为姓,就是钱姓。因西周建都在镐京(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钱姓形成在现在的陕西。宋、元时期,钱姓发展到现在的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时期,现在的上海、云南、湖北等省市均有钱姓的聚居点,钱姓在南方分布相当广泛。从清代开始,居住在闽、粤及沿海的钱姓陆续有迁台湾,后来又有徙居海外者。唐末杭州临安(现在属于浙江),有个人叫钱缪,他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曾片发民工,兴修钱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978年南所据的地归北宋,被封为邓王,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钱姓政权。近现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对中国植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著有《文字学音篇》等。于此可见,钱姓人才济济,在许多方面做出出过积极的贡献。在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钱姓居在第98位。

:

排名: 90

由来: 汤姓是子姓衍生的分支,源于高朝祖成汤,如今在以人数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居在第90位。汤姓形成时间,一般认为在商代。汤姓在商代就遍布在中原地区。汤姓有一支形成在秦代的宋国遗民中。宋国是周成王时所封的子姓诸侯国,建都现在的河南商丘南。宋代,汤姓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汤姓在宋代不仅称成为成为盛在江南,而且在北方也属大姓。明代,汤姓有迁入现的广东、广西者。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汤姓族谱》,以后再由台湾迁到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州等地。明代,有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著述较多。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专治哲学史,精于考订,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为沙眼病原体的发展的发现人之一。于此可见,汤姓人才济济,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排名: 90

由来: 易姓起源是易牙之后,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善逢迎。齐国的宰相管仲死后,立公子无亏为太子,原太子昭逃到宋国,齐国因此发生内战。在春秋时期,是易牙的后代用的字作姓氏的。因齐国建都在临淄(现在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所以这之易姓出自于现在的山东。易姓早期活动情况,缺乏资料,从三国时开始才有一些零星记载:易姓在三国到唐代分布在现在的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人物逐渐增多。清朝到近现代,易姓仍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近代有诗人易顺鼎。据《人民日报》报道的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易姓是当今中国第93大姓。新加坡等国也有易姓华侨。

:

排名: 91

由来: 尹姓来源有二:一支产生在上古时期,是用地名作姓氏的。少昊,名挚,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用鸟为图腾,他用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他有个儿子叫殷,任工正,被封在尹城(在现在的河南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子孙世掌其职,后来用地名作为姓氏,就是尹姓。另一支产生在周代,是用官名作姓氏的,源于西周宣王时的尹吉甫。上古时有尹寿,为帝尧的老师,居河阳(现在的河南孟县),说道德经,教以无之道,又传道给彭祖。先秦时期,尹姓已经有迁到现在的河北、贵州、两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者。十六国时,尹姓在天水(现在属甘肃)和西州(现在的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发展成为望族,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隋唐时期,尹姓在河间(现在属于河北)发展成为望族,尹姓在现有的湖北襄阳等地也有聚居点。宋、元、明、清时期,尹姓又发展到现在的江苏、云南、辽宁等省的一些地方。当今,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 中,尹姓居第91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