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工程建设巡礼
左宗棠纪念馆已封顶,正在施工建设中。■刘广 摄
8月15日,记者走进左宗棠文化园,新修缮的左文襄公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辉煌和气派;烽火台、纪念馆已见雏形,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年谱大道宽敞而平坦……
一期工程10月底完工
左宗棠文化园北靠正在建设的东湖生态公园,东临即将建设的南岸新城。作为城市改造提质工程、文物保护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文化旅游工程,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政府投资最大的一个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
据左宗棠文化园常务副指挥长甘国显介绍,纪念园总投资5.4亿元,分2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58亿,建设168亩,整体拆除区域内现有民居,主要是左文襄公祠的修缮、3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近3000平方米的纪念馆、文星塔、功德柱、亲水平台、烽火台、雕像、年谱大道建设等,其中还包括园林绿化等方面。二期工程包括古街、会所、商铺建设等。
“现今一期工程完成了近七成,10月底将全面完工,11月10日是左宗棠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我县以此为契机,整合左文襄公祠及周边景点等旅游资源,左宗棠文化园将全面提升‘左公故里,活力湘阴’的知名度。”甘国显一脸自豪。
动员各方力量促拆迁
东起文星镇金湖社区、文昌组鱼池西侧,西至文樟大道,南抵规划中的兴业大道,北靠白水江南堤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都为拆迁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指挥部召开代表大会、上门听取群众意见,并聘请评估公司逐户进行评估,张榜公示,听取群众意见。
“群众不愿签字,或是有其他要求的,我们都会上门帮忙做工作!”金湖社区书记叶瑞河说,为了起示范带头作用,他和社区副书记符建伟带头签字,符建伟还做通自己三个兄弟和姐夫家的思想工作,推动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先交房者有奖励,对于困难户,我们也会给予一定补偿!”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强调,路上碰到不愿签字的住户,都会耐心劝导一番,晚上趁着都在家,还得一遍遍上门做工作,吃“闭门羹”的次数不计其数。
280名工人抢抓工程进度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抢抓工程进度。”甘国显说。随着高温酷暑天气的到来,对建筑工地上的施工工人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工程建设现场,工程指挥人员正在紧张调度,挖掘机、破碎机机声轰鸣,卡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抢抓工程进度。工人们正冒着酷暑,抢抓机遇,全力奋战,用汗水谱写城市的发展。
“这样太阳晒起来,最高温度可达摄氏40度,也挺热的,工程早一点完工辛苦一点也无所谓。”工人们一边忙于施工,口中一边强调着。
“进入高温天气后,我们既要抢工程、抢进度,也要保证大家不中暑,不会受到暑热的伤害。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每天送凉茶、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各种消暑物品,还每天由伙食团熬了绿豆汤、茶水送到工地,确保一线工人不因高温天气中暑。”甘国显告诉记者,为了让工人吃饱有力气干活,指挥部还经常购买鲜鱼和猪肉等食物来改善工人们的伙食。
投资方杨志勇告诉记者,为了督促施工方抢抓进度,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日夜安排两组人进行施工,工作时间分别为凌晨1点到中午11点、下午3点到凌晨1点;当气温低于35摄氏度时,便安排3组人,进行24小时轮流工作。高温天气安排工人错时上班,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建设者在高温期间工作好、休息好。
“抓晴天,抢阴天,麻风细雨是好天!”施工方笑着说。在项目建设中,不管是指挥部、投资方还是施工方,大家已形成了一种“默契”,总能不约而同地聚到工地上,监督施工情况,细谈工程建设情况。
工程严把质量关
“虽然时间紧,但工程质量是最重要的!”在采访中,甘国显一直强调,工程建设要重视质量和美观,一些细节问题又往往影响整个工程的形象,要注重细节、干好细节,千万不要因为细节上出了问题而因小失大,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返工重做”是经常发生的。左宗棠纪念园地质复杂,底下是由废弃物、淤泥等堆积而成,根基不稳,在项目建设中,施工方停下再建项目,用黄土填埋,确保根基牢固。七月份,在左宗棠纪念馆进行地面铺筑时,质检员发现当时采用的混凝土不合格,立即要求工程返工重做。
“优良的工程质量直接产生于施工过程之中,项目部施工员、质安员必须对作业班组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包括操作方法、作业流程等时刻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最大限度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工程技术监督员表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查,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哪道工序质量不过关,绝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工人们夜以继日,挖土机不停地挥动长臂,工程车辆来回穿梭……目前的文化园内,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相信,在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左宗棠文化园将向世人展示它卓越的风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