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191|回复: 2

[新闻人物] 历史名人与青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1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冯正良 图/刘广  叶旭锋
  南洞庭湖中的青山岛,历史上曾称为青草湖、青草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上交通枢纽的天然优势,使青山成为了人们进湖广、上岭南的必经之地,也成为历史上兵家逐鹿的战略要地。千百年来,小小的青山岛由此也与不少历史名人结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壮丽的诗章。在这里,让我们撩开尘封的历史,走进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青山岛,循着历史轨迹,来追寻历史名人在青山的踪影吧!
  据《史记》载,公元前2200年,舜帝南巡治水,来到湘水之滨。舜帝因病而崩于苍梧之野,舜帝二妃即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追随舜帝来到洞庭,听说舜死于苍梧,则也自投湖水,溺死在沅湘之间。当地渔民就近将二妃葬于青草湖山。后人感念舜帝为勤廉贤明君主,二妃辅佐有功,遂在青草湖边为二妃立墓,同时在墓旁建起黄陵庙,以示纪念。
  2300多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遭馋罢职后,有9年多的时间长期流落往返于湘江和洞庭湖畔。据《史记》载,被放逐的诗人眼见国家衰亡,自己报国无门,悲愤交加,多次赤足披发行吟于青草湖上。
  公元553年春天,南梁后梁傀儡政权建立。出生于甘肃武威的著名诗人阴铿不愿出仕伪职,南下投奔广州刺史萧勃。心情郁结的诗人来到湘水之滨的青草湖畔,被洞庭湖的壮阔所深深震憾,诗兴勃发,写下了传世名篇《渡青草湖》。“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歌咏洞庭完整而完美的篇章。阴铿的诗对唐朝诗人影响很大。杜甫对阴铿很是推崇,并称“李侯(李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诗圣杜甫晚年时也曾两次来到青草湖。公元769年,杜甫乘船由岳州去长沙,途经南洞庭湖时,泊舟夜宿青草湖,并上岛拜谒黄陵庙、二妃墓。次年冬天,在由长沙北返途中经过南洞庭湖,因贫病交加,在湘江、洞庭湖和汨罗江汇合处的青草湖边的小船上凄惨地去世。这两次路经和夜宿青草湖,杜甫赋有《湘夫人祠》、《舟泛洞庭》、《宿青草湖》等诗,“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等千古名句就出自这几首诗中。
  公元819年,唐朝著名诗人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去潮州经过南洞庭湖时泊舟青草湖,上岸拜谒黄陵庙、二妃墓,并作咏黄陵诗。看到黄陵庙和二妃墓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韩愈极为痛心。次年九月,他遇赦返回京城,途中将私钱十万两送到岳州,托刺史王堪在青草湖新修其庙,并写下《祭湘君湘夫人》一文。公元821年,新任刺史张愉来到京城,请韩愈为重修的黄陵庙写一篇碑记,韩愈欣然命笔,“遂篆其事、俾刻之”。《祭湘君湘夫人》和《黄陵庙碑记》后来被同刻于韩愈石碑上。宋代著名的金石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对此作了专门记载。
  晚唐著名诗人郑谷多写景咏物,其诗清新通俗。他在经过南洞庭的青草湖时,听到鹧鸪的啼鸣之声而引发了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一首七律《鹧鸪》而使他名闻天下,成为千古绝唱,后人因推崇这首诗而尊其为郑鹧鸪。诗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湘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被《唐才子传》中誉为“警绝”。
  地以景胜,景以文传。阴铿的《渡青草湖》、杜甫的《宿青草湖》、《湘夫人祠》等千古名篇,使“湖湘之间”的青草湖名扬天下。在唐代著名诗人中还有李白、孟浩然、王建、李贺、李群玉、张志和、张松龄等都涉足青草湖,并留下传世名篇。唐德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吏部侍郎的书法大家沈传师,曾专程赴南洞庭青草湖游历,并应约亲自书写韩愈撰的《黄陵庙碑记》全文供篆刻。
  宋代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一生屡被诬陷和遭贬,命途多舛。他在辗转湖湘时,曾写过一首《过洞庭青草湖》,诗中有“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句,表达了他对诗圣杜甫当年病贫交加时泛舟青草湖的怀念之情。
  北宋诗人和著名书画家米芾可能没有到过青草湖,但他的画作《远浦归帆》无疑描述的就是青山。画家傍晚站在湘阴县漕溪港至高处的江亭上向北眺望,映入眼帘的是江河如练,平湖似镜,柳岸如烟,远山若黛,南洞庭的青草湖上,白帆片片,橹声悠悠,北雁嘎嘎南归,渔人归心似箭。暮帆千叠,依次泊港,岸上的人们伫立江边,等待亲人安全归来。构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亲情画面,这就是与“洞庭秋月”、“烟寺晚钟”齐名的潇湘八景之一 “远浦归帆”。
  南宋的著名词人和书法家张孝祥,曾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公元1165年8月,因蒙冤被贬,在离开湖南北上途中过南洞庭青草湖时,洞庭湖的浩阔壮美和澄澈使诗人心情豁然开朗,在被贬官应为最失意的时候,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其词中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被后人视为宋词中的“绝句精品”。
  当然,在南宋时与青山结缘最深的当数农民起义领袖杨幺了。公元1130年2月,杨幺在青草湖设立水军营寨。1135年,南宋朝廷利用起义军中叛徒黄佐、杨钦,于这年6月中旬,在南洞庭湖中大败起义军,杨幺被岳飞部将牛皋俘获。杨幺宁死不屈,就义前“犹叫数声老爷(钟相的称号)”,官军“枭其首级,奏闻朝廷”。青山渔民后来找到杨幺首级,将其安葬在湖边的沙山上,后人称其地名为杨幺头,现仍存纪念杨幺的洞庭庙,供奉着杨幺头像。
  在明朝时期,还有3位历史名人来到过青山岛。出生于湘阴县城夏家桥的明代户部尚书夏原吉,历经五朝皇帝,执掌明王朝财政27年,一生清廉贤明,被朝廷倚为砥柱。公元1412年,他保荐老家湘阴石头塘17岁的甘满姑娘入宫,由于其能文善写,靓丽动人,举止大方,深得皇亲权贵赞许,成为成祖皇帝(朱棣)的宠妃。1415年,湖南、江西遭灾,夏原吉奏请成祖南巡湘、赣,并自荐随行。成祖准奏,即日安排南巡,甘妃陪侍,夏原吉等众官员随行。至两省交界处,成祖远望十个大字,十分惊讶,顿时顺口念出:“湖南免渔课,江西免山税。”原来这是甘妃的主意:在成祖南巡必经之地的山坡上,先暗中差人用蜜糖写上这些大字,以糖引来蚂蚁粘上形成蚁字。夏原吉心知肚明,待成祖话音一落,即率随臣齐跪山呼:“万岁!谢主龙恩。”成祖以为是天意,且金口已开,即是圣旨,于是湖南、江西免了课税。
  此后,成祖取水道南巡洞庭湖,不幸甘妃晕船呕吐不止,不能进食,后竟卒于舟中。成祖痛惜不已,船抵南洞庭青山岛时,成祖率众官员上岛拜谒黄陵庙、二妃墓,并遣夏原吉护送爱妃遗体回湘阴礼葬,夏原吉遵旨将甘妃葬于湘阴县城北大明山(今文星镇甘妃巷)。夏原吉在拜谒二妃墓后离开青山岛时,写下了一首七律诗《潇湘夜雨》:“二女南来正断魂,那堪风雨又黄昏。潇潇无限相思泪,都作江边竹上痕。”
  清朝时与青山岛结缘的历史名人也是群星灿烂,有我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有伟大的爱国民族英雄左宗棠,有清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魏源,还有著名诗人徐柱、杨枝达、贺熙龄、吴敏树、王元佐、何绍基、李元度、陶澍、李庆成、宋俊等。他们或拜谒黄陵庙、二妃墓,或探访“远浦归帆”等潇湘美景,或追寻先人足迹,赏桃花沅水、观湘水入湖、看浩浩洞庭。他们也都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文。
  1918年春,伟大领袖毛泽东偕同学蔡和森在湘阴农村开展社会调查,期间二人来到南洞庭湖中的青山岛,泛舟湖中,泊舟夜宿,并写下著名的《归国谣·今宵月》一诗。
  1941年9月,侵华日军侵占青山岛,驻扎了18天。因高温和水土不服,不少日军拉痢疾、闹肚子,药物治疗无效。青山一老妇给了他们一碗陈年浸水藠子,日军吃了后,第二天就都不再拉肚子了。由此青山藠头便成了日军必备的佳肴。在这批日军中,有一个年轻的士兵叫田中角荣。在日军投降归国后,出身贫寒的田中角荣经过近30年的奋斗,终于成为日本国首相。他后来积极致力于推动日中友好,并在其首相任上的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8月下旬,时任湘阴县委书记华国锋,乘风浪船去锡安乡(现属沅江市),部署安排剿灭湖匪工作。在经过南洞庭湖时,因风浪太大,船不能行,在青山岛上避风3天。在这3天中,华国锋走访了20多位青山渔民,了解渔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情况,同时请了3位青山渔民作向导和水手,于8月底率剿匪部队跨南洞庭湖远征,活捉了湖匪恶霸陈熙珊。
  新中国成立后,涉足青山岛的大人物也不少。据粗略统计,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前来青山检查视察工作的省部级领导就有刘正、王治国、齐寿良、董志文、储波、王克英、潘贵玉、庞道沐、李贻衡、何界生、贺同新、张昌平、甘霖、蒋作斌、阳宝华等;有考古研究专家何钦法、尹检顺;有到青山岛采风的全国知名文学艺术家、作家、书法家谭谈、张步真、李自由、梅实、段华、彭见明、彭东明等等。
  最使青山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青山籍本土也有不少称得上名人的风流人物。仅自现代以来,载入全省甚至全国史册的就有:肖崇道(肖明扬),同盟会员,参与辛亥革命,曾任国民党最高法院检查官和闽、鲁、苏、湘等省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院长,曾保护刘泽民等10余名共产党员;黄鹤,黄埔一期生,国民党中将。1947年7月,黄鹤率600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前往中山陵哭陵,成为当时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人物;张四维,我党地下工作者,早期红军卓越领导人,曾任红十六军八师政委,为保卫赣北苏区和反围剿斗争作出了贡献;王新强,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曾获亚运会皮划艇赛冠军,同时还先后12次获得全国皮划艇赛冠军。
  一个小小的青山岛,就犹如洞庭湖中的一颗明珠、一块宝地,吸引了众多历史名人纷至沓来,流连往返。青山也正是由于有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声名远播,熠熠生辉。
  (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青山志》一书。)

发表于 2012-7-11 14: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景点~~~值得一游!
发表于 2012-7-14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9月,侵华日军侵占青山岛,驻扎了18天。因高温和水土不服,不少日军拉痢疾、闹肚子,药物治疗无效。青山一老妇给了他们一碗陈年浸水藠子,日军吃了后,第二天就都不再拉肚子了。由此青山藠头便成了日军必备的佳肴。在这批日军中,有一个年轻的士兵叫田中角荣。在日军投降归国后,出身贫寒的田中角荣经过近30年的奋斗,终于成为日本国首相。他后来积极致力于推动日中友好,并在其首相任上的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段看得我有些唏嘘,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青山大屠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