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微微安

微微安 唐诗三百首 收集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
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
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