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藏宝人”岳州窑专家胡保民
岳阳新闻网讯 (邓清泉)中央电视台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寻宝》走进岳阳楼活动,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据《寻宝》工作人员透漏,截止3月24日中午,已有388件宝物在岳阳楼前报名登记。工作人员紧张地接待摩肩接踵持宝人。湘阴县的岳州窑藏宝人、岳州窑研究专家胡保民先生也来到了报名现场。
胡保民先生,1943年出生于湘阴县新泉镇。原湘阴县粮食局工作人员,已退休多年。九十年代中期起,胡老开始研究和收藏岳州窑青瓷。近20年来,胡保民先生已收集汉晋至宋、元岳州窑珍品300余件。合作著述了六万多字的研究文章,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藏品先后收录在湖湘文库《湖湘陶瓷》和《岳州窑》等专著。湖南电视台、《湖南都市报》、《艺术》杂志和《湘阴周刊》、《岳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专题报导。
胡老说,他退休时,以26900元买断了他34年的工龄,到目前每月只1678元的生活费,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胡老不烟不酒,自己种菜,省吃俭用,节约资金收集岳州窑藏品。那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老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收集和研究岳州窑呢?!他的回答是那么响亮:“为了湖湘先贤留下的岳州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老告诉记者,为了岳州窑留下的每一件藏品高度集中而不分散流失,宁可放弃赚钱的机会,也不出卖一片岳州窑!有次,一位藏家,到他的收藏室看到非常漂亮的一件岳州窑罐子,要出高价买走那件宝贝!他的出价,足够使他发财!但他放弃了。胡老说:“我每收一件岳州窑宝贝,总是高兴得看了又看,晚上睡了,还甜甜的回味着宝贝的品相,甚至一个晚上会多次拉亮灯仔细的看了又摸,摸了又看,就像爱自己的小孙子一样,小孙子在摇窝里睡着了,也要亲他几次。所以,岳州窑无论是一件完美的器皿,还是一个不全的瓦片,都是一个至爱的宝贝。这样如醉如痴的爱着岳州窑,怎么会舍得卖掉呢?”
胡老一边收集岳州窑的实物,一边收集岳州窑的专家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他在整理研究中发现,岳州窑具有七个最:一是,岳州窑是最早的高钙灰釉、高硅质胎青瓷;二是,最早有纪年的窑址;三是,最早的点褐彩,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装饰工艺的里程碑;四是,最早白瓷的发祥地;五是,最早采用匣钵装烧法(东晋开始);六是,最早的压纹技术(西汉末年);七是,最早的官窑(在隋代龙窑的堆积物中,出土了一件岳州窑匣钵,底部刻有“官”字。在2009年发现公元583年到589年,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室用器岳州窑,就刻有“上府”字样。2010年国庆时,发现带“官”字的岳州窑8件,被湖南省历史图典认定为二晋时期的器具。)。
胡老对于他的岳州窑藏品,有个不错的想法:他想在岳阳市建一个岳州窑陈列馆,为岳州窑申遗奠定基础!但因出书后还债务累累他,还是一个漫无边际的梦!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岳州窑,关注岳阳文化!
|
|