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分为七类功能分区。 一、综合功能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长沙县、望城县、株洲县、湘潭县城,云龙、天易、九华、坪塘、星城、长沙城北等城市中心区、县城和新城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工业园区,新城建设和旧城提质改造必须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二、产业园区。指独立于城市市区之外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科技产业、临空临港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包括星沙、望城、金洲、九华、楠竹山、田心、董家和白井等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区包括麓谷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临空产业园区包括黄花、云龙临空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区指金霞物流园、石峰物流园、九华物流园。
三、CBD地区。长沙市东部的浏阳河地区。围绕高铁长沙站建设,综合考虑轨道交通枢纽布局,重点发展综合管理、流通贸易、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加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中央商务区和区域性服务中心,带动长株潭三市发展,面向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服务。
四、科教创新区。株洲职教园、岳麓山和湘潭大学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科教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教育与科技研发。
五、绿心创新发展区。长株潭三市结合部。在保护生态基底、发挥生态屏障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展博览及商务娱乐等功能。
六、生态保育区。包括呈斑块状的高丘山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禁止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
七、高品质乡村地区。包括特色丘陵区和沿水系分布的高产农业区。集中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生态小镇和新农村社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
第十一节 乡村地区发展
一、农业高产复合发展区。以长沙北部生态产业园和湘潭涟水-泉塘高科技高新农业园为中心,形成以水稻、蔬菜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水产畜牧养殖综合发展的农业高产地区。利用靖港、姜畲、云湖桥等重点镇的产业与交通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建立多层级农产品市场体系。
二、生态保育适度发展区。以捞刀河高新农业园为中心,形成以烟叶、蘑菇、茶叶等种植和水产养殖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地区,利用重点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适当发展休闲农业。
三、产业综合配套发展区。以长沙河西、姜畲-泉塘生态产业园为中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夏铎铺、石亭、梅林桥、沧水铺、袁家铺等镇为中心,建设乡镇工业园,为城市产业配套。发展与本地矿产资源条件匹配的低污染加工业、与本地农业生产匹配的农产品深加工业。
四、城乡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区。以浏阳河生态农业园、云峰湖、空灵岸生态产业园、仙庾岭-婆仙岭-大京休闲产业园为中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推广跳马、暮云、云田、昭山和柏加的花木产业、蔬菜和水果种植产业,科技农业种植与休闲旅游结合发展。
第四章 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第一节 功能拓展区域
考虑长株潭核心区经济联系方向、未来能源原材料等供给关系及大生态、大交通格局建设的需要,构建功能拓展区域,承担起核心区向外的功能扩散和对核心区的功能补充。
一、区域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域,益阳市的资阳区、赫山区、桃江县,娄底市区和双峰县,岳阳的湘阴县和汨罗市,面积30122平方公里。
二、统筹发展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以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构建较为完备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整体。
———突出核心,点轴发展。强化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作用,沿重要交通线路、经济走廊实施点轴开发,促进城市发展由空间极化到空间扩散转变。
———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尤其要利用娄底、益阳的能源优势,岳阳的港口优势,促进城市间功能互补,形成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功能拓展区域划分 北部促进发展区:包括汨罗、湘阴两县。主要拓展港口物流、循环经济、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功能。加快实施退垸还湖、移民进城(镇)和防洪体系建设。 西部综合发展区:包括益阳市区、桃江县,娄底市区、双峰县,宁乡县、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的部分。主要拓展与核心区联动的能源原材料和旅游等功能。加大涟水污染治理,对水府庙及周边地区实施统筹管理。
东部优化发展区:包括浏阳和醴陵的大部分。培育沿319、320和106国道的特色小城镇带。提升花炮、陶瓷等特色产业,推动乡镇企业入园,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南部协调发展区:包括攸县、茶陵和炎陵。主要拓展与核心区联动的能源和旅游等功能,加强和衡阳的联系,打造南岳-酒埠江、云阳山、炎帝陵-井冈山等精品旅游线路。
四、重点城镇定位 宁乡:长株潭城市群的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浏阳:中国花炮之乡,长株潭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和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
醴陵:绿色瓷城、湘东门户,长株潭城市群的传统特色产业基地。
攸县: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茶陵:长株潭城市群的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基地。
炎陵:炎帝文化深厚的生态旅游城市。
韶山: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城市,长株潭城市群的红色旅游服务基地。
湘乡: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湘阴:长株潭城市群的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和深水港口。
汨罗: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主要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屈原文化旅游基地。
桃江:长株潭城市群的新能源基地。
双峰: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7 20:34: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