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0541|回复: 57

Photo Life------映像长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hoto Life------映像长沙

Photo Life------映像长沙
火车站的火炬为什么是朝天的?

据说当时修火车站的时候有过争论,向西,肯定不能向着西方,向北有苏修,向南又有代表资本主义的香港,那就向东吧```但是哪有西风压倒东风的道理?

所以火炬是朝天的``像一只辣椒,也像极了湖南人火辣的性格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长沙市城区东南天心公园内,与岳麓山遥相对峙。是古长沙的一座城楼,也是全市仅存的古城标志。又称南门。这里原是古长沙的东南角,全城地势最高之处

   天心公园的南端是一段保存至今的明代城墙。这段古城墙由东而南,高大坚固,底部以长条麻石叠砌,上部以大青砖砌筑,全长226.2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占地5125平方米。而东南交接之处最为雄阔,高出地面32米,顶面宽数十米。天心阁即高踞于此,昂首而立,蔚为大观。

   天心阁由主副三阁组成,以两侧长廊相接,为弧状布局。主阁居中,高17.5米。下为花岗石基台,有白石雕花护栏,石狮栏柱。上为3层楼阁,木柱支撑,白色粉墙,三重檐歇山顶,盖栗色琉璃瓦,檐角飞翘,檐脊、顶脊均为黄琉璃瓦。顶檐之下,南悬“天心阁”匾额,北额“楚天一览”。扶梯登阁,直上三楼,遥对兰天,清风拂面,俯首四顾,全城景色俱在眼底,仿佛置身天际。

   天心阁始建的时间,至今不详。但据明崇祯时长沙人余仪《天心阁眺望》诗,可知明朝末年已建有此楼。1914年,长沙开始拆除城墙,天心阁及其所在城墙因属古城胜迹,被保留了下来。1924年辟为公园,将旧阁修复,并于阁两侧仿北京文澜阁增建二阁,以游廊连接。。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沙市人民政府将此建为公园。1983年又在旧址重建天心古阁,1984年12月竣工,恢复了古阁的雄姿旧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22:38: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落于长沙城北湘江东岸的新河,是我国古代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唐大成二年(927),南宋洪迈《夷坚志》:"潭州城北开福寺,五代马王所建,殿宇宏丽。"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在城北建此寺,并请保宁禅师为开山住持。马殷死后,其子希范在寺后扩建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当时,佛寺兴盛,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开福寺香火不绝,名僧辈出。

   千余年来,开福寺经过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民国十一年(1922)又有改建修葺。解放后曾两次修复,并于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对外开放活动场所。

   今开福寺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虽地域不如往古时广阔,但仍是殿宇宏丽,气势非凡。整个寺院以3米高的朱墙环绕,坐北朝南,前临开福寺路,后依新河路,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及两厢的堂舍等。山门即开福寺大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牌坊式建筑,山门内沿中轴线前后为放生池、绿洲、前坪、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厢对称,客堂、斋堂、摩尼所、方丈室、讲堂、禅堂、念佛堂等,均由曲廊连接,参差错落,颇有明清建筑的艺术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长沙市太平街三条巷太傅里,靠近湘江。

    贾谊(200——168),河南洛阳人, 时称贾生。汉初杰出政治家与文学家。汉文帝三年,(177)贬为长沙王太傅,居长沙约三年,后人称他为贾长沙,所作名篇有《吊屈原赋》、《鵩鸟赋》。

   故宅古名濯锦坊,晋长沙郡公陶侃亦曾在此居住,故一度称陶侃宅。宋改贾谊祠庙,明初毁于兵火,成化元年(1465)修复,名贾太傅祠。万历八年(1580)增祀屈原,又称屈贾二先生祠。清代简称屈贾祠。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建筑宏美,中堂悬匾称“治安堂”,祠右配清香别墅,别墅内有佩秋亭、怀中书屋、大观楼等楼阁。祠屋前侧存水井一口,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宅前有两块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又有大柑一株,传为贾谊手植。长沙“文夕大火”后仅存祠屋一间,内有木雕像一尊。现在仅存亚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名遐迩的橘子洲因盛产柑橘而得名,位于长沙城西的湘江之中,是长沙著名的风景胜地,湘江大桥横跨洲上。1925年,青年毛泽东写下了上引《沁园春·长沙》,从此橘子洲声名远扬。
  橘子洲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橘子洲尾,水净沙明,开辟了天然游泳池。橘子洲头,地广江阔,建成了美丽的橘洲公园。耸立在公园中央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格外醒目,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全文。洲头,还建有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亭阁,飞峙在湘水之上。

Ywe4cc4d.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22:44: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烈士公园

 

 


白沙古井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呵呵``我应该不用多说了吧``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座落在岳麓山脚,亭前池塘碧绿如玉,四周山林环抱,每到秋季,枫红如丹,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之名亦由此而来。
     

 

    爱晚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贺龙体育馆

 


号称亚洲第一的摩天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