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露骨的尊容在2009-7-1 14:31:00的发言: 很是有点意外和惊奇的,在看了您的回复后,甚至更带着一丝惶惑和难安。不是为了别的,就因您是一位从事新闻的工作者,所以我才有话再说。对于您的回复,我也觉得有话必须说。
之前在下所作《悲惨!难道我们竟变成了汩罗人!》一文,是在拜读了您的作品后,心有所触而写的。过去,成就今天;面对今天,我们是应该去追斥过去?还是吸取过去的不足来搏拼今天呢?明天,难道我们还要拿起“过去的今天”来悲叹明天吗?
吸取的是思想,搏拼的是行动;思想指导行动,所以国家才会有解放思想的再次提倡。为什么还要再次?不言而喻,就为了明天我们不再悲叹!
这就是我写此文的目的。然而先生回复,更象是菜地锄草,却显然又不是为菜而草,更是菜草不分,让人难知所事。请看您的开篇一语——
作为一个湘阴人,在“湘阴”和“湘阴人”这个称呼能不能保留的问题面前。我不想争论那些什么是湘阴的领导还是湘阴的百姓,在一些关乎于全体湘阴人的事情面前,我不认为说话者的身份能够代表说话内容的对错。
您“不想”“争”论,是因为“说话者”的“身分”不代表“说话内容”的对错!从您的话说中,更从那些引着的词语中,透着的是您的一丝无奈,更透露着您的几许高傲和蔑视。所以您的回复不仅漫无边际,不着主题,而且拈次拔重、欲盖弥彰,更是插“草”以“菜”。
“身份”能够代表“对错”?这不可笑?可笑之余,岂不又是“悲惨”?
我知道,区区在下只是一介普通百姓,于文所言所语代表的只是自己一人而已。哈哈,何来有“湘阴”和“湘阴人”这个称呼能不能保留的问题?我实在不明白,先生要把读者带向何方?是否欲把区区在下放在众矢之下?更值得人深慰的是,在下于文中明确写的是代表区区在下一人,而先生却硬生生无的放矢。如此,我想问先生为何您的标题要用“我们”呢?
至于您往下的行文,已是有些混乱无章了。
您用个体人类存在的意义,来说明人类存在并不全是为了“吃饭穿衣睡觉玩乐”。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名称那么重视,每个人对自己的后代充满希望”来说明个体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感!如果个体人类只是为了您所说的“存在感”而生存,我想这也未免太渺小人类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了!
人的追求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他会因人而异,他会拾级而上,他会因境而移,他会因阔而广。
立足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我想这才是人生存的最大内涵了!至于那内涵是什么,那就是由人的思想来决定了!
“杯里还有半杯水”和“杯里只剩下半杯水”,说明的是一个问题,表露的却是不同的心态。为什么“存在感”要靠外界来肯定?为什么“存在感” 不能用事实来证明?如果遇到一群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的肯定,是否也是一种“存在感”的肯定呢?
事实胜于雄辩!
至于你所说的抹杀,在下深觉是言过其实的了。你的例证不好意思,我查不到,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在此我引用了关于湘阴地名的由来以供说注。
南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据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i 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 感谢您阅读深圳旅行社深圳康辉旅行社编辑的 岳阳市湘阴县名的由来
只是想说,能抹杀掉的东西,是有原因的。为什么有的东西能万古传承呢?
先生觉得存在感,就是对名的肯定,而非对事?如此恐怕有些沽名钓誉了吧!
公平和不公平,和平与战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其一,怎么会有其二?先生拿这个来说明什么呢?就为了说明,没有能力的人就不能当领导?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做牛太久,不想再做了?这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不是吗?
能当领导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只会因人而异,而不会随社会制度不同而不同。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蒙蔽只能是一时的,纸怎么可能包住火?不想做和不愿做,并不能证明你就不是了!而是要摆出事实来证明的。
……
由于时间关系,暂到此为止。纵观先生所语,可见先生思乱、心浮、气杂、神惑,故才有此先生一文。望先生慎思以待,勾通是桥,交流则是梁,所以人才会越过那些凶险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解放思想”,为什么国家还要再一次的倡导?让我们一起思考吧!
此!
露骨的尊容
首先我申明我不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我没有这么高尚的职业,我只是一个普通湘阴在外打工仔,赚血汗钱给别人花用而已。如果您是真的不知道没有关系,我现在给您答案了,如果只是为了引出您的言论而给我载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帽子就有点不厚道了 。
您说“过去,成就今天;面对今天,我们是应该去追斥过去?还是吸取过去的不足来搏拼今天呢?明天,难道我们还要拿起“过去的今天”来悲叹明天吗?”的这句话,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反思我们的历史,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当年的覆辙呢?湘阴人都要正面迎接将来,不过应该是站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来面对未来,而不是将未来建成一个空中楼阁。您一再的不谈湘阴的过去,不谈湘阴的现实,只是空口白话湘阴如果并到汨罗有什么什么的前景,给出一个一个貌似香甜的画饼,如何让湘阴信服?
不论湘阴人的身份,只是不想让一些人将话题扯到其他地方去。而不论身份,只论内容,也让我们才有谈话的基础。就如同我不去猜测您是不是湘阴人,是湘阴的什么人一样,这样的猜测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降低我们说话内容的真实性,就如同您猜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一样,这样的猜测让您的所有话题失去了基石。也许您的话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是您离题了。在您笑话我的时候,在您认定我站在一个高姿态让您自以为掌握到攻击我的弱点的时候却让您的自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是我想避免的,却没想到您还是要硬来。
我的话不是写给您的,真的。引用您的话仅仅为了做一个类似序的东西,我的回复没有针对您的意思。我写的对象是看到那些话的所有湘阴人,只是让大家直面一些不想面对的话题,给湘阴人一个警示而已。所以我写的是湘阴人,写的是我们,这个我们,您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我都不介意,因为我没有特意安排您的位置,没有特意安排任何一个人的位置。大家想得多的,看到我没有像到得,我也不能阻拦别人对号入座。大家如果实在点,可以看看就行了。我意有所指,您看不到或者说您不想看到,那我就更没有办法了。
人类生存的意义不是我们俩坐在电脑前一问一答可以辩论出来的,所以我也没有必要再回答您的问题了。但是存在感必定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生存的意义,起码比保障生存,吃饱穿暖,婚娶繁衍等要高级得多。存在感是建立在他人对个体或团体的认同上的,任何一个强势的存在,不论是团体还是个体,都必定是给他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的。“人的追求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他会因人而异,他会拾级而上,他会因境而移,他会因阔而广。”没有错,然而这只是生存意义的量变,并非质变。人由简单求生到自私自利到与他人分享到舍生取义,不是追求的变化带来的,而是思想境界的变化带来的。“立足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我想这才是人生存的最大内涵了!至于那内涵是什么,那就是由人的思想来决定了!”这句话表现的思想是什么呢?我看不到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变化,所以您不理解我是很正常的。
至于什么别有用心的人,还有一群,如果有我确实没有办法。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我没有太大的力量与*势力对抗。但是我认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的。能够在历史大潮中历经考验而能存在的,必定是真实的。就算有少数人处心积虑也不能改变历史的存在,就如同清王朝写的明史,即便历经200年扭曲,大家还是知道真实的解读是什么。
能够被抹杀的东西确实是有原因的。湘阴也不是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有的。但是我想湘阴人还没有死绝吧,湘阴人的意志没有消逝,湘阴人传承没有断绝。所以我不会相信湘阴是必定要在当今这个时代被抹杀的。就算湘阴现今经济状况不咋地,但是说到综合各方面的影响,湘阴不会弱于湖南任何一个县。湘阴人也不弱于湖南任何地方人。所以我不愿意让湘阴就此被人抹杀了,湘阴70万百姓中别然有很大一群人同样不同意湘阴就此被人抹杀了。也许有人要抹杀湘阴,但是肯定会有一群人不会逃避挑战的,当年左文囊公抬着棺材进疆,九死一生全我西域国土,如今的湘阴不会守不住自己的家乡的。
“公平和不公平,和平与战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其一,怎么会有其二?先生拿这个来说明什么呢?就为了说明,没有能力的人就不能当领导?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做牛太久,不想再做了?这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不是吗?”纵观我的话语,何尝有过您的定论。如果我的话只能让您得出以上的结论,那么您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您没有阅读障碍的话,那么作出这段结论的您出于何份心思就令人浮想联翩了。
您叫我先生,我确实不敢当,本人年不及而立,也未为他人为家乡为国家作出过什么贡献,当不得如此称呼。而您说我“思乱、心浮、气杂、神惑”种种状况不是没有过,但觉对不是在写下之前话语的时候。
我说过了,我写的东西不是针对您的,您硬要把矛头扯向您自己,并以此来向我撒气,我只会坦然面对,我问心无愧!请您先定定神,安安心,看清楚了再回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