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人员自曝内幕 “马路杀手”这样出笼 驾校教学偷工减料 开车有两大重点,一是驾驶技术,一是安全教育。我们发现,真正做到能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的驾校却不多。 某驾校学员李先生说:开学头一天,教练员只是象征性地给新学员讲解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法规,交通标线标志的识别和含义等,第二天,大家就随师傅上车摸起了方向盘。 在另一所驾校,我们遇到了刚拿驾照的何先生。他说:“没想到驾驶培训也搞应试教育。”他说:自己在驾校学习的内容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苦练驾车技巧。一些教练员为了提高“通过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技术性训练上。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习小型车收费十分乱,有的收2000元,有的收1800元,有的收1200元,还有人说800元也可以学。低价招生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根据有关规定,学员实际驾驶操作时间,大型客车不少于120小时、大型货车不少于90小时、小型汽车不少于60小时、摩托车不少于40小时。大客、大货每辆教练车配备学员人数不准超过8人,小型汽车每辆教练车配备学员不得超过6人或4人。但是,我们了解到,在成都百余个驾校里,能严格执行这项规定的驾校确实很少。某驾校的一名教练向我们透露真实情况说:一个学员即使按规定缴纳学费,驾校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压价收生,学校为了保证利润,就不得不压低成本操作,减少学员的培训课时、缩短实习驾车里程。驾校追求效益,学员急于求成,“双赢”导致“速成班”屡禁不绝。 驾驶安全漏洞百出 一些驾校内部人员还认为:各驾校间相互争夺生源,制造的恶性杀价行为是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一些没有信誉的挂靠驾校,还经常把10余名学员集中在一辆桑塔纳车上学习。一个学习周期下来,一个学员得到单独操作的机会很少很少。而一些驾校因没有自己的教学练习场地,只得临时打游击。望江公园门外的一块水泥地上,到了晚上7、8点时,人们就可以看见不少驾校的学员开着教练车在那里练习倒桩等。这样偷偷摸摸在不安全环境中培训出来的学生能有多少安全意识呢?加上这些学员几乎没有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经验,所以一些学员一出驾校就成“马路杀手”。 一位在驾校干了8年的教练员告诉我们:8年来,我没有发现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大多驾校在招聘教练员时只重视驾驶经验和驾龄,很少考虑教练员的文化程度,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据了解,有的教练员仅是小学毕业生,对汽车的构成、行车原理、驾驶原理等一窍不通。一名拖拉机手因为开的时间很长也成了一个驾校的教练员,让他们去教人开小汽车,岂不是误人子弟! 新车手吴先生说,他在驾校里前后练车的时间不过15个小时:桩考之前被教练特训了3个小时,路考前特训了6个小时。前去参加考试时,他十分心虚,但是驾校的女校长在一边使劲给他打气:“不用怕,一定能过的!”结果,他与几个技术并不太熟练的学员真的是一考就过关了。考试走过场,也为学员成为“马路杀手”开了绿灯。 驾驶安全“缺课”害人 一位刚刚从驾校毕业不久的学员说:我只学会了方向盘、油门、刹车怎么使用,其它的都不太了解。说不准什么时候,我们这些有“本本”却少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就会变成“马路杀手”。驾驶安全教育“缺课”,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许多“本本族”反映,其实驾校教学跟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毫无二致。不少驾校的目的就是让学员顺利拿到“本本”,根本不考虑他们出校后是不是会成为“马路杀手”。所以,不少驾校的教学培训内容,就只针对交管局的考试内容而设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驾驶技能培训上,而驾驶安全培训几乎为零。 一些学员还认为:驾驶安全教育是驾驶技术的重中之重,可是蓉城驾校目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安全事故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模拟教学,这一点深刻地反映出驾校的教学质量还不能过关。 点评: 深圳驾校的情况,与这则报道所讲的成都驾校的“内幕”惊人地相似,别说没有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模拟教学,就是安全教育往往也是一带而过,甚至根本就没有。媒体披露,深圳今年上半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每天平均3人,这与驾校的速成教育、应试教育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提高驾校的教学质量,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外,学员的主动介入,同样重要。我们建议您选择有正规教学场地、有名气的驾校学车,并且在报名、交费前提出安全教育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模拟教学的要求。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率快速提高,新手上路也越来越多。有的新手,在车尾后窗贴上“新手上路,保持距离”、“别吻我,我怕修” 之类的告示牌,对这类的告示,您可不要不当回事,或一笑了之。大家知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瞬间的事。一个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新手上路,误操作(如急停猛走,错把油门当刹车,不看后视镜盲目变道等)的概率大大高于熟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经验也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车,一是要保持车距,二是要控制速度,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应变。如果您是新手,上面的衷告同样适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离大车(如货柜车,泥头车等)远点,因为万一发生意外,小车撞大车,“吃亏”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