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7190|回复: 24

中国大片关店潮开始了,不要以为和你没有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心的你会发现,走在大街小巷里,很多门面房是空的。以前,空的店什么时候都有,不过没有现在多。而且是很多。有些繁华区域甚至整道街全关掉了。再细心地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店上面写的是出租,而不是转让。新铺出租是正常的,问题是很多店都是老铺。老铺由房东出面直接出租而不是转让,这个不符合常理。

有些店,写的是出售,而不是出租。而且是老铺。为什么不带租出售?有些SHOPPING MALL里,不但门可罗雀,而且是好多铺是空的。

直到有一天看了一篇关于万达老板王健林的报道,才算解开了心中的迷团。王健林说:中国现在的年消费市场总额是25万亿,在这个25万亿里面,提袋消费占了三分之一,另外的消费占了三分之二。

在这里先普及两个概念。消费市场总额,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是除房地产和石油外的所有买卖。另外说提袋消费,就是提着袋子能拿走的,非提袋消费就是不能提着袋子拿走的,比如餐饮,旅游。

照这个来算,提袋消费大概是8-9万亿的市场;好,咱再回顾一下去年淘宝的销售额?大概2万亿吧?今年呢?仅双11就干掉了571亿,全年突破3万亿应该没有悬念。淘宝做的生意基本上是提袋消费,这就占了30%。然后京东呢?苏宁易购呢?另外淘宝的游戏规则破坏了整个提袋消费的生态体系,利润空间没了,都透明了;所以这种趋势只会加速的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及,三年内60%也指日可待。到那时,只怕关掉的店更多。

中国式生存和发展真不易。人多,资源少,发展低。如果把整个中国看成十份生意的话,那些好干的能操控的,ZF自告愤勇就先干了八份,而且是垄断的,老百姓要是干了就是犯法。另外还剩下了俩份生意,好吧,现在淘宝京东一崛起,就剩一个了。

王健林还说:以后的非提袋消费要占整个万达广场的80%。也就是提袋只占20%(就是那些不透明的BIGGER的,你懂的)。咱再回到这两年苦命的商业地产吧。胡温在位的时候,11年开始兴起的住宅限购,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

1.大家都拼命地开发商业地产和加大商业地产的配比。造成现在SHOPPING MALL和临街商铺大量过剩。

2.商铺租金在12年开始大幅度上扬。(说的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非正常上扬)。这就说来话长了,欲知详情,还是看哥们的郑州楼市观点吧。

互联网其实是全球新命题。全球都扁平化了,其实大家基本一个起跑线上;我们的电商可能比国外还要走的远。因为市场大,大鱼好活。

大部分的存量地产,当时立项的时候都在五年前,在那五年前的美好时光里,用全中国最聪明的大脑画的大饼是不包括电商的,在给商铺投资人描绘的都是一铺养三代的美丽传说。商铺投资人砸锅卖钱深信不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都陷入了群体迷失。推高了商铺价格,推高了商铺租金,推多了SHOPPING MALL,成就了万达神话,推多了社区商铺。再高大的人造神话,也有被揭穿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时分。

电商的真正发力,是12年下半年开始,充其量也就是13年。走到14年,演变成了一个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大变革。中国老话叫卤水点豆腐。马云就是卤水,点了中国人这个豆腐。他吃了我们的豆腐,爽了,可我们却成了豆腐脑。

临近14年年底,我试问一下,哪个人的脑袋不是懵的,以后向哪走,怎么走,谁能说的清?虽然说改变是永远不变的。可问题是这变化也有点太大了!

提袋消费的游戏规则变了,还剩份个生意,就是那些马云等人干不了的。相当多的人出路就是开家店。开啥店呢?生意做遍,不如卖饭。那就开饭店吧。开什么饭店呢?火锅用人少容易标准化利润高,那就开火锅吧。据餐饮老板内参观点,以郑州为例,13年底,共有火锅店1700家,截止目前,已经有4000家了。人不可能不吃火锅,火锅行业也不会死。问题是,哥啊,火锅太多了啊,郑州人民就是一天三顿吃火锅,也养不起这4000家啊。

以前去商场,大部分是卖东西的。现在去商场,大部分是吃东西的。以前的临街店面,没空铺,大部分是卖东西的。现的临街店面,好多空铺,不空的,大部分是卖饭的。十个卖饭的老板,只有一个半是赚钱的。另外八个半,要么等着赚钱,要么想着赚钱。全在思考人生。

写到现在,其实有人已经觉醒了。那些有预见的商铺投资人,已经开始在顶峰套现,出逃了;那些有智慧的房东,遇到一个好房客只要不空租哪怕房租低一点也行,大家共渡难关;那些有点闲钱不懂生意却想蠢蠢欲动的人,蛋定了;那些陷进去的,开始到处学习取经转型了。那些指手画脚的,更有故事了。。。。。


(中国大批关店潮开始了 不要以为和你没有关系 _中华论坛_中华网社区--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5/86/39/1_1.html

发表于 2015-1-19 1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很奇怪了,电商网购并不是中国发明的,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么厉害呢?

去了美国,我很少选择电商,为什么?我在洛杉矶买的衣服,我觉得不合身,我去丹佛的同品牌商店可以换;我的朋友买的耳机,在飞机上把线弄断了,去原购买的店维修,卖家说没有同款同颜色的可以换,请她去其他店找一找,然后我们在奥特莱斯看到了专卖店,然后,就换了一台新耳机。

所以,在美国,电商对于实体店根本就没有威胁,很少人愿意使用电脑网络购物,太麻烦,不能试,经常货不对板。

然而,在中国,绝大部分人觉得网购好。其实这不是网购或者电商的成功,仅仅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的成功。因为支付宝在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信用体系,让消费者公平消费。

中国人第一次在网购上明白了什么叫做公平,但是我们往往觉得这是一种恩赐。所以我们崇拜电商,向往网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0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我来看,不谈价格这些大家都懂的原因(如税收、房租、人力等成本,绝对是有很大差距),还有很重要一点:商品有问题(合理的),谁来帮我们协调解决?实体店表面上有质监工商等直接管理的职能部门监控,实际上呢?一点零碎东西可能过于扯皮,要么消费者放弃维权,要么遇到各部门推诿不作为,造成所耗成本过高,最后实在无路可寻。电商层面来说,它依托的平台(大型而知名的)以其他非行政的手段或经营方式进行了干预,在相当一部分弥补了消费者在需求方面的综合考虑,所以促进了一定的消费决策。总的来看,我觉得是大环境造就了电商渠道的蓬勃,所以也请不要拿着欧美的种种来做对比,人家的软性条件(在他国可能就是硬性条件了)根本不是国内能做到的,换句话说,很小我就听说,从前某国卖的车或电脑,有质量问题全球大部分地区召回,但中国不在其中。是销量不大市场不重要?又或者是卖给中国的档次要高些(你会信吗?)?NONONO。那是什么原因?自己理解。当然,这跟主题无关,我的意思仅是消费者在大环境下,只能做相对最有利自己权益方面的选择了。
普通商品的网购对于我来说,最主要的是便利和能进行最基本的维权(有实际问题而退换货),这些实体店可能无法满足。但有一点,我并不完全追求最低价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07: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还好点吧。
发表于 2015-1-17 2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好几年没有逛过步行街了,
发表于 2015-1-18 0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挽救商业地产的唯一办法就是降税降税再降税,取消不合理的增值税,降低过高的营业税等等!向香港学习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5-1-19 09:10
发表于 2015-1-18 13:2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胡温的错误导致中国转型还没有完全完成,,,,资源开始枯结,,,企业现在都不景气,,,全国经济2015走下坡路,,,,,企业倒闭潮已经开始了,,,,,毫不客气的说经济危机开始了,,,看习李怎么办

点评

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5-1-19 09:11
发表于 2015-1-18 14: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商对零售业确实冲击挺大的。。

不过我们社会也转向了服务型社会了

要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业很重要了

这些房东们也要好好考虑,别人开店能否养得活自己

不然一个地方如果老是开不起来,那就没办法旺起来

最后这个地方就是被人唾弃
发表于 2015-1-19 08: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牧 于 2015-1-19 14:01 编辑

应该没有这么悲观。其实按照中国人口基数,还有巨量人口消费水平很低。
实体店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比网店高,而是服务和诚信差。
。。。。。。后半部分帖子重复。。。。。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导到本地,自然要慢点,但那也不会要多久。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鋈 发表于 2015-1-17 21:29
表示:好几年没有逛过步行街了,

80,90后老早就不逛了,现在正向70,60后蔓延。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玉山 发表于 2015-1-18 14:18
电商对零售业确实冲击挺大的。。

不过我们社会也转向了服务型社会了

是挑战也是机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