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湘江边上

湘阴人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0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北京日报》3月28日报道,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计划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字巨著《中国家谱总目》今年内将定稿。

该书电子版将提供网上检索服务。全球华人可在网上输入宗族堂号、始祖及始迁祖、名人和聚居地等信息,通过该书电子版查寻自家家谱。

发表于 2007-4-8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撕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siwang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没有力气在做战了,强壮的青年大概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妇。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眼看着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据。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羯族、鲜卑族是白肤色人种。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打个比方这要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严重得多。因为入侵的异族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发表于 2007-4-8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发表于 2007-4-5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帖子,看这也是一个姓李的家族的由来.

天宝十年(751年)秋天,安禄山出兵大举进讨契丹,调集三镇士兵六万余人,用奚族骑兵为前锋。然而事不凑巧,当大军行至平卢时,突遇大雨,弓箭和弩机都湿透了,松弛而拉不开。大将何思德向安禄山请示:“军队兼程远道而来,一定疲劳困顿,战斗力不足,不如暂时休兵,张开阵势来威胁敌人,不出三天,敌军必定投降。”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了何思德来号令三军,何思德于是请求为先锋报效死力。据说何思德的长相很像安禄山,契丹人看见何思德,以为他就是安禄山,于是疯狂拥上,何思德瞬间被肢解。
  此时,担任前锋的二千奚族骑兵不愿攻打契丹人,乘机全部叛逃,反与契丹兵马合兵一处,反过来进攻安禄山。安禄山的马鞍被射中,马鞭、弓箭都丢了,发夹和鞋子也掉了,仅与部下二十个骑兵逃走。上山的时候,因为匆忙慌张,安禄山掉进了泥坑中。他的儿子安庆绪和部将孙孝哲死命百把他拉了出来。又跑了数十里,天已经全黑,敌骑这才停止了追击。安禄山投奔平卢城而来。平卢骑将史定方领精兵三千来救援。契丹兵知道援兵已到,就解围而去,安禄山才得以逃脱。
  天宝十一年(752年)三月,安禄山又发动蕃奚步骑二十万进攻契丹,以报去年秋天的兵败之仇。玄宗诏派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发兵协助禄山共同讨伐奚契丹人。
  李献忠是突厥人,原名阿布思,是九姓胡人的首领。开元初年,阿布思被默啜打败,请求投降唐朝内附。天宝元年,阿布思到京师朝见,玄宗对他非常礼遇,赐名李献忠。阿布思美貌英俊,多才而有胆略,代理为蕃人首领。他厌恶安禄山的人品,不与安禄山往来,安禄山因此怀恨在心,此次出兵,特意奏请朝廷命阿布思为将,共同讨伐契丹。阿布思此次接到出兵诏命后,既不敢违抗朝廷诏命拒不发兵,又怕安禄山乘机暗害自己。因此,他决定在出兵途中乘机带领部众逃归漠北。不想,事不遂人愿。阿布思在率众逃归漠北途中,正好与回纥兵相遇。回纥人早知道阿布思投降了唐朝,以为他是奉唐朝之命前来征讨的,不由分说,便同阿布思的部众进行鏖战。阿布思无心抗敌,却没有解释的机会,结果混战中被杀,部众四散。
  安禄山却因此拣了个大便宜,乘机坐收渔人之利,收容了逃散阿布思的部众,军力得以壮大。从此,安禄山的精兵无敌于天下。
发表于 2007-4-7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遥远的事了啊!!!
发表于 2007-4-6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的我们湘阴的祖上好象是来自河南省的罗山县一带呢?改天我找来资料发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阴各姓的老家谱上,大家都知道自己好几百年前、有的甚至是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姓名。山东曲阜孔子的家谱2500年谱系清清楚楚。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你如果不愿记的话,可以连自己的祖父名字也忘记的。
发表于 2007-4-12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有说"甘"姓元朝就迁入了?
 不知道有没有"甘"姓的祖谱说法,我们家好像都没有祖谱的.

发表于 2007-4-13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湘阴,甘姓人数较多,有宋代迁入的,有元代迁入的,也有明代迁入的.这些人家历史上都有族谱.

原来,在老一中围墙边还有一处甘妃墓.甘妃是湘阴人,其兄在明代朝中为官,后来,明朝皇帝把他的妹妹也选进皇宫了,而且还看得很重,但这个甘妃却不长命,死后归藏故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